家規家訓家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內容是傳承長輩對子孫后代的種種家庭規范、標準和訓誡。結合永和鎮優秀家規家訓家風文化傳承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形成全社會重視家規家訓家風文化熱潮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家風,他在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指出:“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習總書記不僅重視家風建設,更做到率先垂范。無論是在福建、浙江還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干部大會上公開鄭重表態,不允許任何人打他的旗號謀私利,并歡迎大家監督。
古語有云“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為政風提供親情動力,好的家風以親情的愿望和力量,推動或感召從政者樹立好的政風,因而說好干部當有好家風。正因為如此,我們要求老人會、宗親會、大家族等民間組織或社團組織,采取開設專家講座、組織社會精英研討、讓百姓現身說法、制作電視節目播放、張貼廣告標語等多種形式,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宣傳陣地、文化藝術等載體,宣傳家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示優秀傳統家規家訓家風,廣泛開展教育,使廣大群眾領悟家風家訓內涵,形成全社會重視家規家訓家風的文化熱潮。
二、挖掘內涵、突出特色,“立”好家規家訓
“立”好家規家訓,是形成良好家風的前提。一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儒家、道家、法家各有優點,歷朝歷代優秀家規家訓中飽含精華,如諸葛亮的《誡子書》、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李世民的《帝范》、陸游的《放翁家訓》、司馬光的《溫公家范》、朱熹的《朱熹家訓》、曾國藩的《曾文公正家訓》等,從中可以深入挖掘、總結、提煉、整理出一大批符合當今社會要求的家規家訓。二從地域文化中挖掘。用好祖廟、祠堂,挖掘如《林氏世傳家訓》《林氏族范》等優秀的傳統家規家訓。深入挖掘我鎮獨特的革命家庭家規家訓文化資源,用文字和語言來表述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優秀家庭文化。針對閩南獨有的愛拼不服輸的性格特征,將堅韌頑強、拼搏進取、敬業向上、永不停止、勤奮刻苦、堅毅果敢等確立為永和人富有地方特色的家風。三從把握時代要求開展征集。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廉政教育“因子”,把傳統文化中的廉潔教育“因子”發揚光大。同時,還要圍繞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方面,向社會征集并整理、編寫出體現時代要求的治家格言和家規家訓,使傳統的家規家訓與我黨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四精心歸納整理、研究和確立家規家訓。對挖掘出的家規家訓進行總結、提煉和整理,并根據各個家庭家族的實際,細致研究,有所側重地慎重選擇和確立各自家庭家族的家規家訓,有條件的家庭家族把家規家訓匯編成冊,普通的家庭家族把家規家訓用語言文字確立下來。
三、持之以恒培養良好家風
確立家規家訓后,重在知行合一,認真踐行,避免家規家訓只是寫在書里、掛在墻上的形式主義。一是一家(族)之主或家中長輩率先垂范。一家(族)之主或家中長輩的言行舉止是家庭或家族里的風向標,對于家風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一家(族)之主或家中長輩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模范踐行家規家訓,讓子女或族人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精神、品行、性格的陶冶以及學習工作、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等方面的教育。二是發揮榜樣力量。由老人會、宗親會、大家族等組織本地或外地有代表性的家庭家族講述家風家訓故事,用典型事跡去引導人們如何養成良好家風,也讓領導干部了解其自身家風中的積極因素,引導其自覺樹立廉潔作風,把握原則,從而提高黨員干部防腐拒變的能力和廉潔從政的自覺性。在保持自身廉潔的同時,切實管好家人,嚴防家庭變成腐敗的滋生地,以良好的家風推動廉政建設。三是開展良好家風評比表彰活動。設立一定的標準,由群眾推舉公正的有一定聲望的人員組成評審團,定期開展良好家風評比表彰活動,促進良好家風持續不斷延伸,并通過良好家風的培養帶動民風,最終促進黨風政風的不斷好轉。
(晉江市永和鎮黨委書記 吳超鵬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