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德
一、應用型高校加強人才與師資隊伍建設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新時代,經濟和社會建設從快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迫切需要大量專業技術型人才,但與此同時,高等學校培養的人才供給狀況與社會的實際需求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脫節現象。為此,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也聯合發布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明確提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全國地方高校紛紛作出響應,把培養理論功底扎實、實踐能力強、社會和企業急需的高級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作為調整辦學定位的方向。向應用型轉型已成為近年來高校轉型發展的一個熱點。
二、應用型高校人才與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和師資隊伍缺乏
1.人才引進較為困難。當前處于應用型高校發展的上升期,學校對高學歷人才和具有工程實踐背景的研發人員需求極為迫切,其中尤其缺乏帶動學科發展的領軍人才。另外,轉型發展中的高校存在牌子不夠響、平臺(缺乏碩士或者博士點)不夠高的現象,對人才和師資的吸引力不夠大。
2.師資需求較為迫切。一是原有的師資配備已不能滿足現階段應用型高校的發展要求,且近年來學校擴招后,教師的缺口進一步擴大。二是“雙師型”教師的缺乏。
(二)結構比例嚴重失衡
1.職稱結構亟待改善。在一般的應用型高校中,高級職稱教師占比常常不高,年輕的助教和講師則是師資隊伍中的主力軍,需要盡快提升教學水平,多出科研成果,改善職稱結構。
2.具有社會或工程實踐背景的教師占比不高。一些高校通過聘請企業里有技術經驗的校外兼職教師,雖然可以緩解實踐指導教師的短缺問題,為學生帶來生產一線的知識和經驗,但是,隨著這些兼職教師數量的不斷增長,增加了管理上的難度;同時,兼職教師一般都欠缺教學經驗,不注意教學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3.具有國外學習背景的教師人數不多。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加強,對教師的學術視野、創新動能和國際交流能力都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提升其國際化水平,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拓展科技研發的能力。
三、加強應用型高校人才與師資隊伍建設的路徑選擇
(一)樹立人才強校的理念
要把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始終作為一項重點工作長抓不懈,重視人才和師資的引進與培養工作,不斷優化調整人才引進培養模式,重視青年教師的發展,努力造就一支既具有豐富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創新型高水平人才與師資隊伍,形成高校事業發展的重要人才和師資保障。
(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加強教師職業規劃和職業道德教育,弘揚從嚴執教、嚴謹治學、教書育人的良好風尚,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健全師德考評制度,在人才與師資引進過程中嚴把思想政治素質關。把師德教育貫穿于教師培訓培養全過程。強化學術道德規范教育,切實提高廣大教師思想政治覺悟和職業道德水平,營造出濃厚的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嚴謹治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校園氛圍。
(三)完善人才與師資引進和培養并舉的相關政策
首先要結合開設的專業對現有的人才和師資隊伍現狀進行分析,計算出生師比。其次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目標和發展定位,預測未來一定時期內學校對人才和師資的需求和供給趨勢,對師資隊伍的發展規模、學科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能力結構等指標提出優化的目標,制定相應的資源獲取、利用、保持和開發的策略,確保建設目標的實現。
對于院士、長江學者或者國家杰出青年等高端人才,可在政策待遇等方面進行適當傾斜;對于在學科有一定影響的教授或者業界有一定影響的創新人才,可以作為學科建設的領軍人才引進。以上人員,在人事關系上可以采用靈活的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分利用建立“院士工作站”這樣的形式,柔性引進高端人才,發展學科專業,帶動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充分利用各地出臺的引智優惠政策,解決人才引進費用。
通過制定優厚待遇吸引博士人才,給予其一定的科研項目啟動資金,在充分調研當地消費水平的前提下,適當考慮其住房或者租金的補助。讓人才引得進來、留得下來。
對于現有教師中的碩士研究生及以下學歷者,應出臺政策,鼓勵他們考取相應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提升現有人員的學歷層次。可以考慮在上學期間給予其優厚的待遇,畢業后享受當年新引進的博士生人才待遇,吸引這些人員學成歸校服務。
通過引入高端人才,帶動年輕教師的科研開發能力,促使他們在科研上盡快成長,鼓勵其積極參加職稱評審,增加高級職稱的比例。
(四)做好人才與師資的培訓發展工作
制定政策鼓勵低學歷的教師盡快提升學歷。選擇對口高校,建立教師培訓進修基地,促使教師快速成長。
引導教師到社會和企業掛職鍛煉,增加實踐經驗,參與企業的科研研發,一方面鍛煉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提升教師的科研開發能力,為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培養人選。
與國外比較成功的應用型高校建立合作關系,派送教師到對口高校學習掛職,學習其教學管理、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實踐模式、就業合作等。也可以邀請國外專家培訓團隊到校進行集中培訓,通過學習,拓寬教師的國際視野,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五)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通過學校引導、各學院實施,把培養和引進學科帶頭人和建設學科專業人才團隊作為人才與師資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合理發展兼職人才教師隊伍,聘請一些有豐富一線實踐經驗的技術人才或者研發人才兼任教師。同時積極引進行業公認的專業人才,聘請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為專業學科建設帶頭人,擔任專兼職教師,促進校企合作。形成既有專職又有柔性流動相結合的人才與師資隊伍,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類人才的作用。
加強應用型高校的人才與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既有益于學生,又有益于高校,還有益于社會的系統工程。因此,必須站在對社會負責的高度,不斷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吸取國內外成功經驗,與時俱進,培養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努力建設好應用型高校的人才與師資隊伍。
(作者系河南行政學院科社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