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林
基層黨建關系到黨的執政根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人口的增加,黨員人數的增多,基層黨組設置模式單一化直接影響到了黨員隊伍建設和黨員教育管理及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需要探索新的農村基層組織設置模式來適應新時期黨建工作的要求。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高度出發,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動,農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農村利益主體更加多元,各類社會組織訴求更加多樣,農村社會管理復雜程度增加,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著各種問題。筆者通過深入觀察和思考,得到以下幾點認識,以期為加強農村基層黨建作出貢獻。
一、當前基層黨組織存在的幾個難題
一是優秀青年入黨難。優秀青年是黨和國家的未來,現在基層有很多優秀青年想入黨,但絕大多數被拒之門外,甚至少數行政村常年不發展黨員。在農村,目前黨員發展的家族化、幫派化、圈子化問題比較突出,再加上村黨支部老齡化等嚴重問題,使基層黨員的整體素質偏低。
二是黨組織關系接收難。部分村的大中專畢業生、復員軍人、返鄉創業人員組織關系轉回難,一些黨員曾多次向上級組織部門反映也未能得到解決,使組織原則和權威受到挑戰。
三是支部干部和黨員犯錯處置難。當前村支部書記通常是村“兩委”換屆時選舉產生的,若不是觸犯法律或上級責令追究,基層黨委難以對支部書記進行撤換或調整,部分村支部慵、懶、散嚴重,假、大、空泛濫。另外,鑒于穩定和選票原因,支部對普通黨員的處置亦是如此。
四是黨員管理、活動開展難。由于農村黨員老齡化嚴重、文化層次低、受經濟利益驅動及外出務工等,部分黨員在私利與黨的利益、集體利益、群眾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斤斤計較,不愿帶頭履行義務,對黨支部開展的工作和活動不支持、不配合,參與度不高,甚至有的黨員僅在每次換屆選舉時才會到場。
五是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出來。受“臨時工”“黨政不和”“村里內耗”“選票”等思想影響,多數支部書記除了正常工作外,都在疲憊應對黨政不和、換屆選舉后的諸多遺留問題,根本無心在黨建上下功夫,致使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出來。另外,個別村主任、村支書各行其是,拉幫結派,造成不良風氣盛行。
二、采取的措施
多年來,盡管多次開展黨的各種學習教育實踐活動,但這些活動除了對部分基層黨組織建設有一定的成效外,相當一部分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流于形式,疲于應付上級各類督促檢查的情況多,活動過后的實際收效甚微。
面對基層黨建存在的問題,上級組織通常采用的措施是:有針對性地加強教育培訓、力圖提高黨員素質;通過定期不定期的考核評比、獎優罰劣等手段,力圖推進黨建工作上臺階。但這些手段大部分時候只能隔靴撓癢,觸不住神經、敲不住麻骨。由于成效有限,有些地方甚至把以上措施看作形式甚至是負擔,上級雖然三令五申,但問題就是解決不了。
三、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的有效途徑
鑒于以上問題,筆者認為,現在比較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有兩個:第一,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第二,實現村級政權的黨政合一。本文提出的第一種解決方法的依據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模式可以嚴格按照現有的黨章規定執行,不必再沿襲傳統模式,一個行政村,無論黨員有多少都一律設置成一個黨的支部委員會,顯然已不合時宜。第二種解決方法的依據是2002年時,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進一步做好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的通知》里的“四個提倡”:提倡黨員干部參與村委會選舉;提倡黨員參選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提倡擬推薦的村支書人選先參加村委會選舉;提倡村委會中的黨員參加村黨支部委員選舉。
(一)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
優先設立黨總支,下設二級支部。即按照黨章規定和組織原則,黨員人數達50以上的支部設立黨總支,但必須下設二級支部。至于設置支部的方法,可以因地制宜。比如,可以下設老年協會支部、行政支部、村集體企業支部等。
據了解,甘肅平涼地區有“支部+行業協會”這樣的設置模式,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回龍村設立的是老年協會支部和村行政支部(行政支部書記往往由總支書記兼任),而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李莊村還成立了村黨委,雖然下設了5個黨支部,但其黨委還在平頂山市新華區曙光街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
1.二級支部產生方式。二級黨支部班子成員可以通過“公推直選”“兩推一選”、上級黨組織任命、跨支部選調等方式產生,黨支部班子成員和黨小組的任期與村(社區)黨總支任期一致,每屆五年,但換屆時黨總支書記由上級黨委任命或推選產生。
2.具體運行方法。村行政支部黨員僅保留少量且相對年輕的精英分子,進入行政支部須經黨總支同意。由于現在許多農村都有不少歲數很大的老黨員,他們多數是在改革開放前入黨,年齡在65歲以上,文化程度偏低,思想普遍守舊,因此可以設置村老年協會支部。對老年協會支部,村里可以給予一定的工作經費,以便于他們開展各類活動,也可以遴選部分老黨員當矛盾調解員、衛生環境監督員等。為了更好地發展當地經濟,可以設置村企業支部,給大學畢業生、返鄉人員、優秀青年黨員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工作需要時經總支批準可以進入行政支部,這樣可以調動所有黨員的工作積極性。
3.新模式體現出的優勢。農村黨組織在這樣的模式下,二級支部可以根據實際工作正常發展黨員,需要轉入時可以按要求轉入相應的二級支部。另外,黨委任命或二級支部推選的方式讓村書記們由黨員直選產生,從“誰也不敢管我”的慣性思維中逐步脫離出來,總支書記隨時可以任命或調整,讓他們絕對服從上級,最關建是加強了組織部門和黨委對下級支部的領導,體現了黨要管黨的原則。
4.注意事項。在黨組織運行管理當中,一是要明確總支和二級支部的工作職責、黨小組的工作職責,做到逐級領導,各司其職,確保上級黨組織不越位,下級黨組織不缺位。二是要建立健全各項工作機制,加大對二級黨支部班子成員的培養管理力度,建立一定的學習培訓、工作考核和定向選拔機制等。三是要規范二級支部的工作運行。建立完善支部日常管理、支委會運作規范、黨員教育活動、考核激勵等方面的制度措施。四是要建立二級支部黨建工作的投入經費保障機制。
按照3個黨員以上必須成立黨組織的原則,低于50人的村黨支部仍然可以成立行政支部、老年協會支部、企業支部,黨總支可以由鎮(街道)黨委根據實際情況,在鎮(街道)設立聯合黨總支部。
(二)實現村級政權的黨政合一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進一步做好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的通知》里提出“四個提倡”之后,國內不少農村開始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調整。如:2002年年底,山西長治市開始試點村級“一肩挑”,到2006年年初,全市實行“一肩挑”的村已經達到90.2%,是全國村級“一肩挑”比例最高的地區。2008年河南西峽縣實行村支書、主任“一肩挑”和“兩委”交叉任職的比例達到了90%以上,“一肩挑”的最終目的是把能人推上臺,其優勢十分明顯。
1.有效理順村“兩委”關系。目前各地部分村“兩委”關系難協調,“兩張皮”現象較為突出,經常引起矛盾和沖突。實行“一肩挑”之后,可以使矛盾自然消彌,增強“兩委”工作合力。此外,實行“一肩挑”,還可以有效提高黨支部的領導核心地位,黨支部和村委會不再是各行其是,而是兩個班子、一套人馬,交叉任職、分工協作。支書、主任的責任心會更強,“兩委”成員不會鬧派性、搞小團體,有利于形成團結協作求發展的局面。
2.有效精簡村干部人數。根據《黨章》《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支委會應設3~5名支部委員,村委會最少由3人組成。實行村“兩委”交叉任職、主職“一肩挑”后,可直接減少村干部的工資支出和行政費用支出,減輕村級經費壓力。據調查分析,實行“一肩挑”及交叉任職后,全國可以精簡近一半的村干部。
3.有效加強黨群干群關系。據了解,河南省西峽縣多名村支部書記當選為村委會主任的主要原因是這部分同志是村里的經濟能手,他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致富項目,帶頭致富和帶民共富能力強,自身形象好,在工作中能夠合理分權和民主管理,在干群中威信較高,一定程度上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4.有效規范民主議事程序。目前,各地村里民主議事常常要開兩個會,一個是村支部召開的黨員議事會,另一個是村委會召開的村民代表議事會。實行“一肩挑”之后,分兩次召開的會議可以合并成“黨員和村民代表議事會”,重大事情由村民代表和黨員一起討論,共同協商。
5.有效提高村黨組織書記的工作積極性。“兩委”關系的和諧可以為村黨組織書記開展工作提供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同時兼任村委會主任之后,工作中將不存在推諉的對象,壓力就是動力。另外,因為身兼雙職,工資待遇也有所提高,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明顯增強。
總之,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和實現村級政權的黨政合一只是手段,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創新的手段有效地促進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同時增強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力、凝聚力,使之更加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組織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確保加強經濟建設和黨的建設。
(作者單位:河南平頂山市平新產業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