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黨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愿,勇于改革開放,讓黨和人民事業始終充滿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發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強調,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就是黨的生命。
一、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救亡圖存出路的探索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階級相結合,產生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自覺擔當起了救國救民的重任,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為自己的重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表明中國共產黨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而奮斗。中國共產黨走過的近百年歷史是領導中國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獨立、人民幸福的近百年,是歷史的選擇。歷史的選擇說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和實踐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系統地總結了中國救亡圖存運動的經驗教訓,探索并總結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結論,這就從制度和道路問題上為中國指明了方向,也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走社會主義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可以用一窮二白來形容,這是很貼切的,1956年毛主席給民主黨派負責人講了一段很生動的話,毛主席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壺、茶碗……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這就是當時我們國家一窮二白的縮影。在學習蘇聯幾年后,1956年毛澤東就富有遠見地提出要以蘇為鑒,走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也走過兩次彎路,一次是“大躍進”,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大躍進”是把未來能夠實現的共產主義勉強當作現實的事情做了,混淆了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界限,共產主義是生產力高度發達的階段,而“大躍進”時期的生產力還是很低下的。“文化大革命”是把過渡時期的階級斗爭又拿到了社會主義階段,到處都強調階級斗爭,以階級斗爭為綱,混淆了過渡時期與社會主義階段的界限。這兩次彎路也警示我們:任何時候都要抓住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和主要矛盾。總之,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地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雖然經歷了一些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我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并為我們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積累了經驗和提供了條件,為中華民族闊步趕上時代發展潮流創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一再強調,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并親自領導和支持了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錯誤思想的禁錮,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必要的思想理論準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決定,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的改革開放使黨和國家事業出現了新的轉折,十一屆六中全會制定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解決了如何科學認識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的重大問題,為統一全黨認識、團結一致向前看奠定了思想基礎。1982年,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首次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時期有很多問題需要回答,但鄧小平認為最需要回答的首要問題就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1992年鄧小平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做了一個總結: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捍衛和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功推向21世紀。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嚴重挫折的考驗面前,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把這條道路成功推向21世紀。當時,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嚴重挫折。江澤民曾用“黑云壓城城欲催”來形容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黨和國家遭到的外部壓力和內部困難的形勢。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頂住,只有堅持住才談得上推進。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堅持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繼續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實現理論創新。最重要的是我們認識到要解決好中國問題,要辦好中國事情,關鍵在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的。
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態度,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
三、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把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概括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的行動指南,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黨的十八大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歷史接力棒,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站起來了,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華民族進入了富起來的時代,而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則標志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時代。新時代需要新思想,新思想引領新行動,黨章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這一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為人民謀幸福是黨始終不變的初心,國家發展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的持續改善以及由此積聚起來的民心民意,是黨執政最根本的政治基礎。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極大地激發了民族活力、創造力和創新力。但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部分黨員領導干部開始脫離群眾,甚至違紀違法攫取利益,侵蝕了黨的執政基礎,弱化了黨的領導,削弱了黨的建設,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從來都是充滿自信的。黨的領導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體現在堅定理想信念宗旨、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體現在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選對人用好人、樹立鮮明的價值觀和政治導向上。習近平總書記清醒認識到黨面臨的“四大危險”“四種考驗”,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的決心,正風肅紀,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全面從嚴治黨、以上率下,果斷查處了一系列高官違紀違法問題,鏟除了政治腐敗和經濟腐敗相互交織的利益集體。全面從嚴治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旗幟鮮明講政治,培育對黨忠誠的品格;要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完善黨和國家自我監督,實現黨內政治生態根本好轉。全面從嚴治黨,最終目的是要解決一黨長期執政條件下的自我監督問題,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目的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和科學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黨和國家事業提供了基本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機貫通起來,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作者單位:中共南陽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