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欣

【摘要】教師自編測驗是校內學院測試的主要手段之一。從我國的中小學教育現狀來看,教師自編測驗尚且存在著許多問題,其科學性和規范性有待提高。本文試圖從教育目標分類體系、雙向細目表、編制流程等方面提出關于加強教師自編測驗的科學性和規范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教師自編測驗;科學性;規范性
一、教師自編測驗的現狀
教師自編測驗是指在不同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需要教師自己設計和編制的測驗,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問題,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策略。相對于標準化測驗,教師自編測驗無法進行嚴格的標準化制作,往往由教師本人編制完成,操作過程簡單,實施方便,是一種非標準化測試。
二、教師自編測驗存在的問題
(一)個人主觀性較大
很多教師自編測驗往往依據的是自己的經驗,對于哪些知識需要重點考查、哪些知識可以稍微淡化,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認識。
(二)測驗的質量無法保證
由于教師自編測驗沒有經過標準化的編制過程,試題的取樣可能缺乏代表性,測試的難度無法準確把握,因此教師自編測驗的信度和效度無法保證。
(三)缺乏對能力結構的測試
教師自編測試往往是針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測試,重視對知識的考查,經常忽視對學生靈活運用科學知識、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測試和評價。
三、對加強教師自編測驗的規范性和科學性的探究
(一)規范教育目標分類體系
教師應依據學科內容的特點和實際教學狀況,借鑒新修訂的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方法來決定要達到的學習水平。
(二)規范雙向細目表的使用
雙向細目表是命題的重要工具和考試藍圖,一般用關系表、二維表格進行設計。早期的雙向細目表由三個要素構成,分別是測試的目標要求即能力層次、測試的內容和測試目標與測試內容之間的比例權值。
為了更好地加強教師自編測試的規范性和科學性,首先測試內容和認知要求應該與課程標準保持一致;目標要求也應擴充到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六個層次。其次雙向細目表應該包含考題的題型、題量、難度、目的導向。
為加強教師自編測試的規范性,本文基于新修訂的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方法,對早期的雙向細目表進行了改進(見表)。在下述表中,題量用阿拉伯數字來表示;難度共為ABCD四個層級。例如:1A表示出一道難度較為簡單的題。
(三)規范編制流程
1.確定測驗目的。根據課程要求、學生的不同水平,制定測驗目的。
2.設計測驗計劃。確定考試的內容范圍以及學習水平。確定試卷的內容和試題分布。
3.編寫測驗試題。第一,要根據編制的雙向細目表進行命題。第二,原創試題的素材選擇要具有代表性,不可有負能量的例子。第三,題目的指導語要明確,讓學生讀懂題意。
4.合成測驗。規范初稿的圖片、文字、數字,保證試卷的美觀和大方;規范試題的難易程度。
5.準備答案與評分標準?;谧畲笙薅鹊販p少閱卷誤差的原則,編寫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
6.挖掘測驗數據,總結經驗教訓。分析試題的信度和效度,形成有針對性的診斷報告。
參考文獻:
[1]蔡鐵權,姜旭英,胡玫.概念轉變的科學教學[M]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2]田莉,楊亞敏. 教師自編學力測驗:測量學理論與專業準備[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9(7).
[3]索桂芳.論高校教師自編測驗的程序及方法[J].邯鄲學院學報,2007(17).
(作者單位: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信息技術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