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麗 王一羽



摘 要:本文基于2013—2017年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的數據,從融資客體、融資主體和融資模式3個角度對河南省企業專利質押貸款的融資特征進行實證研究,最后對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融資的區域差異進行分析,探討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總結了發展的特征和經驗啟示。本文的研究結果是對目前專利質押貸款實證研究不足的有益補充,亦可作為河南省完善專利質押貸款相關政策的參考依據,同時也為我國其他地區專利權質押貸款的發展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專利質押貸款;融資特征;地級市面板數據
中圖分類號:F832.4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0037(2019)11-77-8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11.011
專利質押貸款既是專利價值的重要轉化方式,也是創新型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多數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房產、土地、設備等傳統抵押物不足,受制于商業銀行的傳統授信模式,難以獲得全面足額的資金支持。而專利質押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了一種新的融資途徑。
2009年河南省知識產權局正式啟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工作,從2015年至今,先后出臺了《河南省知識產權局關于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意見》《河南省專利權質押融資獎補項目管理辦法》,加大了質押貸款企業的補貼力度,由20萬元提高到80萬元。河南省知識產權局每年申請財政專項經費1 000萬元,用于知識產權融資利息補貼和企業資產評估、擔保、保險補貼。
專利質押貸款有力地促進了科技型企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相關問題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但是,關于我國專利權質押的研究還停留在定性層面[1]。現有文獻對專利質押貸款的研究主要分為3類:①法律制度層面[2-3];②貸款風險及融資模式研究[4-6];③發展現狀研究[7-10]。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為主,實證研究相對欠缺,并且,關于專利質押貸款發展現狀的相關研究都是基于2012年(含)之前的數據,數據較陳舊(王元地,胡諜,2015;周訓勝,2012;馬碧玉,2011)。王元地,胡諜分析了2008—2012年我國東部、中部、西部企業質押專利的特征[7]。周訓勝和馬碧玉分別基于2011年12月和2010年的數據,分析了我國專利質押貸款發展差異的特點和原因[8-9]。方厚政從專利、出質人和質權人3個角度分析了2008—2012年上海市專利權質押貸款發展的現狀和趨勢[10]。
1 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發展概況
專利權質押貸款融資作為河南省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利質押貸款合同數量在2013—2017年基本上保持連續增長趨勢(見圖1),僅在2015年略有下降。2013—2017年河南省累計有403份專利質押貸款合同,剔除重復質押的專利次數,共有1 786項(次)專利獲得質押貸款,惠及171家企業。
此外,按照專利類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3種分類對樣本進行統計(見圖2)。從圖2可知,提供質押的專利主要為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其中發明專利最多,有204件,占比50.62%;其次是實用新型專利179項,占比44.42%。2013—2016年,兩類專利的質押貸款合同數量基本持平,從2017年開始,發明專利的質押貸款合同數量明顯高于實用新型。而外觀設計專利由于經濟價值較低,很多銀行不接受外觀設計提供質押,所以外觀設計的質押貸款合同數量每年都在個位數徘徊,2013—2017年總共有20份外觀設計專利質押貸款合同,占比4.96%。
2 融資特征分析
2.1 融資客體分析
2.1.1 質押專利類型及合同數量。專利權質押貸款融資作為河南省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利質押貸款合同數量逐年增加,僅在2015年略有下降(見表1)。2013—2017年河南省累計有403份專利質押貸款合同。2017年是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發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專利質押貸款合同數量首次突破100份,比2015年和2016年的合計數還要多,尤其是發明專利質押合同數量增幅較快,幾乎比2016年翻番,增長率為81.82%,是2013—2015年3年質押貸款數量的總和。
從地域分布來看,2013—2017年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主要分布在鄭州、濮陽、鶴壁、漯河、洛陽,5個地市累計占比72%;其余13個地市累計占比僅為28%,具體分布見圖3。
王元地和胡諜根據2008—2012年我國專利質押貸款的數據研究發現,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平均每份合同設計的專利數分別為3.62件、3.41件、2.88件,表明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平均每份合同涉及專利數越多,質權人更謹慎[7]。由表2可知,2013—2017年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平均每份合同涉及專利數在2015年達到最高,在2016年為最低水平,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1.2 質押率。質押率是質押專利數量占專利授權量的比重。專利授權是專利質押的基礎,一般來說,專利授權量越多,可以提供的專利質押數就越多。
根據我國專利法,發明專利的有效期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有效期為10年。因此,對于發明專利而言,可以使用當年及20年之前這段時間內授權的專利申請專利質押貸款;對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可以使用當年及10年之前這段時間內授權的專利申請專利質押貸款。在計算質押率時,這里使用的是累計專利授權量,其中發明專利使用的是20年的累計授權量,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使用的是10年的累計授權量。不同類型專利的質押率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發明專利更易獲得專利質押貸款,而外觀設計較難獲得專利質押貸款。發明專利的質押率最高,為0.011 97;外觀設計的質押率最低,為0.00102。所以,在龐大的專利授權數量面前,專利質押貸款的數量還是顯得相對偏小。
2.1.3 質押專利技術領域(IPC分類)。剔除重復質押的專利次數,2013—2017年河南省共有1 786項(次)專利獲得質押貸款,其中發明專利質押量為463件,占比25.92%;實用新型專利質押量為1 253件,占比70.16%;外觀設計專利質押量為70件,占比僅為3.92%。
專利技術領域IPC分類反映了專利技術的性質、行業特征以及相應的技術發展狀況(王元地,胡諜,2015)。根據國際專利分類表(IPC),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可以分為8類:A屬于人類生活必需(農、輕、醫)領域,B屬于作業、運輸領域,C屬于化學、冶金領域,D屬于紡織、造紙領域,E屬于固定建筑物(建筑、采礦)領域,F屬于機械工程領域,G屬于物理領域,H屬于電學領域。
由表4可知,對于發明專利,質押的專利主要分布在作業、運輸(30.89%)、人類生活必需(農、輕、醫)(19.87%)、化學(18.14%)等技術領域。對于實用新型專利,質押的專利主要分布在作業和運輸(41.1%)、電學(17.48%)、機械工程(14.84%)等技術領域。總體來說,河南省質押貸款的專利主要分布在作業和運輸(38.34%)領域、電學(14.11%)和人類生活必需(農、輕、醫)(10.96%)領域。外觀設計專利質押數量太少,這里不再統計。
2.1.4 質押方式。根據每份合同中質押專利數量的多少,我們將全部專利質押分成兩大類:專利單獨質押和專利組合質押。2013—2017年河南省共有403份專利質押貸款合同,其中120份是專利單獨質押,占比29.78%;283份是專利組合質押,占比70.22%。隨著專利質押貸款數量的逐年增加,專利組合質押方式所占比例也在不斷提高(見圖4)。
2.2 融資主體分析
在專利質押貸款合同中,持有專利的企業或者個人系專利質押法律關系中的出質人和借款人,而金融機構系質權人和貸款人。
2.2.1 專利質押的出質人分析。2013—2017年河南省共有403份專利質押貸款合同,絕大部分合同的出質人是企業,只有11份合同的出質人是個人。從地域分布來看,獲得專利質押貸款的企業主要分布在鄭州市、濮陽市、洛陽市、漯河市、鶴壁市和新鄉市,6個地市專利質押貸款的企業累計占比72.26%。剩余12個地市專利質押貸款的企業數量總和不及濮陽和洛陽兩個地市的企業數量,具體分布見圖5。
2013—2017年河南省獲得專利質押貸款的企業按照企業屬性進行分類:成立時間、注冊資本、企業類型、是否高新企業(見表5)。大約79.35%的專利質押貸款由民營企業獲得,民營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專利質押貸款正是針對該問題提出的創新型融資途徑;申請專利質押貸款的國有企業數量為0,國有企業融資渠道更加寬泛,也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此外,45.16%的專利質押貸款是由高新技術企業獲得的。
從企業成立時間來看,2016年(含)之后的企業獲得專利質押貸款的數量為0,因為新成立的企業倒閉的可能性較大,風險較高,不符合銀行的風險規避原則。2000年(含)之前成立即年限長于13年的企業,一般業績比較穩定,有更寬廣的融資渠道,因此占比不高,僅為15.49%。在申請專利質押貸款的企業中,2001—2010年期間成立的企業由于運營比較穩定,最受銀行歡迎,獲得專利質押貸款的比例最高,累計達69.02%。從公司規模來說,注冊資本大于1 000萬元的企業獲得專利質押貸款的數量最多,占比81.29%。
2.2.2 專利質押的質權人分析。如果把同一機構的分支視為相同的質權人,2013—2017年河南省共有20家銀行機構開展專利質押貸款,銀行作為質權人的合同數量累計占比70.62%,農村信用合作社作為質權人的合同數量占比7.28%,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為質權人的合同數量累計占比21.56%,而個人作為質權人的合同數量占比僅為0.54%,見圖6。從圖6可以看出,涉足專利質押貸款的銀行眾多,但是除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鄭州銀行之外,大多數都沒有廣泛實施。
中國銀行是開展專利質押貸款合同最多的金融機構,超過其他銀行的專利質押貸款合同數量,這是銀行與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結果。河南省知識產權局與中國銀行合作,推出了專利貸這一專門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金融產品,并出臺了貸款工作指引,規范貸款具體操作。
2.3 融資模式
根據是否有擔保公司作為擔保方,可以把專利質押貸款融資模式分為兩種:完全市場模式(直接質押模式)和準市場模式(間接質押模式)。完全市場模式是專利權人通過專利權出質,沒有實物擔保或其他保證,直接與銀行簽訂專利權質押貸款。準市場模式通常以擔保公司或債務人母公司等非銀行機構作為質權人。在2013—2017年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合同中,銀行機構作為質權人的合同占比77.90%,非銀行機構占比22.1%。因此,總的來說,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目前是以完全市場模式為主,準市場模式為輔。
從發展趨勢來看(見圖7),完全市場模式一直遠遠高于準市場模式,且完全市場模式保持持續增長趨勢,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尤其是2017年,完全市場模式占比高達84.67%。這與上海市2008—2012年的專利質押貸款融資模式迥然不同。方厚政研究發現,上海市專利質押貸款在2008—2012年是以準市場模式為主,完全市場模式為輔[10];但從發展趨勢來看,完全市場模式保持持續增長,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并逐漸超出準市場模式。
3 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融資區域差異分析
2013—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專利質押貸款合同數量和質押專利量如圖8和圖9所示。從地域分布看,區域差異極大。2013—2017年河南省累計有403份專利質押貸款合同,其中鄭州最多,為81份,質押專利量為319件,而濟源、信陽和南陽這3個地市則為0。專利質押貸款合同數量排名前四的鄭州、濮陽、鶴壁和漯河共有260份合同,占比約為64.52%;而排名后11位的各地市共有74份合同。
為了進一步衡量河南省專利質押融資發展的區域差異,本文借鑒了衡量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基尼系數。方厚政利用2012年我國31個省(區市)的專利質押貸款數據繪出了我國專利質押融資合同數量的洛倫茲曲線,估算出2012年我國專利質押融資發展的基尼系數,大約為0.59[10]。本文利用2013—2017年河南省18個地市的專利質押貸款合同數量,繪出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融資的洛倫茲曲線,見圖10。橫軸表示18個地市質押貸款合同數量,縱軸是相應各地市合同數量的累計百分比。根據基尼系數的計算方法,用洛倫茲曲線和對角線圍成的面積除以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本文估算出2013—2017年河南省專利質押融資發展的基尼系數大約為0.57,低于2012年全國的平均水平0.59。基尼系數的值在0和1之間,值越大就表明越趨向不平等。按照國際一般標準,基尼系數通常把0.4作為差距的“警戒線”,當基尼系數達到0.5以上時,表示差距很大。因此,可以說2013—2017年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融資發展的區域差異很大。
4 結論和啟示
本研究基于2013—2017年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的數據,從融資客體、融資主體和融資模式3個角度對河南省企業專利質押貸款的融資特征進行了實證分析,最后對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融資的區域差異進行分析,有以下一些特征:
第一,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發展的總體情況比較理想,但是各個地市區域差異很大。專利質押貸款合同數量在2013—2017年期間基本上保持了連續增長趨勢,僅僅在2015年略有下降。尤其是在2017年,專利質押貸款的合同數量首次突破100件,超出2015年和2016年的合計數。從地域分布來看,2013—2017年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主要分布在鄭州、濮陽、鶴壁、漯河、洛陽,5個地市累計占比72%;其余13個地市累計占比僅為28%,從地域分布看,區域差異極大:質押專利量排名前四的鄭州、濮陽、周口和鶴壁共有997件專利,占比約為55.82%;而排名后11位的地市共有312件質押專利。
第二,質押專利的類型主要是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2013—2016年,兩類專利的質押貸款合同數量基本持平,從2017年開始,發明專利的質押貸款合同數量明顯高于實用新型。而外觀設計每年都在個位數徘徊,可以忽略不計。
第三,質押率偏低。發明專利的質押率最高,也僅為0.011 97。在龐大的專利授權數量面前,專利質押貸款的數量還是顯得相對渺小。
第四,民營企業和新三板企業是專利質押貸款的主力軍,累計占比96.12%。
第五,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以完全市場模式為主,準市場模式為輔。從發展趨勢來看,完全市場模式一直遠遠高于準市場模式,且保持持續增長趨勢,所占比例越來越高。中國銀行作用最大,其合同數量占比37.20%。
基于以上結論,本文得出以下啟示:第一,繼續積極推進專利權質押貸款融資,提高質押率,促進各個地市專利質押貸款的均衡發展。第二,政府應繼續大力支持專利質押貸款融資。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非對稱以及企業缺乏足夠的實物資產作抵押,因此金融機構開展專利質押貸款的積極性不高,需要政府的介入和激勵政策。第三,通過宣傳引導、設立專項資金等方式,積極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專利質押融資工作,努力搭建專利融資服務平臺。第四,進一步健全知識產權價值評估、質押登記和流轉機制,優化流程,讓越來越多的科技型企業成為“知產”變“資產”的受益者。
參考文獻:
[1] 錢坤,沈厚才,黃忠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科技與經濟,2013(2):51-55.
[2] 蔣遜明.中國專利權質押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7(3):78-84.
[3] 謝黎偉.論專利質押的法律效力[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5):43-49.
[4] 朱國軍,許長新.完全市場模式下銀行專利質押融資質押率決策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12(12):117-125.
[5] 張林.專利權質押貸款風險之化解:兼評相關地方新出臺的專利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J].科技與法律,2009(6):4-12.
[6] 歐曉文.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基于北京、上海浦東、武漢模式的比較融資模式研究[J].現代產業研究,2013(7):60-64.
[7] 王元地,胡諜.中國企業質押專利特征分析:基于區域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8):108-112.
[8] 周訓勝.專利權質押融資的現狀研究及對策建議[J].科技與管理,2012(6):76-80.
[9] 馬碧玉.我國專利權質押發展現狀研究及展望:基于2010年我國專利權質押登記情況為樣本的分析[J].科技與法律,2011(5):29-34.
[10] 方厚政.上海市企業專利質押貸款發展現狀的實證分析[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5(2):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