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凌霞
(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 100010)
自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提出中國夢概念,我國出版界結合中國夢的普遍要求與業界實際情況,提出了建設新聞出版強國的主張。近年來,通過利用多樣傳播渠道,深化中國夢宣傳教育;推動主題出版,加強中國夢理論闡釋;抓好中國夢對外傳播,增進中國夢的世界認同,我國出版界在實踐與研究中國夢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正式提出中國夢的概念。[1]2013年3月,習近平再次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2]中國夢溝通了歷史與現實,既承載著中國共產黨與全國人民近代以來追求國家獨立的共同理想,也映照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總結歷史經驗,凝聚社會共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執政理念與政治智慧。我國出版界響應中央的號召,開展了一系列中國夢學習宣傳教育活動,明確提出新聞出版強國夢的目標。
出版界主管部門多次組織中國夢專題學習。2013年4月5日,國家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多次主持召開新聞出版系統中國夢宣傳教育座談會,要求新聞出版工作者爭當“中國夢的參與者書寫者”[3],“用建設新聞出版強國的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正能量。[4]
出版工作者認同中國夢精神,表現出高度的文化自覺。時世平指出,當前,文化在中國夢構想中的位置愈加重要,作為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擔綱者,出版工作者肩負著重要使命,“‘中國夢’偉大構想的實現……需要出版編輯的積極參與”。[5]鄭長寧指出,作為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窗口,海外華文書店承載著促進中國文化“走出去”、凝聚海內外華人“中國夢”的崇高使命。[6]
出版界把對中國夢精神實質的認同落實為改革創新的實際舉措。蔣建國指出,建設新聞出版強國,離不開新聞出版體制的改革以及新型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7]張坤認為,新聞出版體制的改革不能把精力過多地花費在外在形象建設上,“而應該重視內部機制創新、內容產品改革和人才隊伍的培養”。[8]海飛更為具體地談到,要把我國從童書出版大國建設為童書出版強國,必須“尋找互聯網時代童書出版的新動能”,“向創新要效益,向質量要效益”。[9]
建設新聞出版強國,助力中國夢,需要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近年來,國家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多次開展全國性精品報刊建設等活動。通過把中國夢宣傳教育納入活動考核環節,各類報刊宣傳中國夢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提高。據中國知網報紙數據庫數據,截至2018年10月25日,各類報刊中國夢主題報道已經超過1萬條。《人民日報》以“同心共筑中國夢”為主題的系列評論,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夢進行了高屋建瓴的理論解讀。《三農日報》編輯部系列文章全面地論證了“三農圓夢,才能中國夢圓”的道理。包括《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在內的眾多報刊多次刊登中國夢公益廣告。這些報道與評論起到了很好的“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10]的作用。
出版界普遍認識到需要積極利用新興媒體,創建多樣的中國夢出版渠道。我國正處于方興未艾的“互聯網+”時代,如果出版機構不能把握新環境的傳播規律,出相適應的傳播出版策略,就很難在文化輿論場域施加正面的影響。蔣建國強調,壯大宣傳中國夢的輿論基礎,需要“生產更多適合互聯網和手機等信息媒體傳播的中國夢內容的數字產品”。[11]程忠良提出了出版中國夢的“TIME”戰略,其中的T戰略指的是采納全方位“數字技術、云計算和網絡技術等信息化技術”,打造作者、出版商、專家與用戶共同參與、協同創新的“多媒體出版及運營平臺”。[12]
中國夢出版應與全民閱讀推廣有機結合。2014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倡導全民閱讀”,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提出“倡導全面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實現出版中國夢,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閱讀活動。“通過讀書、座談、研討等形式,生動深刻地展現中國夢的豐富內涵,使中國夢更加深入人心。”[13]近年來,圍繞中國夢主題,我國出版機構開展了內容豐富的征文征歌、閱讀推廣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出濃郁的閱讀書寫中國夢的氛圍。團中央與語文報社聯合舉辦了“我的中國夢”讀書征文活動,其中的優秀作文結集為《擁抱中國夢》出版。中國唱片總公司開展了“美麗中國”大型征歌活動,并完成了《美麗中國》的錄制與出版。鄔書林在歌曲集出版座談會上勉勵全國音樂出版工作者“唱響中國夢,切實做好音像出版工作”。[14]在各級新聞出版廣電局的指導下,全國各地以每年的讀書節為契機,積極開展中國夢主題閱讀活動,不僅覆蓋全國所有省份,還注重向基層拓展。2015年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實施領讀者計劃,通過專業培訓形成穩定的“全民閱讀推廣者隊伍,使之成為助推全民閱讀的骨干力量”。[15]2018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州通過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為實現中國夢凝心聚力。[16]
主題出版是中國夢出版的重要特色。主題出版能有效地配合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集中選題策劃,以規模化出版引領文化走向。[17]在各級新聞出版部門的推動下,我國出版界推出了一批重要的中國夢主題叢書。人民出版社集中推出《力量中國》《思想中國》《夢想中國》等叢書,提供了對中國夢理念的全方位解讀。重慶出版集團策劃了30余種中國夢主題書籍,其中包括“美麗中國 我的中國夢”系列,“中國夢·強軍夢”系列等優秀讀物。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著名學者胡鞍鋼解讀中國的系列叢書,包括《中國道路與中國精神》《實干精神》《新行政精神改變中國》等。中國夢主題出版內容豐富、視角多元、層次分明,履行了我國出版界大力宣傳中國道路的職責和使命。
各級出版基金是引導中國夢出版的重要手段。2014年、2015年的國家出版基金申報指南兩次把與中國夢有關的出版項目列入資助重點,2016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申報指南把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列為出版基金評審的指導思想之一。近年來,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中直接含有中國夢字樣的優秀出版項目就包括《追夢在路上——我的夢·中國夢》、大型“中國夢民族魂”動畫片《鄉土童年紅旗渠》、《中國世紀·中國夢——大型主題詩歌朗誦集》等。
學術期刊是加強中國夢理論闡釋的重要陣地。2012年底至今,CSSCI期刊已經發表中國夢主題論文近3000篇,超過100篇高水平論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轉載。論文作者幾乎涵蓋了人文社會科學全部學科,視角各異的闡釋有效地打開了中國夢豐富的理論空間。除了刊登直接討論中國夢的論文,我國學術期刊還在新聞出版體制革新的大背景下加快自我革新的步伐。正如一位學術期刊編輯所說,如何讓學術期刊“在肩負著中國夢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讓學術夢與中國夢有機結合起來”,是學術期刊編輯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這給編輯也提出了“以尊重知識、尊重學術為出發點,善于在學術論題中發現新課題新現象,站在時代的前沿”[18]等思考。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任何國家都無法脫離與世界的交流孤立發展,中國夢的實現同樣需要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中國的逐夢之旅,注定與世界同行”[19]。新聞出版產品是向世界傳播中國夢的最佳載體。當前的世界是一個充分媒介化的世界,大型傳媒出版機構壟斷了世界范圍內絕大部分的信息流動,從而塑造人們的價值觀,決定人們的政治態度。在世界范圍內,美國夢之所以具有非凡的號召力,和美國強大的傳媒出版能力直接相關。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夢要增強自己的世界認同,也必須生產大量有競爭力的出版產品。為了促進中國夢對外傳播,我國出版界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果。
出版界在國際市場上積極推行主題出版。中國外文局陸彩榮在一篇論文中詳細介紹了外文局及其所屬出版社如何從“世界與中國互動發展的高度”“全面解讀中國的廣度”“從深刻解讀中國的深度”以及“從互聯網思維出發的……融合度”四個方面集中推出解讀中國夢的主題圖書,“加大主題圖書策劃、組織、編輯、出版力度,形成向世界解讀中國現實的強大出版力量”。[21]目前,《習近平論治國理政》海外發行量已超過50萬冊,覆蓋20多個語種和160多個國家,極大增強了世界各國對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認識。
出版界利用國際書展,力爭打入國外主流讀者人群。2013年10月,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劉明福的著作《中國夢——中國政府的成功與中國執政黨的魅力》和《中國強軍夢——強軍夢護航中國夢》參加法蘭克福書展并受到好評,被認為給世界提供了認識中國的獨特視角。2013年11月15日,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由英國新經典出版社譯介策劃推出,亮相伊斯坦布爾書展,吸引了土耳其與世界各地讀者的濃厚興趣。2014年6月13日,國內30余家出版機構參加第七屆南非書展,專門舉行了中國夢主題圖書展銷活動,達成多項出版協議,其中新世紀出版社還與劍橋大學南非分社就《中國夢:誰的夢?》“出版當地11種通用語言的文本達成意向”。[23]
出版界關注對外出版傳播形式的多樣性。正如陸彩榮所說,在世界出版市場中,數字出版以強勁的勢頭給傳統出版帶來巨大的沖擊,因此中國夢出版物對外傳播也必須適應這一閱讀生態的變化。[24]中國出版集團推動的對外中國主題出版系列十分注重開發多媒體融合出版的形式,東方出版社承擔的“影響中國”影像數字復合出版項目,“通過同一主題的線上線下全流程復合出版,有效實現傳播和點播、發布與共享、互動與服務的跨界融合傳播”[24],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良好結合。還有研究者詳細回顧了中國圖畫書對外傳播的歷史經驗與教訓,論證了圖畫形象在國家形象與中國夢對外傳播中的重要作用,號召更多的研究者、出版人與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增強整個民族的文化想象力與創造力,把中國建成一個文化強國。[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