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華,韓明旭
(長春工業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近年來,中國電影行業進入突飛猛進階段,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由于改革開放以及全球化的影響,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不斷滲透,我國國民的思想意識形態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為了降低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對國民思想意識形態的不良影響,應加強對國民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主旋律電影由此登上了大熒幕。主旋律電影作為時代發展的產物,尤其是近幾年來深受觀眾的喜愛,如《紅海行動》《戰狼2》等,在國內掀起了一陣“愛國熱”,在一定程度上對早已經市場化的中國電影市場產生了沖擊,與主流電影相比,主旋律電影的特征更為鮮明,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究,并對此進行進一步深化。
中國的主旋律電影實質上是國家對國民進行潛移默化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其所傳遞的不只是娛樂效應,更多的是思想理念。所以,主旋律電影的創作都會秉持相似的創作理念,進而形成其獨具一格的特征。
中國的主旋律電影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以重大歷史事件作為電影的主題背景;第二種類型是以革命歷史事件作為電影的主要內容;第三種類型則是以重大的現實事件作為電影的題材。不難發現,這三種類型電影的主角多為英雄模范人物。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由于電影本身以及市場的影響,中國主旋律電影中的英雄模范人物也發生了一定的轉變。早期的主旋律電影的英雄人物多為非常完美卻與現實生活不符的高大形象,而這樣的形象往往讓人們缺乏真實感。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以及市場的需求,中國主旋律電影的人物形象開始發生轉變,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更加接近現實,更符合人們內心所認同的形象,而電影《焦裕祿》則被認為是主旋律電影人物形象轉變的里程碑。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中國主旋律電影中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也在不斷變化,英雄不再是大公無私、不食人間煙火的完美形象。英雄人物開始更加接近現實,會為自己的個人情感生活所困擾。電影《任長霞》中的主角任長霞,作為地方的公安局長,她恪盡職守,力求將自己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但同時她也是一個妻子和一個母親,正是由于她對工作和老百姓的無私奉獻,她無法成為一個好妻子和好母親,使得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之間產生了難以解決的矛盾,而這樣的矛盾卻讓她這樣一個在老百姓看來無所不能的公安局長無所適從,無法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英雄人物形象更加貼近我們的現實,英雄并不是無所不能的,英雄也是人,會有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樣的人物形象更會讓人們產生共鳴。
電影《戰狼2》中的主角冷鋒更是打破了以往電影對英雄人物形象固有的塑造。主人公冷鋒被塑造成不忍戰友家人遭地方惡霸的欺凌而將惡霸打死,繼而被開除軍籍,這樣一個遭遇“人生滑鐵盧”的人物形象。《戰狼2》從人物形象著手,主人公冷鋒與以往英雄的性格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在面對危機時,他不忘軍人的使命,同時與女主人公的情感情節,又將其塑造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英雄人物形象,增添了英雄人物的人情味,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中國主旋律電影的主人公大多數是英雄模范人物,但人物形象卻隨著時代以及市場需求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英雄不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完美形象,英雄也可以是普通人,也會有兒女情長。而這樣的英雄人物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更貼近現實生活。
中國主旋律電影作為國家對國民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鮮明的特征是通過電影向人們傳播主流思想。正如列寧所認為的電影可以對人們進行思想教育和價值觀導向。而宮崎駿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則與中國主旋律電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電影中將本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實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主旋律電影所傳播的主流思想與時代背景存在著必然聯系,不同時代背景下電影的主體內涵、人物形象、價值認知、文化傳承等必然有所不同。例如,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主旋律電影大多為抗戰題材或者以領袖人物為主體,這一時代所強調的是不忘歷史之鑒,繼續發揚我黨艱苦奮斗的精神。到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了弘揚基層干部等普通人民群眾無私奉獻的精神,《焦裕祿》《任長霞》等電影成為主旋律電影的主要模式。不可否認的是,主旋律電影在發展過程中,其所傳播的主流思想不只有正面功能,在某個特特殊時期,所謂的主旋律電影成為反動者實施陰謀的武器,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而到了當下,為了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懷,主旋律電影更多的是傳播普通人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國家的強大。《紅海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中國軍人的偉大以及國家的強盛,激發了觀眾滿滿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主旋律電影作為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創作目的是為了向人們傳遞主流思想,而主流思想往往與政治以及意識形態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因此不同時代下的主旋律電影必然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征。
首先,電影本身具有審美娛樂的功能,而主旋律電影作為電影的一種風格類別其審美娛樂的功能并沒有弱化。雖然“主旋律”電影的風格特征相對嚴肅、正統,但不妨礙我們發現其中的“美”和“娛樂性”。例如,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向我們展示的是人的“真善美”,雷鋒無私奉獻的精神體現了人性中的美;而《可可西里》影片將草原遼闊的自然美完美地呈現出來;到了現代,主旋律電影中的演員大多數為俊男靚女,帶給我們視覺上的美好享受。
其次,主旋律電影的教育特征最為鮮明。正如上文提到的主旋律電影大多數以重大歷史、革命事件或者現實事件為題材,通過塑造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形象來傳播符合時代特征的社會主流思想意識形態,激發人們內心的共鳴,繼而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主旋律電影的存在意義就是傳播主流的價值取向,對人們實現潛移默化的思想意識導向。
例如電影《鐵人》,主人公王進喜在面對沒有攪拌機的情況下,不顧自己身體的疼痛,毅然地跳進了水泥池子里,充當“人體攪拌機”。當時的情景,鐵人不可能思緒萬千,這是一種本能,一種融入血液的“寧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人生追求。這部電影向我們傳遞了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倡導國人在面對國家發展和利益面前,應該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奉獻精神。
而《紅海行動》中中國政府以及軍隊為了保護中國公民的安全,實行大范圍的撤僑行動,蛟龍突擊隊未經上級允許,為了自己心中的責任和使命,冒著死亡的危險,拯救了更多的人,喚起了觀眾滿滿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對中國軍人的敬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們更加尊重軍人。
不可否認的是,主旋律電影與商業電影相比,其審美娛樂性稍遜一籌,但我們需要去挖掘其中的美,而近年來主旋律電影在發揮其教育作用的同時也在不斷強化其中的審美娛樂性。
主旋律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電影文化現象,其存在的意義則是通過文化娛樂的方式對國民進行思想意識形態方面的正確引導,而其發揮的真正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主旋律電影大多數以歷史、革命事件或者現實事件為題材,電影情節的展示以及演員完美的演繹,向人們高度展示了歷史事件,使得人們可以通過歷史事件聯系社會現實,以古為鏡,對歷史變遷以及社會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此外,通過主旋律電影可以彌補文字的枯燥,使得更年輕的一輩人有興趣了解歷史。
例如,《開國大典》向我們展示了在三大戰役取得勝利之后,毛主席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打響了渡江戰役,百萬雄師渡過了長江天險。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在神圣的禮炮聲中,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這樣一件重大的歷史事件通過電影的方式向我們高度還原了當時的場景,使人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當時的歷史事件。
電影《孔繁森》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普通的黨員干部甘愿忍受高原惡劣的生活環境,堅守在西藏高原帶領藏民脫貧致富的英雄形象。
對于當代的我們來說,這些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離我們的生活太過遙遠,正是由于主旋律電影向我們高度還原了當時的場景以及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才使得我們能夠對當時的歷史情境以及英雄人物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識,繼而內心得到鼓舞。
主旋律電影本身帶有一定的政治導向,人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由于影院的空間相對封閉,往往會營造出一種“真實感”,讓人們在觀看電影時不自覺地流露出真實情感繼而產生共鳴。正是受到情感的支配,通過對影片政治人物的或愛或恨或同情的情緒流露,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影片中含有的政治信息。例如,電影《周恩來》中陳毅元帥讓總理要顧及自己的身體健康以及人民群眾在長安街淚送總理情節讓人們對政治領袖人物的人格魅力所敬仰,喚起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政治情感。借助電影情節的推動,人們在觀影的過程中產生情感的共鳴,情緒得到爆發,對于影片所傳達的政治觀念或者政治價值導向起到強化的作用。
通過影片情節的呈現,人們在觀看電影的過程被一些情節所影響,對于政治人物認知受到一定程度的驅動。此外,電影中所呈現出來的情節往往更能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例如,《紅海行動》中國家為了公民的安全,不惜一切代價實施撤僑行動,人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受到電影情節的影響,聯想到現實生活中我國幾次撤僑事件,感受到了國家的強大,繼而迸發出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主旋律電影對于人們政治情感的激發實質上是其社會化的一種表現,通過道德化、倫理化的情節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繼而對人們進行政治情感上的導向。
主旋律電影中所呈現出來的英雄模范人物為人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人們的行為往往會受到榜樣人物的影響,繼而在進行日常活動時產生一種自我約束力,對自身行為形成一定的規范作用。
人們的行為往往會受到他人或外在因素的影響,而榜樣人物的行為往往會對人們產生導向作用。人們在觀看主旋律電影時,會為電影中的英雄人物所吸引,繼而產生情感上的認同,尤其是在政治生活中對其進行模仿,對自身行為加以規范,形成一套自我約束,滿足自身的情感需求。例如,電影《焦裕祿》主人公不怕艱難,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堅守第一線的形象,使得廣大基層干部為之動容,繼而在其工作過程中以此為榜樣,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
主旋律電影對于人們的影響不只是思想上,更多的是使其成為行為的驅動和導向。
現階段,由于各種文化之間的交融和碰撞,意識形態領域的博弈日益激烈,對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產生了一定的沖擊,為了更好地維護國家的主導意識形態,主旋律電影作為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從主旋律電影目前的特征來看其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我們進行更深入的探究,突破以往的創作理念,繼而創造出更具特色的主旋律電影,實現文脈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