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涵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
在媒介融合時代下,隨著不同媒介相互交融,許多新興的信息傳播方式應運而生,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信息傳播方式。“短視頻”這一新興的信息傳播方式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斷發(fā)展與完善。2018年2月,短視頻聚合平臺應用活躍洪湖規(guī)模達到4.03億,被稱為“短視頻”元年。
短視頻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滲入到娛樂、文化、新聞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短視頻+”時代,新聞媒體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新的挑戰(zhàn)。新聞媒體應如何轉型以應對這一挑戰(zhàn),值得我們細細探討。本文旨在以抖音APP為例,總結出不同屬性的新聞媒體在短視頻平臺上的發(fā)展現狀,并通過對新聞短視頻化的分析與討論,歸納出新聞媒體在短視頻平臺上的應對策略與發(fā)展趨勢。
2017年以來短視頻發(fā)展迅猛,稱為繼圖文編排之后信息傳播的另一種主流方式,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社交方式,同時對新聞傳播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新聞傳播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
短視頻具有如下傳播特點:①輕體量傳播效果好:當今受眾閱讀和瀏覽信息的習慣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十幾秒長度的短視頻符合互聯(lián)網用戶這一習慣,其在觀看時不易產生視覺疲勞;②制作簡單:短視頻的制作無需專業(yè)的拍攝設備和專業(yè)人才,只需要運用智能手機進行拍攝,并進行簡單的編輯與后期即可上傳;③社交屬性強: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用戶可以通過點贊、評論等行為實現用戶與用戶、用戶與視頻之間的互動,同時還可以通過分享,使內容流入騰訊QQ、微信、微博等其他主流社交平臺;④富有趣味性:短視頻摒棄了傳統(tǒng)長視頻的形式與邏輯,將簡單、趣味的亮點內容呈現給觀眾,更能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基于以上特點,新聞短視頻化具有諸多優(yōu)勢:①制作成本降低:傳統(tǒng)新聞報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需要專業(yè)的攝影器材和拍攝人員。而短視頻擺脫了這一專業(yè)壁壘,無論是新聞記者還是普通民眾,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及時記錄新聞內容并快速分享到社交平臺上,大大降低了新聞制作成本及制作周期;②時效性強:面對突發(fā)的新聞事件,專業(yè)新聞記者往往需要一定時間趕往現場進行報道。而利用短視頻,新聞事件的目擊者可以第一時間將新聞事件制作成短視頻并分享到網絡中;③真實性強:短視頻新聞突破了圖文新聞的局限,利于對新聞事件進行動態(tài)式、全景式、立體式的報道;④娛樂性強:短視頻新聞娛樂化、趣味化的敘事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眼球,有利于增加新聞的傳播范圍與影響力;⑤實現跨圈層傳播:利用短視頻社交平臺進行傳播,可以使得新聞作品實現跨圈層傳播,增加新聞媒體的受眾群體。
抖音APP是一款創(chuàng)意短視頻社交軟件,其自定義為“專注年輕人的15秒音樂短視頻社區(qū)”,于2016年9月上線。由于該社交平臺的傳播特性與傳播優(yōu)勢,新聞媒體紛紛入駐抖音平臺,以爭奪這一片新的信息傳播陣地。諸如人民網、澎湃新聞、BTV新聞等新聞媒體已經在抖音平臺做出了新的嘗試,并且獲得了可觀的粉絲量和閱讀量。
本文基于內容分析法,對人民日報、新華社(黨媒);澎湃新聞、今日頭條(新媒體);BTV新聞、深視新聞(地方媒體)這六家不同屬性的新聞媒體在抖音平臺上的數據(截止2019年7月17日)進行分析,總結抖音平臺上新聞媒體的發(fā)展現狀。
按照粉絲數量以及作品獲贊數排序如下:人民日報(3100W、8.7億)、新華社(1400w、1.7億)、BTV新 聞(134W、2368W)、澎湃新聞(115W、1563W)、深視新聞(43.2W、163W)。
考慮到今日頭條是抖音的上級公司,其數據不夠客觀,故排除。從上文數據可知,人民日報等黨政媒體的粉絲數量以及粉絲活躍度最高,澎湃新聞等新媒體與BTV新聞等地方媒體不分軒輊。該數據與上述新聞媒體在社會上的受眾面以及公信力情況相符,即公信力高的新聞媒體在短視頻平臺上也較受歡迎。
1.作品時長與更新頻率
人民日報、新華社的新聞作品均以15秒內為主,更新頻率為1-3條每天。其余四家媒體作品均以15秒以上為主,其中澎湃新聞、BTV新聞更新穩(wěn)定,5-9條每天,而今日頭條、深視新聞更新不穩(wěn)定,作品數量也較少。
以上可知,黨政媒體在抖音平臺上的更新頻率較穩(wěn)定,作品時長也控制在15秒內,向受眾輸出的信息簡潔直觀,利于增加受眾的黏性與信任度。澎湃新聞、BTV新聞更新頻率穩(wěn)定,信息量較大,受眾黏性與信任度也較高。而今日頭條、深視新聞不定期更新,作品較少,因而受眾較少且活躍度低。
2.作品種類
本文提取各媒體新聞作品時間序列前20條,按照時政、社會、娛樂、軍事、科教文衛(wèi)以及其他新聞進行分類歸納。
分析發(fā)現,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等黨媒的新聞短視頻作品類型集中于社會新聞、軍事新聞、時政新聞三大類,其中時政新聞與軍事新聞的占比明顯高于其他屬性的媒體,呈現出較強的宣傳性。澎湃新聞和今日頭條等新媒體的新聞作品集中于社會新聞、科教文衛(wèi)、娛樂新聞,其中娛樂新聞和科教文衛(wèi)的占比明顯高于其他屬性的媒體,呈現出較強的科普性和娛樂性。而BTV新聞和深視新聞等地方媒體的新聞作品集中于社會新聞,占比分別高達90%、80%,與地方媒體的性質相符,呈現出較強的民生服務性和社會關照性。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發(fā)現各新聞媒體在抖音的運營尚存在許多不足,如下:①新聞生態(tài)尚未形成:雖然目前有許多媒體已經入駐抖音平臺,但諸如鳳凰新聞、網易新聞、騰訊新聞等專業(yè)化新聞門戶尚未入駐抖音。整體上看,抖音平臺中的新聞媒體較少,未能形成矩陣效應,且新聞內容質量較低、數量較少,尚未形成良好的新聞生態(tài);②平臺運營不夠專業(yè):目前已入駐抖音的新聞媒體未能專業(yè)化地運營與維護,具體表現在受眾定位模糊、新聞作品風格化不明顯、新聞信息單一等,尚處于前期摸索階段;③內容未能貼合平臺特性:新聞作品總體時長過長,導致其中信息冗雜、亮點不突出,未能很好地抓住受眾眼球,在抖音平臺中眾多類型的短視頻作品種處于劣勢;④內容過度娛樂化:新聞內容娛樂化傾向明顯,嚴肅類新聞內容較少。
無論以何種形式的新聞媒介,新聞媒體都應當恪守其專業(yè)素養(yǎng)與道德,擔起引導社會輿論的職責,積極生產與制作優(yōu)質專業(yè)的社會新聞,引導受眾關注到重大新聞事件中來,增強受眾的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優(yōu)質的新聞內容始終是新聞媒體安身立命之本,新聞媒體不能在追求形式與其他變化的時候,放棄了對視頻內容本身的要求。相比于普通用戶,新聞媒體在內容生產方面更為專業(yè),且更具有公信力,因此各類新聞媒體應該提高對自身生產的新聞報道作品的要求,保證內容的優(yōu)質性和專業(yè)性。
利用一個僅僅十幾秒左右的短視頻,要把一個新聞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相關背景等新聞要素講述清楚,并且要引人入勝,并非易事。但新聞媒體不能有畏難情緒,應該主動地學習與培養(yǎng)短視頻思維,將其運用到新聞生產中來。不僅僅學習短視頻的表面形式,更要貫通短視頻思維的內里,通過視頻時長、敘事方式、表達形式等方面的改進,使短視頻新聞真真正正成為簡潔、趣味的新聞作品。
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采用的是UGC+PGC模式,每時每刻都有海量的內容更新,在這些內容中不乏有深度、有價值的內容。新聞媒體應充分挖掘與利用這些內容中優(yōu)質的新聞素材,整合資源,豐富自身新聞報道的素材來源。
媒介融合為新聞傳播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表達方式與傳播途徑,在短視頻時代,新聞短視頻化是傳統(tǒng)媒體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積極轉型的重要方向,可以使得新聞事件突破傳統(tǒng)報道方式的約束,在新媒體端創(chuàng)造可觀的瀏覽量,提升新聞傳播力和影響力。
然而,目前新聞媒體在短視頻平臺如抖音等上的嘗試尚處于摸索階段,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良好,存在著良好的新聞生態(tài)尚未形成、平臺運營不夠專業(yè)等問題,還需通過一系列的手段與策略進行改進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