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韻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
在新媒體背景下,人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太多的碎片化信息,這使得人們對于社會現象與問題的思考越來越趨向于表面化。作為現代信息傳播主要媒體的廣播電視因其所具有的獨特傳播價值在新媒體的沖擊下依然擁有著大量的通過廣播電視獲取到新聞資訊及新聞評論等信息的受眾群體,不過無論是從新聞信息的時效性還是從內容的深廣度來說,新媒體新聞評論都要優于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并且由于廣播電視媒體日益激烈的競爭使得新聞評論節目為提高收視率而出現過度迎合受眾趣味從而在價值導向上出現了偏離的現象,這些都要求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要參照新媒體新聞做出相應的調整。只有這樣,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才能在新媒體背景下突出重圍,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在提高節目收視率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在媒體競爭中的實力。
所謂的新媒體,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以互聯網、無線通信網等為渠道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媒體傳播形態,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新媒體即是數字化媒體。新媒體的傳播優勢主要有:(1)為人們提供了更為便利的信息獲取渠道,使人們能夠通過互聯網終端在聯網狀態下隨時獲取各種知識和信息;(2)信息傳播時效性強,人們只要打開電腦或手機新聞客戶端,就可以即時掌握最新發生的、第一手的新聞資訊;(3)新聞信息傳播的門檻較低,只要有互聯網終端,每個人都可能會成為新聞信息的發布者。
由于受到娛樂節目的沖擊,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在廣告贊助、資金支持以及收視率等方面都處于劣勢,這就使得其播出時段受到極大的限制。另外,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在形式上千篇一律、僵化單一,在內容上也是呈現出碎片化的狀態,這使得受眾的節目滿意度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在新媒體時代的節目質量的提升。
在電視節目越來越傾向于市場化的背景下,盈利模式較為單一化的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在資金支持上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從錄制到播出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并且在新媒體背景下的廣播電視媒體也更為依賴于科學技術的支持,這就使得缺乏資金支持的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因資金投入不足而出現技術水平提升不上來,從而導致整個積木創新發展受到了阻礙的現象。
受到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人對媒體的采訪抱有疑慮,常常會出現當事人或是事件相關者拒絕采訪的情況,這就使得廣播電視新聞評論記者無法在第一時間拿到第一手的新聞資料,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往往要在事件經過網絡媒體曝光并使得大眾通過互聯網形成對事件的觀點看法以后才開始對事件進行報道和評論,這顯然無法充分發揮出輿論導向功能。
在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多樣化的社交平臺作為新聞信息的傳播載體,加強與受眾群體的互動交流,擴大新聞的輿論影響范圍,在廣泛征集受眾群體意見的基礎上,積極改進節目的內容與形式,建立健全廣播電視新聞評論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提升受眾群體的滿意度。
在新媒體背景下,由于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盈利模式較為單一,所以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還需要有關部門加大資金的投入,主要是在人才引進和技術設備方面的資金投入。在具體的節目創新方面,可以考慮利用電視臺數字化傳播技術在媒體之間建立一個信息共享通道,將多種類的信息進行整合,制作出全新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或者是通過網絡媒體開通與自身有關的互動欄目等。
在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制作和播出過程中,可以采用增加日播而減少周播的形式來增強新聞話題評論的時效性,也可以采用調整節目結構的形式,爭取新聞評論節目的播出時間與網絡傳播發酵時間的同步進行。在新媒體背景下的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在緊抓節目時效性的同時,還應該加強新聞節目的輿論監督作用,對網絡媒體發布的新聞信息要去偽存真,堅決杜絕媚俗新聞評論節目的出現,從而使受眾群體得到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
在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應該結合自身媒體的特點,充分借鑒新媒體新聞的經驗,取長補短,從積極改進節目的內容形式、加大節目的資金投入和加強節目實效性三方面入手,突出重圍,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