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 鞍鋼日報社
報紙副刊以其多樣的文學體裁、豐富的報道欄目,在潛移默化中對讀者的理念信念、道德情操進行引導,為受眾帶來美的閱讀感受。作為綜合性副刊《鞍鋼日報·周末》,始終以創辦一份有文化品味的、讀者喜聞樂見的副刊為己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由報紙的一個專版版面發展成為八個版面的獨立副刊,每周五準時同廣大讀者見面。如今,這份副刊已經成為鞍鋼日報社的一個重要品牌,吸引大量穩定的讀者群體,具有較好的輿論影響力。回望發展之路,《鞍鋼日報·周末》始終堅持從受眾的角度出發,積極總結和探索特色化的新聞實踐。
每期的主題報道在副刊占有重要地位,直接關系到讀者的關注度和閱讀量。隨著時代的發展,副刊在保留文藝性的同時,更加注重增強新聞性,貼近讀者的工作和生活,從當下的熱點話題和受眾關注關心的問題入手,確定每期的報道主題?!栋颁撊請蟆ぶ苣访科诙荚O定一個特定的報道主題,拿出1 到2 個版面進行重點報道。對于重要的主題,副刊通過系列策劃報道或者全部八個版面進行深入解讀和報道。2019年3月,浙江衛視《奔跑吧》錄制地點選擇“新中國鋼鐵工業搖籃”鞍鋼集團進行錄制。這個消息燃爆了整個鋼城,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點話題,還掀起網絡熱議。今年是鞍鋼開工70 周年,《奔跑吧》選在鞍鋼不僅為慶祝鞍鋼“七九”開工70 周年營造濃厚的氛圍,還有助于以這個國內知名的大型綜藝節目為載體,宣傳鞍鋼70年改革發展取得的成就,提升鞍鋼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栋颁撊請蟆ぶ苣访翡J地抓住了這個熱點話題,先后以《熱血鞍鋼的高能時刻》《鞍鋼的榮耀,我知道》為話題推出系列報道,以《奔跑吧》錄制為線索,通過抓住拍攝重點環節以及參與錄制人員訪談等方式,系統展現鞍鋼走過的光輝歷程,成功吸引大量讀者。
今年是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栋颁撊請蟆ぶ苣诽赝瞥鲋卮蟛邉潏蟮馈都o念百年五四建設青春鞍鋼》,成功運用八個版面,展現了在鞍鋼集團團委帶領下,廣大青年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的生動實踐和精神品格。該副刊通過系列報道,進一步弘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負偉大的時代。
《鞍鋼日報·周末》準確抓住時代的熱點話題,先后在新個稅法正式實施、互聯網誕生50 周年、3.15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節日和熱點事件中,推出《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攻略”》《我的“網”事》《這些“坑”要當心》《一滴水的鞍鋼之旅》《徜徉在綠色工廠》,成功抓住讀者的眼球,回答讀者的關切,起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副刊中,一個特色的欄目可以形成一批穩定的受眾群體。受眾在閱讀副刊時往往容易被某一個欄目所吸引,或喜歡作者對事件深邃的思考或喜歡作者快人快語的寫作方式,久而久之就成為這個欄目的忠實讀者。因此,讀者往往會因為一個欄目、一種閱讀習慣而成為副刊的忠實“粉絲”,因此打造特色鮮明的欄目是副刊的重要使命,也是保持持續競爭力的重要法寶。
《鞍鋼日報·周末》版面比較多,一直致力于打造特色欄目和特色版面,認真做好版面的定位和細分工作。經過實踐探索,該副刊成功創辦“市井漫記”“新中國鋼鐵工業從這里開始·鞍鋼“五百羅漢”的故事”,以及八版旅游等特色欄目和專版。其中“市井漫記”欄目特邀請一名具有豐富的閱歷,對生活有著深刻思考的撰稿人來撰寫。這種邀請固定撰稿人撰寫稿件的方式,優勢就在于保持欄目獨特的風格。這個欄目設立以來,先后聚焦中年人困惑、現代人對手機的依賴、讀書等話題,刊登了《甜蜜收款人》《最了解我的那個人》《過年好讀書》《旅途遺憾》等稿件,以其觀點犀利、語言簡潔明快的風格,使受眾將每周閱讀該欄目的作品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期待。同時在8 版的旅游版面中,根據季節的變化,先后刊登了《日浴暖陽花舞在人間》《騎游新安鎮》《千戶苗寨鄉土情》等旅行隨筆,展示了不同地區自然風貌、風土熱情,成為了受眾拓寬視野、出行旅游的重要指南。
鞍鋼,是祖國人民全力支援建設起來的。恢復生產時期,黨中央從東北、華北、西南地區調集了500 多名地縣級以上的領導干部,也因此在鞍鋼留下了一個“五百羅漢”的歷史典故?!栋颁撊請蟆ぶ苣吠瞥觥靶轮袊撹F工業從這里開始·鞍鋼“五百羅漢”的故事”專欄,特邀請鞍鋼集團展覽館學術委員會研究員等撰寫《阮煥中:狼煙四起鍛煉英才艱苦創業》、《曲維敏:險山阻隔又如何奮力前行》《劉建民:晉察冀中好兒郎勤勉奮進》《鞍鋼“五百羅漢”中的東北籍“羅漢”》等稿件,加深了讀者對祖國鋼鐵建設蓬勃興起的時代的了解,與此同時每周一期的“五百羅漢”的故事,也成為《鞍鋼日報·周末》與讀者之間不見不散的“約定”。
“文化品味”、“藝術氣息”是副刊的重要標簽。作為一份受眾茶余飯后的讀物,副刊更加需要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增強副刊的文化貼近性,這不僅有利于拉近與讀者心貼心的距離,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
鞍山因鞍鋼而立。這里是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有著“共和國鋼都”的美譽,這里到處都留下鋼鐵工業城市的印記,鐫刻了70年鞍鋼成長的記憶,留下了大量工業遺產,形成國內最重要的鋼鐵工業遺產群。70年來,這里也是新中國工業題材文學興起的地方。《沸騰的群山》《乘風破浪》《風雨的黎明》……一批批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應運而生。這里蘊藏著鞍鋼集團特有的英模文化,《孟泰的故事》《雷鋒在鞍鋼那些事》《當代雷鋒郭明義》等文學作品、話劇等作品不斷涌現出來。《鞍鋼日報·周末》充分發掘本土的文化和精神的“富礦”,推出了《沉默的烙印鮮活的記憶》《集滿“贊”的留言簿——從留言回望鞍鋼集團展覽館開館一周年》《傳奇老火車開進記憶里》向受眾述說“老物件”里悠久的歷史,講述蘊藏新中國鋼鐵工業記憶的國家二級博物館的故事,展示鞍鋼百年滄桑的工業遺產,風云變幻的時代記憶。
鞍鋼厚重的文化也滋養和造就了一批批文學愛好者。為增強副刊與讀者的互動性,充分調動文學愛好者的創作激情,擴大受眾群體。《鞍鋼日報·周末》推出了“詩韻連廊”“浮生繪影”“城市印跡”等專欄,刊登大量文學愛好者的精品詩詞作品,先后推出《鋼城三月天》《這一天——致六九青年》《遇見你的時候》《爐前工》等詩詞作品,極大地拉近副刊和受眾之間的距離,獲得了良好的閱讀效果。同時還開展“‘光影記憶’征文”活動,先后刊登了《光陰的故事》《難忘刻字油印的歲月》《難忘那激情燃燒的歲月》等文章,通過講述老照片故事的方式,緊扣祖國發展的時代脈搏,追憶了不同年代帶給人們的生動記憶。
同時,為了更好地貼近讀者的生活,《鞍鋼日報·周末》在關注文化的同時,也將焦點投放到了健康、娛樂、生活等方面,特開辟專欄特邀請鞍鋼集團總醫院、北京同仁堂鞍山中醫院的專家,根據不同季節以及常見疾病等進行訪談,先后推出了《正確認識惡性腫瘤——訪鞍鋼集團總醫院腫瘤科主任吳登斌》《“馬藥”趣談——北京同仁堂鞍山中醫醫院中醫科主任楊志超》《“冬病夏治”正當時——北京同仁堂鞍山中醫醫院》等報道。同時還不定期地刊登生活和健康的小常識,諸如《家庭急救的常用方法》《冬季最養生的幾種蔬菜》《健康防輻射的妙招》《挑選家具的五條黃金搭配規律》。同時結合受眾對于攝影、文玩、茶、紫砂壺等喜愛,推出了“尚品·生活”等欄目,刊登關于黑白照片拍攝小技巧、手機拍大片的技巧,黑茶、白茶、花茶,紫砂壺知識介紹,提升了受眾的生活文化品位,成為讀者追逐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參考。
在日益快節奏的生活中,一期期副刊好比是一場場文化“盛宴”,讓受眾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偷得半日閑。副刊也以其獨特的內容優勢,給予人們思想啟迪和美的享受,獲得受眾的廣泛歡迎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