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兢 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
要想在新媒體格局下開展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適應新型的媒介環境和行業生態,必須了解新媒體格局的基本內涵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其具體內容如下: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于電視、廣播、報刊以及戶外媒體等而言的,它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基礎之上,被人們形象地稱作為“第五媒體”。理念上革新是新媒體的定義得核心內容,借助新媒體傳播效率高、成本低、海量信息等優勢特點,媒體內容更加豐富與個性化。在新媒體格局下,迫切要求傳統媒體在向數字媒體轉型。
近年來,我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發展迅猛,實踐教學作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學生分析的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與人合作能力等,都需要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得到鍛煉,從而積累經驗,為學生今后就業和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新媒體的應用給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帶來了諸多挑戰,在實踐教學中應用好新媒體,發揮新媒體的作用,用新媒體制作優秀的視音頻作品,成為新時期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的難點。因此,探索新媒體格局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的策略勢在必行。
為進一步提高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水平,在了解新媒體格局的基本內涵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的基礎上,新媒體格局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的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下文將逐一進行分析:
加強引導,促進主流價值觀的傳達,是新媒體格局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的關鍵。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而言,學生在制作影視作品的過程中,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對大學生的引導,以主流價值觀引領大學生進行影視作品的創作,促進主流價值觀的傳達,這樣在作品的立意方面,給予大學生正確的引導,可以避免大學生走“彎路”,誤入價值觀模糊的境地。
以大學生電影節為例,在創作題材和主題范圍的確定中,往往都會給予相關的提示和基本要求,如“昨天、今天、明天”;以“時間”為主題展開創作。又或者是“新時代、青春夢”等與時代接軌、與大學生青春相關的內容,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弘揚正能量,為大學生影像創作增添人文情懷。
在具體做法上,現以第一屆和第二屆“新西部全國大學生影像節”為例,在兩屆大學生電影節上的獲獎作品,其傳達的主流價值觀也觀點鮮明,非常具有代表性。從不同主題表達的不同價值觀上,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關注弱勢群體。這一類的作品有劇情片《大光明》、紀錄片《塵》和紀錄片《星星的孩子》,其中,劇情片《大光明》講的是年輕音樂教師與房東老太太化解矛盾的故事,表現了空巢老人問題。紀錄片《塵》主要講述塵肺病患者的真實生活,震撼人心。而《星星的孩子》是一部解讀孤獨癥家庭的紀錄片,旨在引起人們對孤獨癥兒童的關注。二是反映社會現象。劇本《十面埋伏》、劇情片《抽積木》和劇情片《失控的生命》等作品,呼吁樹立社會責任意識。三是傳承中華精神。如紀錄片《薪火》、《目送》和《城墻根文化》等,展示了優秀文化遺產。
擴大傳播,搭建學生作品展示平臺,是新媒體格局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對影像作品進行有效傳播,常常困擾著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在新媒體格局下,傳播的方式變得多元化且多樣化,對大學生實踐作品的傳播非常有利,發揮好新媒體的傳播作用,在實踐教學環節搭建好學生作品展示平臺,可以提高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以大學生電影節為例,我國目前有多個針對大學生群體開辦的電影節,將大學生電影節作為學生影視作品的展示平臺,廣泛征集大學生的優秀影視作品,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接近專業電影的機會,搭建校園“產、學、研”思想溝通平臺。在具體做法上,大學生電影節面向全國在校大學生展開,甚至有很多大學生電影節也面向海外學生征集作品,這種形式將各國、各地區的學生作品集中展示,通過電影節官網平臺展示以及各個高校巡回展出的形式有效傳播了高校學子的創作成果。此外電影節的評審團隊多為高校教師、專家,這樣的評審團隊與高校影視教育聯系較為緊密,加之微信公號、微博墻等新媒體傳播技術的介入,能夠對學生作品給予有效的反饋,通過各校學生作品的傳播與展示,掌握當下影視教育動態。
以評促教,完善影視作品獎評機制,對新媒體格局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至關重要。在新媒體格局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還應重視評價對學生的作品,教師應從專業的角度做好對大學生影視作品的評價,一方面,讓學生查漏補缺,更好地拓展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另一方面,點評學生的影視作品,用權威的肯定進而激勵其創作,可以使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得到提高。需要注意的是,評選要兼顧“評價”與“獎勵”,對于表現優異者,相應的獎金和物質獎勵,激勵其繼續追求藝術夢想。
以大學生電影節為例,在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創作的影視作品進行評審時,不同地區的評審環節存在差異,但基本都設有初審和終審兩個環節,如“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新西部全國大學生影像節”等,也有一些大學生電影節在此基礎上增添了復審環節,如“中國襄陽大學生電影節”“江南片大學生電影節”等。評審的人員構成上,也分為三個組別,學生評審、教師評審及專家評審,不同層面的成員給出的評價的建議,更有利于大學生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創作作品,將評審活動升級為一場專業的影視學術盛宴。
在作品獎勵層面上,要從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兩個層面,給予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大學生在大學生電影節中脫穎而出的學生獎勵,尤其是能夠與時俱進運用新媒體策劃制作的作品。其中,精神獎勵則是指給創作優秀作品的大學生頒發榮譽證書,肯定大學生的努力創作;而物質獎勵則是給大學生提供藝術創作資金,幫助大學生解決拍攝影片花費的問題,以資鼓勵。
總之,當代大學生是新媒體傳播時代的活動主體,新媒體格局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中,實訓課為學生的實踐探索提供了全方位的平臺,最大化發揮大學生電影節的作用,加強引導,促進主流價值觀的傳達;擴大傳播,搭建學生作品展示平臺;以評促教,完善影視作品獎評機制,積極探索新媒體格局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水平,培養出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使學生學有所專、專有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