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梓瀅 廣東金融學院
知識經濟的蓬勃興起和數字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改變了高校圖書館生存與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在為高校圖書館創造更大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館藏資源是圖書館服務的物質基礎,實現資源整合與共享成為現階段高校圖書館變革的新方向。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開展教學科研工作的重要輔助。“互聯網+”環境的形成以及數字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發展中的廣泛應用,使信息資源的存在形式、傳播方式和接收路徑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引發了傳統圖書館資源建設及管理工作的重大變革。圖書館的“界限”被打破,某一圖書館不再是所謂的信息“孤島”,而是成為信息網絡系統上的一個“結點”,信息資源在信息網絡上順暢流動[1]。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圖書館應建立資源整合與共享機制,打造資源整合與共享平臺,提升圖書館資源整合與共享的水平。當前,高校圖書館在數字資源整合與共享中仍存在明顯不足,這對圖書館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面對當前圖書館資源整合與共享中存在著的一些問題,高校圖書館管理部門應深入探究造成問題的根源,為解決問題提供重要必要依據:
內因在事物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圖書館是伴隨著人類文明萌發而誕生的信息機構,但在數字信息技術出現并被廣泛應用于信息傳播領域之前,紙張一直都是文獻資源存在的重要媒介,圖書館現有的資源建設與管理始終都是圍繞這一核心構建起來的,更多地考慮“收”、“藏”而非“用”、“享”。當“互聯網+”時代的大幕開啟,數據成為信息資源新的表現形式、網絡成為信息資源的重要載體之后,圖書館就顯示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不適應性,難以滿足現代圖書館資源整合與共享的現實需要。
外部因素在事物發展中起關鍵作用。當前高校圖書館資源整合與共享的外部支持力度不足,這是因為,雖然當前高校圖書館在資源整合與共享方面已經形成共識,但因為高校圖書館既隸屬于高校,各高校圖書館在層級方面也是平行機構,館際之間的關聯性并不密切,需要高校與高校之間、高校圖書館上層管理機構給予更多的引導,為圖書館資源整合與共享創造良好外部環境,以打破圖書館的“界限”,促成各圖書館之間的有效合作。
人是圖書館事業中最活躍、最具有潛力的因素。這里面所提及的人,是指資源的管理者與使用者兩類,其中圖書館館員是資源整合與共享工作的具體操作者、執行者,讀者則是資源整合與共享的直接使用者、獲益人。圖書館館員的信息素養和業務能力,限定了資源整合與共享的水平,決定資源整合與共享的質量;高校讀者的信息素養和使用能力,決定了他們最終能從中獲益多少。為了更好地推動這項工作,需要進一步提高館員和讀者的整體素質。
“互聯網+”時代,圖書館資源整合與共享對圖書館自身、所屬高校的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進一步推進圖書館資源整合與共享進程,可以嘗試采取以下幾點策略:
優化資源整合與共享環境的內外部環境:一方面,內部環境。“互聯網+”時代,信息資源主要依托信息技術設施設備進行傳播,因此,圖書館要加大軟硬件建設力度,做好知識數據庫和數字化管理系統維護、網絡平臺管理、閱讀軟件開發和應用等具體工作;另一方面,外部環境。圖書館管理部門要以服務于高校發展的全局視角和構建信息機構網絡的統籌觀念,從學校和上級管理部門爭取更多支持,并積極配合和回應高校的各項工作。
資源庫是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的重大成果。“互聯網+”時代,數字信息資源的數量和類型都極大豐富,任何一個信息機構都很難將其全部收入囊中,打造特色資源庫,有利于形成圖書館的自身優勢與特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高校的專業方向、校內讀者的資源需求引進、整合和共享數據庫,調整館內數字信息資源結構,創建本圖書館的特色數據庫。
圖書館館員是圖書館發展重要的人力支撐。“互聯網+”時代,數字信息資源是館藏資源的主要形式,這對廣大館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廣大館員要努力從過去的文獻借閱“經辦人”轉變為廣大讀者的“信息服務專員”,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的更高層級服務[2]。高校圖書館也要為館員提供更多學習與培訓的機會,使他們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形勢。
“互聯網+”時代,數字信息技術對傳統高校圖書館的內外部環境造成了重大沖擊,圖書館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嚴峻考驗。高校圖書館應積極應對,采取有效舉措來優化圖書館資源整合與共享的流程,提高圖書館資源整合與共享的質量,確保圖書館能夠為助力高校事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