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龍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北京 100022)
廣義備稿是播音員主持人必要的工作準備,從宏觀的角度來理解,廣義備稿已經不是單純準備稿件的問題,而是一個主持人綜合業務素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廣義備稿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全面、深入、長期地接觸領域內實踐。在實踐中,不僅可以獲得文化知識以及生活體驗的積累,還能鍛煉豐富藝術修養和語言表達技巧,最終培養形成相應的思想政治高度和理論水平,這一過程可以為播音再創作提供堅實的基礎。
美國是新聞節目主持人的發源地之一,這些“電視明星”也許不知道廣義備稿這個名詞,但是他們無一例外的在職業生涯中進行了“廣義備稿”,他們職業生涯中具備的這些素質非常值得我們年輕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學習和思考。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美國電視新聞事業的發展,優秀的新聞節目主持人不斷涌現,主播臺上誕生了一大批紅極一時的“電視明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CBS的沃爾特·克朗凱特、丹·拉瑟,NBC的湯姆·布羅考,ABC的彼德·詹寧斯、芭芭拉·沃爾特斯等。這些著名新聞節目主持人被公眾叫作“每天都想看見的人”甚至“看見他就安心的人”。那么這些大名鼎鼎的主持人具有什么樣的素質呢?哪些素質是我國新聞節目主持人所欠缺、可以借鑒的呢?
在美國電視界有著“新聞第一夫人”的芭芭拉·沃爾特斯是在43歲時擔任的ABC《晚間新聞》主持人。1962年,克朗凱特接替愛德華茲,成為CBS《晚間新聞》的主持人,那年克朗凱特已經46歲。而他的繼任者丹·拉瑟是在48歲時接過《晚間新聞》的接力棒。更耐人尋味的是彼得·詹寧斯的經歷,他曾在26歲時就擔任ABC的新聞主持人,但因為被批評“幼稚膚淺”沒能成功。而在這之后的18年間,他一直持續擔任記者的工作,直到44歲重返主播臺,這一次,他成為了《今夜世界消息》的明星主持,大獲成功。從這些赫赫有名的“明星主播”的從業經驗中不難看出,在美國,這個崗位特別看重主持人的新聞從業經驗。每位著名主持人都毫不例外的從記者、編輯做起,在新聞一線錘煉鍛造了多年,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后,才走上了主播臺的位置[1]。
從播音理論的角度來講,20多年的記者生涯如同“廣義備稿”,全方位地滿足了主持新聞節目的要求。在新聞節目中,不僅要求主持人有犀利敏銳的新聞價值判斷能力、扎實的新聞寫作和編輯能力,還要具有一定的新聞把關的能力。通過長時間的積累,這些名主播們獲得了這些能力。
“我們最好的出路是去談判,而非以勝利者自居?!边@是克朗凱特對越南戰爭發出的評論,這樣切中時弊的評論獲得了舉國贊賞;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丹·拉瑟在熒屏中含淚朗誦了《美麗的美國》,正如有人評論:“這足以使那些最不情愿表露感情的人淚流滿面?!盵2]
嫻熟的新聞業務技巧固然能使一位新聞從業者成為合格的主持人,但真正打動觀眾的不僅僅是這些過人的技巧,更是新聞主持人身上自然流露出來的人文素養。不論是深入人心的評論、還是恰到好處的情感流露,有了這些高尚的精神,新聞主持人才不會成為報告信息的工具,而是與用戶親密相處的朋友。需要重申的是,這些深刻的人文素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領悟和認識到的,它需要生活的閱歷、綜合知識的積累、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有了人文素養,新聞主持人才是一位可敬可愛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播報機器。
芭芭拉曾經談到她在1976年主持《20/20》時,經常受到來自各方的批評甚至辱罵、攻擊。而對于此她說:“我發現,只要堅持下去并努力奮斗,我可以使它們變成屬于我的正確時間和正確的地點。”新聞主持人和其他主持人不同,經常需要承受數倍于他人的心理壓力。在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每一個成功者都要依靠優秀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所以說,追求完美、心志堅定是所有成功的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共同特點[3]。
這里說到的聲音形象,并不是狹隘地指聲音雄渾有力或悅耳動聽。事實上,上文提及的這些美國著名主持人大多并沒有很優美的嗓音,但是他們無一例外的在大量實踐中練就了準確清晰的發音,掌握了高超的口語表達技巧。最重要的是,他們能迅速理解手頭新聞最核心的要義,從而進行播讀中的二次創作。
具體來說,克朗凱特、丹·拉瑟低沉平穩,詹寧斯相對高亢有力,布羅考嚴肅冷峻,芭芭拉兼具溫柔平和與清脆明亮,可以說是各具鮮明的特色[4]。但不論什么樣的聲音,都與他們的個人氣質、節目的定位相吻合。這些特質,使得觀眾不由自主的被其魅力所吸引。
從以上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在當下的時間段,培養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幾個要點——或者說是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廣義備稿”的重點,就顯而易見了:
在新聞節目中,主持人要經常對一些時事發表評論。如果政治學習不足,政策理論水平和政治敏感性不夠,很難想象這樣的主持人能做出恰當的評論。這就要求主持人在工作學習中一定要注意關心時事,加強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正確把握每一條新聞中的核心事實和導向意圖,使節目具有一定深度。
在新聞節目中,雖然主持人是以個人的身份在說話,其言語體系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個性,但要以正確的宣傳導向為基礎。什么話能說,說到什么程度,怎么說,以什么角度說,在什么時機說,說了以后要達到什么效果,這些關乎“時度效”的關鍵問題都需要注意。評論不是街頭巷尾的閑談,不能隨心所欲,不能沒有原則立場。
擁有成熟的記者型主持人,是一檔新聞節目成功的重要因素,美國《60minutes》的老牌明星記者邁克·華萊士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記者型主持人,而他的存在也是這檔節目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他長達40多年的記者生涯中,目睹了美國政界諸多事態的形成和演變,因此,他一直可以用客觀的視角來剖析事件。這種能力類比到我們自身,就能體會到政治素質過硬的強大力量。
文化素養的重要性與知識儲備、豐富閱歷一樣,都是成功的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必備素質,缺一不可。因為只有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到黨的方針政策,從而進一步提升政治高度以及專業素質,帶動整個節目質量的提升。不斷地積累知識,提高文化修養才是使主持人保持職業狀態的最佳途徑。特別是有一定深度的評論性新聞節目,要做一個記者型主持人,“內容”比“形式”重要得多。這就要求主持人平日涉獵廣泛,工作時可以觸類旁通,成為一個復合型人才。
美國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常常是經過了長時間新聞采訪與制作一線的鍛煉才登上主播臺大放異彩的,而我國新聞節目主持人的現狀并非如此。所以,在培養新聞主持人的時候,不要急于上臺去播,先通過基礎新聞工作去鍛煉,是一個基本點和重要途徑。
對于如今的新聞節目而言,主持人已經不能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播讀者,他應該是整個節目的策劃、組稿、編排者,最后還要把新聞的報道意圖準確表達出來,架設媒體與觀眾之間的橋梁,最終實現人性化傳播。所以,積極從事相關新聞活動才是新一代中堅主播力量的培養途徑。
除了以上幾種素質,作為新聞節目主持人,還要注意其他一些素質的培養。例如,要適當加強講述語言的口語化;節目中說話的時間有限,如何在規定時間內把內容表達完整,將話說的簡明、集中、便于理解;另外,還要注意說話要有對象感覺,才能增強節目的說服力等等。
廣義備稿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對播音主持專業學習和具體工作的技巧層面,是整個工作的基礎或說是職業訓練背景。所謂“相由心生”,一個播音員主持人的各種外在形象一定是由他在“廣義備稿”中的作為決定的。現在的從業者想走的高、走得遠,就必須重視積累、重視在更大的背景下學習廣博的知識,不驕不躁,這樣才是提高播音主持業務水平持久強勁的動力和其內心對社會美、人文美、觀念美追求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