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瑛
(地質出版社,北京 100083)
校對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在書籍、雜志等印刷出版之前消滅各類錯誤,進而保證書籍、雜志等文獻資料的重要措施。隨著現代出版印刷業的發展,對于出版校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進一步加強出版校對工作隊伍建設已經成為集中關注的問題。
校對工作是一項復雜性、綜合性與創造性的工作,不僅需要查找與改正排版過程中的錯誤,同時也要發現原稿中的錯誤。而在稿件中,錯誤與漏洞涉及范圍非常廣,根據國家出版協會校對委員會提出的分類標準,校樣以及原稿中的錯誤主要包括詞語與語法錯誤、標點符號錯誤、版面格式錯誤、知識性與政治性的錯誤等等。若想及時發現并改正這些錯誤,校對人員與出版社必須齊心協力、齊抓共管,通過持續性、長效性的培訓教育機制,以及校對工作人員自身的努力與學習,逐步提高業務能力,確保校對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第一,校對人員自身必須具備堅實的語言文字功底,具備淵博的知識積累,同時還要堅定政治立場,在實踐工作中形成敏銳的政治嗅覺,逐步提高質疑、排疑的能力,適應新時代出版印刷業務的要求。第二,校對工作人員在學習與工作實踐中,應該逐步夯實自身的基礎業務能力,積累廣博的學識,同時要通曉圖書版面格式要求,熟練使用各類工具書,所以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樹立學習與發展的意識,積極參與繼續教育,逐步提高個人能力,保證校對工作的高效性與質量安全。第三,對于出版社來講,一定要進一步完善培訓機制,通過座談交流、網絡課程等多種形式,為校對人員帶去專業知識,確保每一名校對工作人員都可以達到《圖書校對工作基本規程》的要求,提高整體工作效率與質量。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出版印刷業已經進入到電子時代,電子計算機已經在出版印刷業中廣泛應用,書稿磁盤化、排版智能化已經成為重要發展趨勢,這使得校對工作的對象書稿與樣稿合二為一,校對人員的基本標準“對校法”以及“校異同”逐漸消失,全部的校對工作模式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所以傳統的校對工作方法與手段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這在客觀上驅動校對工作人員必須樹立創新意識與發展意識,進而結合新時期、新形勢的要求,突破傳統的桎梏,探索校對工作的創新路徑。現代出版印刷業中,智能化、數字化校對軟件大量涌現,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人機結合的校對工作模式已經成為必然發展趨勢,所以校對工作人員必須要積極轉變傳統工作理念,努力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熟練應用各類軟件工具提高校對工作的整體效率與效能。眾所周知,校對工作是一項復雜程度極高、綜合性極強的工作,也是一種枯燥乏味、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勞動形式,長此以往校對工作人員會出現職業倦怠,進而導致責任意識不強等不良情緒,所以在開展校對隊伍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思想政治工作,逐步提高校對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引導校對人員認識到校對工作在出版印刷以及文化傳承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認識到自身在精神文明建設以及文化事業發展歷程中肩負的神圣使命,從而強化全體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使命意識,最終積極主動的提高業務能力,掌握全新技術,推動校對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校對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影響其工作態度,進而也就會影響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所以在隊伍建設過程中一定要積極調動相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按照規定要求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基于此,一定要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當校對人員完成一定任務量的出版校對工作后,應當適時給予工作人員一定的精神獎勵、物質獎勵等,提升校對人員對出版校對工作的積極性與熱情;完善各項考核制度,即要求管理人員總結校對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工作失誤,并將各項失誤生成試卷對校對人員進行考核,或是對校對人員每日完成的任務量進行考核,使得校對人員能夠以更加認真的態度對待出版校對工作;為校對人員提供更加和諧的工作環境,校對是一項相對復雜、對人員素質要求較高的工作,在長期的校對工作環境下員工的壓力較大,為了緩解校對人員的壓力,應當適當在辦公室內設置眼部按摩、放松區域等,使得校對人員的工作情緒保持在穩定的范圍內。以此調動校對人員充分適應新形勢下校對工作的發展趨勢。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出版校對隊伍建設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不僅需要結合現代出版業對校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逐步提高校對人員的業務能力,同時要通過激勵與引導、培訓與教育逐步提高校對人員的職業素養與責任意識,更為關鍵的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激發全體校對人員的工作熱情,打造一支業務能力極強、職業素養極高、工作態度積極的校對隊伍,推動出版印刷業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