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治
(廣州市從化區廣播電視臺,廣東 廣州 510920)
傳統電視新聞由于在報道速度上比不過新媒體,因此若不能在內容上進行創新和研究,將必然被新媒體取代。而深度報道是新聞報道模式中較高層次的報道,能夠通過揭示的實質意義、詳細的發展趨勢快速吸引受眾,從而達到電視新聞重新煥發生機的目的。但是在電視新聞中,深度報道面臨著極大的困境。
在實際的工作中發現,深度報道面臨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深度報道自身存在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不同于短平快的硬新聞,僅報道事件本身是完全不夠的,深度報道還需要對事件全面透徹地進行分析,往往需要長達數日甚至數月的跟蹤采訪,吃力不討好。另外,深度報道對新聞記者的寫作水平要求高,并不是每一位新聞記者都能夠寫出來。尤其是一些區縣級廣播電視臺,人員素質偏低,新聞專業的人才相對較少,很難駕馭深度報道的采訪與寫作,從而加重了深度報道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新媒體的發展,新聞報道的主要陣地已經慢慢從傳統的廣播電視和報紙雜志轉移到新媒體中,尤其是微博和微信的快速發展,出現了大量的新聞評論員、深度報道研究員,很多微博主頁與微信公眾號都會定期推出新聞報道專題。由于新媒體的受眾廣泛,也沒有傳統新聞單位的選題限制,因此新媒體中的深度報道往往選題新穎、內容豐富,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在技術上都能給受眾極其優秀的閱讀體驗。在這樣的沖擊下,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越來越失去優勢,這也是目前深度報道面臨的最大困境。
在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中,深度報道往往是與時政大事掛鉤的,這樣即使做到了內容的豐富和深刻,也因為過于脫離民眾生活、沒有實效性而失去民眾基礎。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下進行深度報道必須要改變原有的選題狀態,既要保證時政大事新聞具備前沿性,也需要涉及民生問題,實實在在深入民眾的生活中去。例如從化區廣播電視臺中存在兩檔電視新聞,一臺是《從化新聞》,以時政新聞為主,另一臺是《日子》,以民生新聞為主。在進行深度報道選題時,可以多考慮《日子》這檔節目的定位。
在進行深度報道選題的時候要萬分謹慎,因為并不是每一條新聞都適合做深度報道,要選擇那些事件發生過程曲折、影響較大、原因較深的新聞,只有這樣才能進行深度報道,而且只要將內容挖得足夠透徹,并輔以簡練準確的文字表達,定能引起關注。因此,深度報道的新聞表達技巧尤為重要。在進行深度報道稿件寫作時,務必要有明確的主題,并對其中出現的每一條觀點都嚴格論證,嚴禁出現自己的觀點,而是要盡量做到公正、公平、公開。另外,深度報道是對新聞事件的報道,而不是新聞評論,因此,要充分運用敘述而不是議論的手法,讓讀者可以身臨其境地接觸到事件的內在規律。
深度報道之所以區別于短平快的硬新聞,是因為硬新聞只是對事件進行一個簡略報道,而深度報道卻要深挖事件背后存在的內在規律以及產生的深刻影響,因此深度報道在進行采訪和資料搜集階段,需要充分堅守原則,不斷深入、刨根問底地尋找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和規律。雖然新聞本身是在報道已經發生了的事件,無法對事件進行人為的解構和改變,但是深度報道可以通過充分的調查和采訪,將復雜事件抽絲剝繭地展現給讀者,讓讀者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事件全貌。另外,由于影響重大的社會性問題非常適合做深度報道,而這類事件往往又有著復雜的成因,因此,在對此進行報道時,還要有全局觀念,從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等各個角度對事件進行多角度剖析。
即使新媒體對于傳統新聞媒體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但是傳統新聞媒體仍舊存在著無可比擬的優勢,那就是新聞的深刻性。新媒體注重的信息快速傳播和消化,傳統新聞媒體就可以在深刻上下功夫。深度報道在進行采訪和資料搜集的時候,為了保證內容的公正和公平,因此需要對各方觀點都進行收集整理,對事件的不同當事人都一視同仁地進行采訪,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報道出來的內容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很多情況下,深度報道選擇的主題是一些爭議性較大的社會性問題,在策劃采訪的時候,新聞記者應該考慮到,不同社會地位、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人對事件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記者應該全面考慮到每一立場的群眾的看法,通過采訪等方式對每一種觀點都進行詳細的收集,再通過寫作將所有的觀點都攤開給讀者看,讓讀者產生獨立的判斷。
成功的深度報道能夠通過優質的內容快速提高新聞媒體的競爭力,因此在媒體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狀下,地方電視新聞媒體應該深耕深度報道的內容,從表現形式和新聞內容上不斷創新,讓深度報道成為電視新聞媒體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