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瑩
(西安外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媒介素養,指的是人們面對傳媒的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能力以及思辨性回應能力。我國農民媒介素養普遍較差,有學者提出媒介素養低下是農民致富的“軟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若想實現農村全面發展進步,必須以提高農民媒介素養為抓手,培養和提升農民正確地、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保證其能夠合理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更加積極地投身農村建設的工作。
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同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要讓農民的物質富起來,也要讓農民的精神“富起來”。媒介素養是現代公民的必備素養。提高農民媒介素養,有助于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水準和科學文化等各方面的素質,有效改善農民的精神面貌,營造優良的農村文化環境,促進鄉風文明建設。另外,農民是農村的“主人”,他們更了解農村文化,也更愿意傳播農村農化,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提高農民利用媒介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農民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性。
盡管網絡媒體因信息技術普及范圍較大而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但極少有農民會利用網絡媒體主動獲取農業相關信息,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針對網絡媒體,農民的主要關注內容為社交、娛樂和網購。隨著“互聯網+”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互聯網技術加速向農業農村延伸和滲透,提升農民媒介素養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提升農民的媒介素養,培養農民的互聯網意識,使其掌握網絡知識,具備開展網絡電子商務的技術及能力,對農業現代化、農民增收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提升農民的媒介素質的唯一路徑就是“教育”。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提升農民媒介素養的關鍵是培養和提高農民的媒介知識。具體內容包括:信息傳播的基本流程和要點、傳播的心理學特征、媒介的社會功能及其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媒介與政府的關系和政府對媒介的管理與控制、廣告的基本原理和特征、電子商務基礎等。對農民進行媒介相關知識的教育是提高農民媒介素養助力鄉村振興實施的基礎。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提升農民媒介素養的核心是使農民熟練掌握媒介技能,學會利用媒介為鄉村振興服務,為個人生活和學習服務。具體內容包括:攝影攝像、圖像處理、音頻、視頻編輯制作、文案寫作、線上線下活動策劃等。教授農民如何開通微店、如何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實現創業,如何開展直播,農產品如何做微營銷等技能,使農民充分利用新媒介技術的力量,實現脫貧致富。
媒介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中國受眾是很好的媒介信息接收者,卻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尤其是中國農民對于媒介的批評能力更弱。鄉村振興戰略要全面提升農民綜合素養,還要重視對農民媒介評價能力的培養,即使農民學會理性地評價媒介信息、批判性地看待媒介的信息傳播行為,具體內容包括:首先使農民明白媒介所構建的“媒介真實”不完全是客觀世界的真實拷貝,而是經過刻意篩選的。其次要學會理性地辨別信息真偽,不盲目相信媒介所報道的信息。最后,明白媒介的負面作用,如“麻醉作用” “刻板印象”等,接觸有價值的信息遠離色情、暴力、垃圾信息。
隨著互聯網在農村的普及,農民參與互聯網的積極性在提高,但從相關調查來看,農民對于互聯網的使用主要在于日常娛樂和生活購物,對借助網絡表達立場、參與建設、傳播鄉村文化等熱情依然很低。鄉村振興戰略下要樹立農民參與媒介的意識,學會通過媒介表達和傳播自己的聲音,提高農民的影響力。具體內容包括如何借助媒體為農民發聲,如何在網絡社區發言、參與討論,如何借助網絡實現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如何借助媒體傳播優秀鄉村文化等。
教育扶貧比經濟扶貧更重要,因此,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是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轉移,一方面要積極利用各種線上資源,或者農業科教云平臺對農民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另一方面鼓勵各地傳媒院校“送課”進農村,助力農民媒介素養的提升。
農村政府也要對本村居民進行媒介素養教育,舉辦各種形式線下媒介相關活動,通過激發農民的參與興趣來促使其在活動中學到有用媒介知識,從而有效提高農民的媒介素養。
綜上所述,我國正處于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想要促進農村經濟、教育等全面進步,必須提高農民認識傳媒、使用傳媒與批判信息的能力。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提升農民整體素質尤其是農民媒介素養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農民興則鄉村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