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彪
(連城縣廣播電視臺,福建 連城 366200)
我國在2007年成功研發了制播一體的網絡系統,在此系統內包含了資料采集、加工、裁剪、編輯等下屬系統。在此系統開發出之前,電視臺只是利用相對落后的非編系統進行資料采集,最后以磁帶的形式向人們播出,操作流程相對較多,操作難度較大,操作起來極其不便,因此,同年,初級百兆網絡在電視節目制作方面投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電視臺的節目制作質量、效率,在此之后,形成了獨立的電視節目非編網絡以及以硬盤為中心的播出系統,原有以磁帶為中心的播放體系逐漸被取代。但是隨著存儲科技的不斷發展,共享存儲、磁盤陣列存儲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電視節目的審查、審核等問題。所以,無法滿足現代節目對于科技的要求,必須實現對原有技術的改造和升級[1]。
因為電視節目的制作和播出體系肩負著為電視節目進行資料收集、加工、審驗、分類和保存等任務,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工作流程簡單化、電子化。整個系統的構成相對簡單,由幾個子系統同時操作。每個子系統并不是完全隔絕的,子系統之間可實現信息的交流。不但如此,制作區域和播出區域可以允許多個任務同時發布安全信息,這在很大程度上給播出區域設置了保護裝置,不但如此,還大大增加了制作區域和播出區域之間的文件傳輸效率[2]。
目前為止,我國的電視臺基本都在使用非線性的制作和編輯網絡。對于傳統的節目制作來說,包括單、雙網等較為復雜的系統結構,需要專業文化、經驗很高的技術維修人員進行整體維護,除此之外,針對于非線性編輯站點來說,統一使用的是外國進口的板卡硬件操作平臺。最簡單的構想是以簡單、易操作的網絡操作系統和較低的資本投入以及工作能力較強的工作站點共同組成競爭力較高的非線性網絡系統,領跑全國,為國內的節目制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由于城市級別較低,資金相對匱乏,對于廣告的投資很低甚至沒有。所以,要以節約為基本原則,進行合理改造,僅需要將原有的磁盤陣列全部更換為大容量的硬盤即可,將總容量從2T升至24T盡可能地實現有限資源的最大利用。
對于現階段先進科技謹慎挑選,盡可能地挑選發展較為完備、成熟的技術設備,以達到適應現代化數字發展的潮流。在進行設備選擇過程中,盡可能選擇性能強大、設備技術相對完善的設備[3]。
當前,我國的制播系統是由多個子業務網進行相互聯結而成,制作部門管理節目的制作任務,涵蓋了對于網絡的監管、用戶系統的監管等;媒資操作平臺主要針對于內部存儲和成片的管理,能夠基本做到資料的上載采集、節目目錄的編制,目錄完成后對其的審核、檢查以及對于后臺的文件下載、管理和輸出等功能;文稿資料在子系統中存儲,在設定的日期將自動發給領導交由領導審核,審核完畢后,自動發送至相關工作人員的郵箱,工作人員可使用非編機進行文件解讀、查看文稿,不但如此,在配音室內也可進行文件的查看,查看過程中,無需播音員準備紙張,直接進行錄音。播出程序采用的是全數字化多維度的硬盤播出系統,對于視頻服務系統來說,采用的是分步法的操作模式,文件上傳與下載,對于節目目錄的編輯、播放內容編輯來說,主要應用切換器、按鍵管控器、字幕服務裝置時鐘系統以及各項接口等。
由于我電視臺所在城市級別較低,對于網絡需求不算太高,相對于傳統的編輯方式或是非編單機對于統一管理和維護來說難度較大。目前,我國大型的視頻、音頻制播站點已經達到了幾十個,不但節目制作能力很強,而且發展規模很大。但是因為我電視臺對于節目輸出的需求相對較低,所以,對于大型網絡的投入使用對資源占用率較大,造成資源浪費。但是如若僅僅是依據編輯或者非編單機兩種情況進行節目創作,有很可能陷入集中管理、集中維護難度較大的窘境,還可能造成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的出現[4]。
因為我電視臺的欄目組、策劃部門有一定的網絡制作需求,建設高級別的網絡需求相對較大。大多數的行業企業以及相當一部分電視臺的制作部門開始著手建設獨立于系統之外的網絡制作系統,以達到提高節目效率和質量的目的。此類網絡的制作相對簡單,僅需要較為簡單的結構框架、基礎培訓、少量的維護成本投入等,相比于之前很多行業內企業的網絡產品,雖然成本投入較大,但是運行難度較大,很難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
我國目前市場潮流所流行的大型乃至超大型的網絡項目一般需要極其復雜的光纖支持,以及搭配光纖硬盤陣列等,不但涉及的資金投入較大,對于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也相對較高,工作人員進行培養以及日常維護和管理方面都會占據很多精力。對于此類資金投入大、發展規模大的項目,大城市的電視臺完全可以承受,但是由于資金的短缺,我電視臺最高只能以千兆網絡進行數據傳輸,作為網絡建設的基礎,等到系統整體發展為高清傳輸之后再對光纖進行升級。
我所在的電視臺依據以上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資料查找,使用新型的E-Net制播一體化系統,與目前最新型的顯卡處理芯片協同使用,以及相關的i/o接口和現代的網絡組成結構,逐步形成了關系密切的制作系統和體系,形成了連貫、順暢的業務流程,適當地降低了投入成本。
系統硬件設備的平穩運行是系統平穩運行的基礎,這就使得我們在進行日常管理過程中,要對設備的運行空間、環境和運行狀態進行定期檢查,并做好設備的運行記錄和檢測記錄。
例如,設備所在機房的溫度環境和濕度環境、輸出管控機和上傳電腦的流暢程度、操作核心的溫度、電源設備的穩定運行情況以及各種工作性能的指示燈等。對于硬盤所對應的播出系統來說,依據系統自帶的監測軟件對系統中的視頻播放器、陣列排布、數據讀取、儲存器、交換系統、外接設備、顯示板卡等運行情況和環境進行監測。時常對檢查系統進行音視頻指標的監測,例如噪聲比、黑電平、插入增益等,此類指標可直觀反映出設備的工作情況以及目前系統的狀態和系統質量[5]。
隨著我國電視臺的高速發展,廣播電視技術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電視廣播制作與播出以及相關的計算機管控技術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所以,如果電視臺要進行節目播出,就要承受實際存在的困難,以及進行與現代社會相對應的技術更新。在電視臺工作過程中,不但要學習有關軟件的相關技術,還要對硬件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同時要靈活面對工作的困難,以豐富的經驗應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緊急情況,爭取圓滿地完成電視節目的制作和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