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 涵
(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如今,互聯網內容消費時代已經來臨。相較傳統視頻媒體來說,越來越多的人更青睞于在網絡視頻媒體觀看視頻。由各平臺自制原創的內容也是越來越豐富。但我們不難發現,縱觀視頻網站市場上琳瑯滿目的視頻,自制的優質少兒真人綜藝節目卻寥寥無幾。
少兒真人綜藝節目是依據少兒的年齡階段特征,延續少兒節目優點,由真人演出表演同時加入娛樂元素的一種節目形式。早期的電視少兒節目內容的傳播大多是以動畫片為主,后來隨著中央及各級地方衛視少兒頻道的建立和完善,出現了不少新的少兒節目形式。如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少兒真人綜藝類節目《北京市中學生智力競賽》、中央電視臺推出的競賽類節目《金蘋果》《漢字聽寫大會》,還有金鷹卡通推出的《中國新聲代》。這些電視少兒真人類的綜藝推出受到許多青少年兒童的追捧及喜愛。
盡管電視少兒真人類綜藝節目煥發著勃勃生機,但不難發現網絡視頻媒體端自制少兒綜藝的發展仍然緩慢。
縱觀網絡視頻媒體,我們不難發現,其間的少兒版塊大部分以動畫動漫的形式為主,大部分熱門少兒真人綜藝也均為各級地方衛視少兒頻道的輸出。少數熱門真人類綜藝也均來源于國外,如來自韓國的《凱利和玩具朋友們》以及來自印度的《小手工大世界》等。而由視頻網絡端媒體自制的優秀少兒真人類綜藝卻幾乎沒有。在這樣一個多屏互動的時代,各大網絡視頻端更傾向于花更多精力去打造獨播的成人綜藝,卻較少投入打造陪伴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優質真人類綜藝節目。
手工、玩具、科教(歌舞、繪畫、故事等)是現有少兒真人綜藝的幾大類型,且大部分以歌舞、繪畫、故事等類型為主,如《走起,學英語》《和巧虎學跳舞》等。盡管這些節目大多配有豐富的畫面或是生動的語言,但仍類型單一,有模式可循。其次,節目類型同質化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如真人玩具類少兒短視頻節目《小伶玩具》觸網第一個月的累計播放量就達到300萬,以其新穎短視頻的方式而得到了多數兒童的喜愛,這種情況的發生也不可避免地使各個平臺涌現出了很多模仿其模式的節目出現。市場上重復出現同類型的節目,容易使受眾產生審美疲勞,客觀上來說這對少兒節目的多樣性發展起到了消極作用。
在網絡快餐式收視模式的時代下,網絡視頻端的節目因為批量生產造成了大量“殘次品”,少兒版塊也不例外。大部分的少兒自制綜藝節目模式老套陳舊,有的節目內容生產被商業過度捆綁,使之沒有辦法起到合理陪伴和教育作用。從節目形式而言,我國的網絡視頻媒體端甚至傳統媒體電視端的少兒真人綜藝類節目容易與教育性和娛樂性相脫離。同時,從節目內容而言,有一些網絡平臺自制播出的少兒綜藝節目為了節目效果,博人眼球,在內容上缺乏斟酌。例如在某一檔網絡少兒綜藝節目中,主持人向觀眾介紹咖喱是消毒水味的,泡泡和橡皮泥是可以吃的,因為年齡較小的受眾對客觀事物還沒有完全的正確的辨別能力,所以這些內容可能會讓他們進行不自覺模仿而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青少年兒童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媒體作為一種傳播文化的教育方式和重要手段,應當從青少年兒童本身的發展特征出發,沖破自以為的兒童的思維定式,以當代全新的視角來設計節目。使節目富有教育意義的同時充滿童真童趣,也能具有針對性和貼近性。
要想在眾多節目尤其是少兒版塊的各大IP中脫穎而出,一定離不開創意的呈現。如從節目類型和形式而言,可以脫離原有的手工、玩具這些大類,來另辟角度,比如用兒童的方式來講述平時可能較難理解的知識如科學、天文等。從舞美和鏡頭表現而言,可以跳脫傳統電視少兒節目的表現方式,根據創新的節目特色不局限于鮮艷的色彩或固定的三機位拍攝。如CBS公司出品的《比克曼科學世界》,在舞美和表現上不做一味地“討好”,而是營造“神秘” “科學”而吸引受眾。
由于新媒體環境下收視模式的轉變,因此網絡少兒節目也應當順應其發展進行互動雙向傳播讓青少年兒童更有參與感。如連續數年獲得美國艾美獎的《比克曼科學世界》,以互動式Q&A的表現手法,由青少年朋友的問題反饋,充實了節目的教育內涵,讓觀眾與媒體建立起了完整的互動。
網絡視頻媒體及互聯網內容消費升級的時代已經來臨了,在少兒真人綜藝這一板塊還有很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我們應當順應時代,認清現在視頻市場的現狀,堅持創新的內容滿足不斷變化的青少年兒童的觀看需求,同時將教育性與娛樂性相結合,使自制少兒真人綜藝板塊成為網絡視頻媒體屏幕中又一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