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婕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韓新媒體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電影的誕生得益于科技的進步,在其誕生后的一百多年里,經歷了色彩畫面、聲畫結合的轉變,再如令人驚嘆的多維技術,實用的科技讓人們的生活精彩紛呈。新媒體的產生,無疑又為電影帶來一些新的發展機遇:新媒體電影觀眾群體擴大、拍攝手法多種多樣,播放平臺不勝枚舉,精彩的畫面也令人目不暇接。所以在電影愛好者群體不斷擴大的今天,對傳統電影鏡頭與新媒體電影鏡頭進行比較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提升的產物。視覺暫留原理表明,運用錄音錄像設備將事物的聲像攝錄在膠片上,在放映影像的同時還原聲音表現特定畫面。傳統電影迅速發展至今,在世界文化藝術領域都有著強大的影響力。
“新媒體”是區別于紙質媒體和電視等傳統媒體,是在新的科學技術支持下產生的一種媒體形態。而新媒體電影,則是隨著新型科技發展,以有線網絡或者無線網絡為工具,以移動媒體設備為播放載體,面向廣大受眾的影像產品。
可以說,新媒體電影是基于互聯網、電子通信等現代傳播技術,以多媒體工具為播放載體,面向所有使用者進行傳播的大眾藝術。
電影鏡頭是制作運動圖像的工具之一。其通過改變視覺焦點,與攝像機的其他配件來完成拍攝。而決定感光程度和效果的,即為快門與光圈。五十分之一秒為固定快門速度,每秒二十四格為膠片普遍規格,葉子板金屬片在片門前方轉動。每當一格膠片曝光后,葉子板適時遮住片門,讓下一格膠片抵達正確之曝光位置。
鏡頭由以下六個因素構成,它們分別是:①畫面;②景別;③拍攝角度;④鏡頭的運動;⑤鏡頭長度;⑥鏡頭聲音。
根據攝影機的運動方式與拍攝距離兩大不同方面結合具體電影進行鏡頭分析。
1.根據運動方式鏡頭的分類
從攝影機的運動來看,可分為推、拉、搖、移、跟鏡頭、變焦鏡頭和綜合運動鏡頭。以下是根據經典電影《天堂電影院》做出的運動鏡頭分析。
(1)推鏡頭(7′02-7′33)。在多多接到母親的電話后,躺在床上想著些什么的情景。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推鏡頭。它由中景推到了人物的臉的特寫。
作用一是通過這樣一個推鏡頭,交代了多多的童年有著很多值得回憶的東西。
第二個作用就是與多多的童年相連接,通過最后特寫多多的頭部,其實是進入了多多的腦海,也就是他的回憶當中。為下一個場景的切換做了鋪墊。
(2)拉鏡頭:(2′00—3′12)。這是一個長達兩分鐘的拉鏡頭,因為它是作為影片的片頭出現的,所以時間比較長。鏡頭以陽臺的一個花盆作為中心,然后向屋內拉。
第一個作用是作為片頭的背景,簡單的構圖突顯了片頭。
第二個作用是為影片的開篇人物出現做了鋪墊,因為即將出現的第二個鏡頭就是屋內多多媽媽給多多打電話的場景。
片頭結束時,鏡頭剛好拉到屋內多多媽媽所在的位置。這樣給人一種連續感。
(3)搖鏡頭:(1′50″33—1′51″27)。畫面描述了回到現實的時間后,多多重新回到燒毀的天堂電影院,環繞四周的情景。鏡頭跟隨多多的視線一起環繞天堂電影院的四壁,墻壁顯得破舊不堪。準確地說這是一組搖鏡頭的句子,作用是交代天堂電影院燒毀后的不堪,展現了到處是燃燒后留下的灰燼。以前的歡樂已經不復存在。鏡頭通過平移和上移給我們展現了在天堂電影院看電影的人們的眾多,以及表現了他們的神態、表情和動作。展現了這個村莊的人們對于電影極大的熱情和喜愛。
(4)跟鏡頭:(37′54—38′04)。鏡頭從艾費多進門開始跟進,一直到他考場入座為止。通過這個跟鏡頭,我們可以看出艾費多的神情茫然,腳步緩慢,對于文憑考試的一無所知和忐忑。
2.根據拍攝距離鏡頭的分類
從攝影機與被攝對象的距離來看,鏡頭可分為特寫鏡頭、近景鏡頭、中景鏡頭、全景鏡頭、遠景鏡頭等等。以人類身體比例為例,特寫鏡頭一般指人物肩部以上的頭像;近景鏡頭表現則是肖像的展現,以展現角色的外貌和神態;中景鏡頭使用的最多,以展現人的面部表現和動作,有利于塑造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讓觀眾了解角色的整體狀態;全景鏡頭表現全身,使角色與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相融合,以展現一個完整的電影畫面,使情節飽滿豐富;遠景鏡頭則相當于從很遠的距離觀看此物此景此人,以塑造恢宏壯闊的氛圍和遼遠壯美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作用就是借景抒情,使情與景交融;而特寫鏡頭,常常體現著人物或事物的細節,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以推動劇情的發展。
畫幅是鏡頭構圖的先決條件,電影的一切內容都會在其中展現。
“新媒體”,是區別于傳統媒體,在新的技術支撐下產生的一種新型媒體形態。業界普遍將新媒體電影定義為:在新的技術支撐下,以互聯網為傳播工具,以移動手機等移動媒體設備為播放載體,面向廣大受眾的影像產品。
1.篇幅短、節奏快
新媒體電影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篇幅短、節奏快。當今社會是快節奏社會,人們普遍接受的文化周期短,呈現在人們面前的也就成了“快餐文化”,即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為人所接收并認可。人們要在短時間內接收大量信息,這就使時間短、情節跌宕起伏的網絡電影應運而生,以吸引觀眾眼球,也就是所謂的“快餐電影”。
世界上時間最短的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只有兩秒鐘,而電影《一觸即發》只有九十秒,正是由于它們的短小精悍,“微電影”的概念由此產生。這樣的篇幅具有兩方面的優勢:一是適合了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人們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就可以欣賞某些信息量大的精彩作品。二從播放終端來看,手機平板電腦這些便攜式播放器均可觀看。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的存儲空間不斷擴大,視聽效果愈發顯著,存入幾部新媒體電影,在工作學習的間隙、在等車的途中,拿出手機看一部新媒體電影,也是一種很好的娛樂放松的方式。
2.新媒體電影可選擇的平臺更加廣泛
新媒體電影以網絡播出代替院線上映,再通過互聯網進行宣傳營銷,也就有了更多的機會與觀眾見面,使新媒體電影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電影學家弗蘭克·畢佛曾說:“電影的空間是與電影獨特的時間緊密地交織在一起的。”在新媒體電影結構、鏡頭、場景、情節與蒙太奇等手法的綜合作用下作品可以超越現實世界進行跨越時空限制的重組,使影片所講述的線索、情節以及情感都能被準確感知。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對遠鏡頭和場景調度的熟練使用,就給人一種時空混亂下的和諧感。
與傳統電影動輒百萬甚至千萬的資金投入和煩瑣的技術壁壘相比,新媒體電影幾乎不存在進入障礙。從手機到家用錄像機,任何影像記錄設備都能成為拍攝工具,任何人也可通過“內心創作”成為導演,技術驅動一方面使“第七藝術”更普遍、更淺明地進入大眾視野,觀眾對傳統電影的專業距離感逐漸淡化,對藝術的追求也驅使其主動學習一些專業攝影知識,人們了解電影拍攝的興趣普遍提高,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可以拍攝一些家庭電影以供娛樂。有了自己喜歡的作品,也樂意通過朋友圈、推特等社交媒體進行推廣,使優秀的新媒體電影為人熟知。
傳統電影業在工業時代興起,有著較為嚴肅的競爭、技術、商業思維,先天就缺乏娛樂氣質。在新媒體電影中,傳統銀幕呈現的宏大敘事是被取代的,取而代之的是關注個體命運,努力發現平民視角的閃光點。
電影作為一門攝影藝術,經歷了從模糊到清晰、從黑白到彩色、從樸素到華麗的漫長轉型。當今世界,在新媒體技術的推動下,電影影像藝術也長足進步。電影影像正在經歷著一場影像技術與觀念的巨變。新媒體時代的攝像機運用,無論是在技術上、畫面上、情節上、影像結構上對傳統電影都有著革故鼎新的作用,在其推動下,傳統電影的鏡頭表現一定能乘風破浪、直上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