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磊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新聞中心,山東 臨沂 276002)
現在的時代瞬息萬變,新鮮事物不斷涌現,思維方式更迭換代,讓我們生活的時代充滿了巨大的挑戰。每一個追求上進的人,都會擔心自己跟不上形勢。當前,融媒體風起云涌,媒體人轉型成為一種必需。記者作為時代變遷的記錄者,更是站在時代的最前沿,每天獲知很多的新鮮資訊,記者唯有轉型,才能闖出一番“新天地”。記者怎樣緊跟新時代,闖過新媒體跨越轉型的“痛點”“難點”,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思考和解決,還有許多路徑需要探索和嘗試。記者采訪一路走來的磨礪和積淀,作為融媒體發展的經驗必不可少。符合傳播規律,探索融媒體發展道路,成為記者的立身之本,更成為記者在融媒體時代能夠克敵制勝的法寶,也是記者掌握的“核心競爭力”。那么,我們需要練就哪些本領在媒體融合時代立于不敗之地呢?
新聞采寫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它對記者的觀察、寫作和表達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新聞采寫中,記者需找出一個合適的、獨特的新聞視角,站在全局高度去發現事實、挖掘事實、表現事實。具體到新聞視角選擇上,記者要將新聞當作一個完整的模塊,根據新聞主題精選、找準最佳角度,通過以小見大、以舊見新的視角進行新聞報道。
視角的背后,是思想力的深厚與否。大千世界,世事紛繁。各種信息每時每刻鋪天蓋地而來,令人眼花繚亂,真偽難辨。作為時代的記錄者,新聞記者只有以撥云霧見青天的眼光,才能真實、客觀、全面、公正地傳播信息,才能幫助人們正確地認知世界。這要求記者應當具有這樣的眼光:去偽存真、見微知著、于尋常中見奇崛、觀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細致的現場觀察和判斷能力是每個記者必備的基本素質,記者要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做出準確判斷,冷靜分析報道重點和方向,精準把控現場和發展勢態。
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記者“無冕之王”的美譽充分說明了大眾對理想記者的期待。真正的好記者必須有如同齊太史一樣不畏懼崔杼之淫威,敢于用手中的筆去揭露罪惡、伸張正義,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顧惜的大無畏精神。現在這個浮躁喧囂的社會,記者可以“妙筆生花”、文章能“行云流水”,欠缺的是一根正直的“脊梁”和一副敢于匡扶正義的“鐵肩”。因為記者知道事實和真相能剖析事件,給人民帶來光和力量,傳播溫度、溫暖、溫情。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寶庫,里面有取之不盡的金銀財寶;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給人類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傷害。
走進新時代,記者在采訪中追尋時代發展的印跡,聆聽震懾靈魂的故事時,擔當作為變得特別重要,牢記習總書記囑托,走好新的長征路。敬畏歷史、尊重事實,真實客觀記錄事件解讀歷史,在新聞中增長見識,堅定信念,提高智慧,破除迷障,破解信任,重塑信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新媒體發展以速度快、傳播廣見長;智能機器人現在已經能寫簡單的新聞稿件。但是機器表達再精確、再標準,也代替不了人的腳和眼,也無法捕捉人內心的微妙變化。如果把互聯網看作浩瀚的大海,那么記者的“腳底板”就是大海里帶羅盤的航船。從街道宣傳干事到區報記者、編輯,7年基層新聞宣傳工作的實踐讓我深有感觸。好新聞都是走街串戶跑出來的,沒有好新聞是坐在辦公室編出來的。記者只有堅持深入基層,到群眾身邊,深入實踐挖掘,在鮮活的現實生活中,才能捉到新聞“活魚”,才能設身處地了解體會到群眾的喜怒哀樂,聽群眾說話,寫群眾實話,讓宣傳更接地氣,寫讓群眾愿意看的新聞。“腳板底下出新聞”,要求記者不僅要做到身入,更要做到心入、情入,既要沉下身,更要靜下心,用心琢磨,挖掘尋常事中的閃光點。
在媒體融合趨勢下,時代賦予記者更高的要求。記者需要完成多角色的多重演繹,承擔更多的責任與工作。在新時代時代,記者不光要有采寫基礎能力,更加注重硬件能力和實戰能力。簡而言之,成為“全能記者”,由單一采訪到攝影、剪輯、采寫、出鏡、視頻,還要涉及策劃、編輯、剪輯等。
“全能記者”展現著媒體融合的趨勢,也預示著專業知識界限、專業技能界限都在融合突破。從技術升級到素質升級,新時代對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適應媒體融合崗位就要努力成為集采、寫、攝、錄、編、網絡傳播及后期制作等多種能力于一身的人才。一句話,只有既深諳新聞傳播規律,又具備全媒體傳播能力的記者,才能在新環境中駕輕就熟。
在全球進入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互聯網+”推動新聞生產模式出現了全新的特點,新聞生產傳播發布渠道更加多元化。記者作為社會的瞭望哨,身處時代變革的“風暴眼”,既需要堅定地對新聞不忘初心,又需要堅定勇敢地轉型和突破。只有這樣,才能記錄和推動這個時代的進步,扛起新時代賦予記者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