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雨露 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門檻降低、渠道增多,各類新聞消息浩如煙海。新聞生產的本質目的是向大眾傳達正確積極的價值觀,亦是對當代文化和的信息有效傳遞。赫伯特·甘斯曾在《什么在決定新聞》一書中指出“新聞是由適宜的故事構成的”,而在考量新聞故事是否適宜的諸多因素中,趣味性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在當今這個“娛樂至上”“趣味至上”的新時代,具備趣味性的新聞可以更好的在眾多新聞故事中“脫穎而出”,提升觀眾閱讀興趣,優化傳播效果。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類新聞平臺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是各個平臺之間的激烈競爭,為爭取更多流量,吸引更多受眾和用戶,加強用戶粘性,各個平臺傾其全力選取能夠“吸睛”的新聞消息。而現如今,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工作壓力也逐步攀升,在如此這般高強度生活狀態下,“一本正經”的新聞消息不再是大眾首選,大家更希望看到愉快、輕松、減壓的趣味性新聞。毋庸置疑,合理選取趣味性新聞消息已然成為各大新聞平臺的競爭核心。同樣的新聞,是一板一眼,還是趣味橫生,其反響截然不同。
處于同一時期的新聞受眾,對趣味性的追求逐步釋放,其角色也悄然發生改變:從一味被動接受的單純接收者逐步轉換為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參與者和反饋者。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使得受眾對于新聞的趣味審美和趣味意識不斷提高,對于趣味性新聞的選擇要求也逐漸變得嚴格。與此同時,趣味性新聞可以最大程度調動用戶閱讀新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形成與各大新聞平臺的良性互動,以促進新聞質量的不斷提高、新聞形式的不斷創新與優化。
甘惜分曾在《新聞學大詞典》中指出:“趣味性是新聞價值要素之一,指事實新聞奇特、充滿情趣,富有人情味,這些事實能引起受眾的接受興趣,因此,又趣味性的事實有新聞價值,趣味性的大小,同新聞價值量成正比。新聞的趣味性要求在選擇新聞事實時不僅要注重事實本身所含的思想政治意義,知識性,而且還要注意其趣味性。”由此可知,趣味性新聞題材是首要的趣味元素之一,亦是研究其他趣味元素的基本前提。赫伯特甘斯曾指出在當時時代背景下,新聞故事選擇者更傾向于將“角色翻轉”、“暴露式秘聞”、“讓人驚呼的故事”等作為趣味新聞的優選類型。時至今日,這些類型的新聞故事題材其趣味性依然不減當年,但其故事趣味高度要求不同往日,其趣味成本不斷被提高。以“角色翻轉”類題材為例,以往也許浪子回頭變成乖寶寶就足以讓大家津津樂道,街談巷議。今時今日,這類新聞題材有時也會引起大家的些許注意,但都如蜻蜓點水般稍縱即逝,并不會給觀眾帶來較強的興趣體驗。反之,一位具有較高社會地位,具有“德藝雙馨”或是塑造出各種美好人設的社會人士,被證明其實個人品行與大眾所看到的截然相反,這樣“極好”與“極壞”的個人角色翻轉所帶來的受眾心理落差,更容易引起大眾興趣,尤其娛樂明星的這類新聞消息帶來的受眾反響更要強烈一些。
新聞標題是一則新聞的“窗戶”。現如今新聞消息的產量如此之高,每日推新聞的平臺接連不斷,一條新聞消息若想在紛繁復雜的信息網絡中快速被人發現并閱讀,顯然逐條打開閱讀并不現實。那么,有趣新穎、別具一格的新聞標題此刻就顯得尤為重要。新聞標題決定著觀眾是否有意愿推開這扇新聞“窗戶”,一探究竟。如“地位一落千丈!高考后兒子想吃餅被父親拒絕:你是熊貓變狗熊”、“現代‘高科技’還原慈禧20 歲容貌,看完才明白當年咸豐為何如此癡迷”等這類新聞標題,不僅是單純的“開門見山”,讓大家一眼便可知新聞內容,而且添加了相應的趣味元素:有趣的動物特性對比以及對歷史的詼諧解說。雖寥寥數字,卻輕松“俘獲”受眾的好奇心,激發其閱讀欲望。因此,新聞標題也是尤為重要的趣味性元素之一,新聞標題的合理擬定,將大大提高整則新聞的“受歡迎程度”。
因受標題吸引打開新聞之后,是繼續瀏覽還是直接點擊退出,除卻新聞內容題材是否令人改興趣以外,還有一點也值得關注:那就是這則新聞的語言運用和描述是枯燥無味還是妙趣橫生。現下,大家一般利用地上班前、下班后等碎片化時間來閱讀新聞,如若新聞語言過度追求“高大上”,一味遣詞造句,使用晦澀難懂的語句亦或者只是將新聞簡單進行平鋪直敘的話,那受眾的閱讀興趣將會大打折扣。有趣的語言,其魅力在于不僅可以讓大眾了解該則新聞所要傳達的信息或知識,同時使得受眾懷著輕松愉悅的心情去接受,其傳達效果和接收效果都將大幅提升。在語言的使用上,要與時俱進,使用時下網絡流行語,例如“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杠精”、“錦鯉”、“盤他”等等,這些詞語在一定時期內廣為流傳,大家也會紛紛模仿類似語體發布在個人的社交平臺,若將這類“自帶熱度”的流行語運用在一向讓大眾以為“嚴肅正經”的新聞消息中,將會形成“反差萌”,趣從中來。因這些流行語為大眾熟知,合理穿插在新聞語言中,將輕而易舉的搭建起受眾和新聞之間的“快捷橋梁”,引起受眾共鳴,拉近二者距離。整個閱讀過程也將變得十分輕松。用戶閱讀完此則新聞后的網絡留言、個人轉發等互動也變得十分有趣,如此一來,整個新聞傳播氛圍也隨之變得靈活愉悅。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一些知名度較高的歇后語,或是對廣為人知的名人名言進行合理改編。總之,使用互聯網思維與網絡語言為新聞注入趣味性因素,將會極大的增強其趣味性。
長篇大論的文字中,時不時的穿插一些形象生動的圖片,其視覺體驗和觀賞性也會隨之提升。在大家的日常個人網絡社交中,越來越多開始使用搞笑圖片,既能傳達自己的想法,又不會顯得生分。在類似于微博等社交媒體發布的新聞網友評論區內,不難發現有大量的圖片評論,這樣的圖片一般配有相應的或者符合新聞情境的文字,簡單明了,幽默詼諧。這些圖片運用在密密麻麻的新聞文字中,可謂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打破傳統意義的圖文相配,成為大型“斗圖現場”,這類圖片來源一般為大眾熟知的名人言行舉止或是一些有名的視頻精彩瞬間節選。有時這些圖片所帶來的樂趣甚至超過了當紅網絡流行語。當然,若將時下最熱火的網絡流行語與這些圖片相結合,那趣味性將更上一層樓。
總而言之,這些元素作為新聞消息的“趣味外衣”,穿著得當的情況下,新聞故事的魅力將會不斷提高,受關注范圍也將不斷被擴大。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變化與進步,這些趣味元素也將不斷進行更新與改善。可想而知,新聞的生命力將日益加強,永葆年輕。
現如今,新聞傳播過程中的硬件軟件不斷被發展和優化,新聞市場在這些硬件軟件的輔佐以及競爭力所激發的創新動力下,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但在這繁榮美好的景象背后,卻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弊端,若對此置之不理,其后果不堪設想。
無論是任何一種類型的新聞,具備新聞價值是其成為新聞的必備前提。因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制作門檻降低、發布渠道增多,新聞傳播的開放性不斷擴大,人人都可生產新聞,人人都可暢所欲言,以至于新聞價值逐漸被弱化,甚至直接被忽略。很多新聞可以說毫無價值可言,為了吸人眼球“不擇手段”,單純的為了搞笑而搞笑,內容空洞無物,甚至充滿了低級趣味。而可怕的是這類新聞的產量還在不斷增加。現如今,電子產品的使用范圍十分廣泛,而使用電子產品的用戶逐漸年輕化。長此以往,對于青少年的價值觀將產生錯誤引導,甚至扭曲。除此之外,新聞環境也將逐漸被這些低級趣味的所污染。因此,這類問題不容忽視,加強新聞監管,凈化新聞環境應時刻放在第一位。
前文中提及新聞標題對于一則新聞是否被選擇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與眾不同的新聞標題著實重要,但任何事情都需適度而為。然而,一些“標題黨”為了追求新聞的點擊量,在新聞標題上大做文章,過度追求新聞標題的夸張程度,甚至有時該則新聞內容本就平淡無奇,“標題黨”依舊執意為其加上一個夸大其詞的新聞標題。有時在標題的吸引下打開一則新聞之后,卻發現新聞內容與新聞標題全然無關,鬧出題文不符的笑話。更有同樣類型的標題多次出現,毫無新意,缺乏趣味性創新,這樣新聞行為,實則是弄虛作假,不僅是對受眾的欺騙和敷衍,同時也完全破壞了新聞標題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意義。這樣一來,也許會獲得短暫的用戶流量,但長遠看來,結局必將是徹底失去受眾信任,反而適得其反。因此,新聞從業人員在新聞標題的生產中要避免盲目跟風,隨波逐流,應另辟蹊徑,積極創新。
赫伯特·甘斯曾在《什么在決定新聞》一書中指出:“能否挖掘到趣味性新聞往往是運氣使然”。當下社會,網絡四通八達,雖然挖掘到趣味性新聞的可能性較之過往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真正能引起廣泛關注的趣味性新聞卻也含有極大的運氣成分。即便如此,這依然不能作為新聞內容同質化現象愈演愈烈的理由和借口。很多趣味新聞故事的選擇者,在一個趣味新聞引起關注后,紛紛模仿,如法炮制,看似新聞故事的主角或者發生事件地點不同,但其本質是“換湯不換藥”,實則是在浪費受眾時間、消耗新聞資源,這將會極大打擊用戶的閱讀積極性,也極容易讓受眾產生“審美疲勞”。
這些問題隱匿在巨大的海量新聞消息中,看似無傷大雅,但“水滴石穿”,長此忽視這些問題,新聞趣味性將不斷下降,甚至整個新聞行業規范都會受到沖擊。
趣味性故事的優化選擇是時代的要求,是新聞事業發展的要求,亦是廣大受眾的切實新聞需求。在新聞市場日益繁榮的今天,我國的新聞事業邁上了新的臺階。但新聞從業者應戒去浮躁,永葆初心,對于已經浮出水面的新聞失范問題引起重視、積極面對并著力解決,營造良好的新聞氛圍,創造優秀的新聞環境,以使得新聞趣味性長盛不衰,新聞事業的脈搏永遠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