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洋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
目前,幾乎所有高校均開設了思想政治課程,這是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重要渠道。但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現有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無法使之領悟思政課程中深奧的意識形態。在“互聯網+”如火如荼的態勢下,高校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必須在思政課程的教學方面保留原先教學優勢,并不斷進行改革創新,才能使高校思政課程迸發出源源不斷的生機和動力。
思政課程理論性較強,學生學習起來較為枯燥乏味,對原理的把握不夠。且一部分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認知存在偏差,他們認為思政課程是可有可無的課程,大可不學,久而久之導致多數學生對思政課提不起興趣,出現學習的抵觸心理,甚至出現逃課、曠課現象,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采用與課本結合的板書形式進行授課,對于思政這樣一門有著較多文字內容的課程而言,教師采用原有授課方式將文字抄送在黑板上,教育模式單一,一方面浪費上課時間,一方面由于內容較多學生更易在課堂中出現走神現象。[1]盡管目前一些高校教師授課中使用了多媒體等設備進行幻燈片的放映,但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并未發生實質的改變,不利于教師和學生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加之學生的厭學情緒,惡性循環,最終教師僅僅按照教學計劃囫圇吞棗,只知完成教學任務,不知注重教學結果,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上課體驗和教學效果。
“互聯網+”是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發展興起的一種組合模式,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發展,“互聯網+”開始走進傳統產業的視線,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產業進行結合。高校思政課程本身便是前沿的思想,更應當與時俱進,將高校思政課程與互聯網相結合具有重要意義。互聯網中新鮮內容較多,對于學生而言更具吸引力,枯燥的思政課程與互聯網結合形成的新型教學模式可以較大程度地降低思政課程的理論性,同時,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有了互聯網中豐富的海量的知識,學生在學習中可以不必局限于課本知識,可以借助互聯網了解更多有趣的政治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已進入改革階段,高校思政課程如果在教學改革方面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則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結合互聯網進行改革方向的探索:
首先,結合互聯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思想政治知識而言,僅僅學習理論對于學生來說是相對屬于枯燥無聊的內容,因此思政教師應當立足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將思想政治知識與多媒體教學方法的進行結合,在教學中使用學生喜愛的媒體資源,例如使用當下較為流行的自媒體,將思政知識中枯燥乏味的內容轉換成視頻的形式進行知識的傳授,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具吸引力,更靈活多樣,還可以與學生建立微信群,在群內向學生發送有價值的信息,進一步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2]
其次,改變教育模式,使用混合教學模式。教育教學的根本在于培養學生,因此要遵循學生為主的原則,在“互聯網+”時代下,原先的教學模式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可以采取混合式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技能。[3]例如可以采取思政課程的在線教學,使用包括慕課、網易云課堂在內的互聯網教育平臺,以及最近較為流行的學習強國等思政類APP,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在線答疑,有利于增加課堂樂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進行學習;還可以邀請思想政治界有名的學者進校舉辦講座、召開研討會,對校內思政老師的教學工作進行指導并提出改進的意見。
盡管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與高校思政課程相結合可以逐漸改變現有教學模式的弊端。本文提出了“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夠在“互聯網+”背景下,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達到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