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紅,田志友,周元敏
(廊坊市廣播電視臺,河北 廊坊 065000)
在山呼海嘯的網絡大潮中,城市臺就像是汪洋大海中的小舢板,時刻有傾覆的風險。城市臺在省臺與縣級臺的夾縫之間,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如空中樓閣。
發展融媒體,省臺可以建設航母級的智慧平臺供市縣兩級臺入駐,從而打造一套生態系統,既獲取了大數據,又建設了一條營收管道,具有“一箭雙雕”的效果,甚至可以實現“一石三鳥”的超附加值。縣級臺盡享中央大力支持發展縣級融媒體的政策紅利,實現“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目標。唯有城市臺“上下求索”,試圖找到一條生存發展之路。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指出:當今社會,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習近平認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
對于城市臺來說,融媒體還沒搞明白,全媒體時代就到來了。那么什么是全媒體呢?
解讀全媒體還要從媒體ABC開始。媒體是指人借助用來傳遞信息與獲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載體、中介物或技術手段。報紙、廣播、電視屬于傳統媒體,網絡包括PC端和移動端屬于新媒體,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就是融媒體。融媒體“融”的是機制體制、是策采編發流程、是發布終端、是傳播范圍和傳播效果?;ヂ摼W技術在5G時代將徹底重構信息傳播機制和形態,其內涵體現為全程、全息、全員和全效,具體表現則是全媒體。全媒體就是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1]
全程媒體,指的是適應互聯網等新技術的要求徹底重構采編流程,在新聞事件報道時,與用戶及時互動,并及時把用戶反饋體現在新聞報道的全過程。全程媒體的重點是:變定時傳播為即時傳播,實現全流程和全過程傳播。
全息媒體,指的是利用全部的技術手段、媒介形態、媒介終端實現立體式傳播,包括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介形態,還有網絡、客戶端、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融合現實(MR)、直播、短視頻等媒介新形態,還要借助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進而實現全立體式的傳播。全息媒體的重點是:變單純“內容基因”驅動為“內容基因”和“技術基因”雙驅動,變只重視采編能力為“采編能力和技術能力”并重。
全員媒體,指的是發揮全社會力量參與,尤其是整合自媒體的力量,實現全員參與傳播。全員傳播的重點是:變“精英傳播”為“大眾傳播”。
全效媒體,指的是媒體要取得全方位的效果。全效媒體強調的是傳播力、引導力、服務力和營收力。全效媒體的重點是:變重視傳統媒體傳播為重視互聯網傳播,變單純重視引導力為“引導力和服務力”雙重視。
縱觀媒介大勢,傳統媒體在新媒體面前,傳播力、影響力和營收力都處于“守勢”。以2000年為節點,2000年之前是傳統媒體的天下,報紙、廣播、電視,你方唱罷我登場,賺得盆滿缽滿。2000年之后是新媒體的天下,“兩微一條”(微博、微信、今日頭條)打遍天下無敵手。據“2018中國互聯網企業價值榜”統計,在百強企業里可以分成“萬億元、千億元、百億元”三個級別,騰訊是僅有的兩個萬億元級別互聯網企業之一,今日頭條(字節跳動)是千億元級別互聯網企業的代表,而人民網即使在百億元級別互聯網企業里也處于這一方陣的后面。騰訊的價值是31417億元,今日頭條是4000億元,微博是1402億元,人民網是108億元。也就是說,人民網的企業價值還不如騰訊的零頭。
媒體發展到今天,《人民日報》的影響力已經逐漸下降,人民網的影響力反超《人民日報》本身。在移動端,人民日報社也想有所作為,但其客戶端的影響力與今日頭條相比尚不可同日而語……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安邦的大事。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就應該把新聞的觸角放到哪里?!盎ヂ摼W百強企業排行榜”為“新聞媒體國家隊”敲響了警鐘,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新年伊始到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意義重大而深遠。
城市臺處于“新聞媒體國家隊”的下游,像央媒和省媒一樣,影響力日微。痛點在于技術。跟商業網站相比,“新聞媒體國家隊”未必輸在人才和基金上,關鍵是“技不如人”。這很像近代戰爭,當“大刀長矛”遇到“洋槍利炮”的時候,戰爭的輸贏已經一目了然。一個人在3小時內,騎自行車可以走30公里,開汽車可以走300公里,開飛機可以走3000公里。載體不一樣,效果就不一樣。
城市臺全媒體建設的路徑就是尋找和搭建一個與眾不同的平臺。什么叫平臺?平臺要有多功能性。微信就是一個平臺。微信不光是信息傳播,還能社交、購物、支付、娛樂,只有形成這樣一個多功能的渠道才是平臺。[2]
對于城市臺而言,其全媒體建設的路徑就是搭建所在地市的“智慧城市”平臺。相對于互聯網巨頭,城市臺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更為容易地獲得本地數據等稀缺資源和本地化服務能力。在我國數字經濟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5G技術作為基礎通訊技術,將提供更寬的寬帶、更快的網速、更好的體驗。而受制于網速和寬帶的VR、AR和MR也將大放異彩,進入快速發展期,大大拓展了信息的范圍。城市臺只有充分利用智慧政府建設、政府數據公開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巨大機遇,以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為主體,以城市服務商為目標,打造本地化的“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數據公開+媒體服務”的互聯網平臺,才有可能實現自身的真正互聯網轉型。
城市臺全媒體建設切忌貪全求大,要用“重點思維”解決“重點問題”,凝神聚力,力爭在“平臺”上實現突破。
2013年被稱為“媒體融合元年”,從2013年至今,城市臺的媒體形態除了廣播、電視、報紙之外,一般都建設了網站、“兩微一條”和客戶端。從媒介形態上說,已經是“全媒體”了。如何將“全媒體”建設成“真正的全媒體”?關鍵是理念的提升。
首先,要樹立“新聞+政務+服務”的理念。要克服重社會效益而輕視經濟效益,重輿論引導而輕視服務能力的意識和行為。對于城市臺來講,新聞服務的比例達到20%是最佳配比,要用80%的精力開展政務服務和民生服務。
其次,要樹立移動優先的理念。我國的手機網民已經超過8億人,手機以其伴隨性、便捷性而在所有的媒介里獨樹一幟,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對于城市臺來講,移動優先的意義不是在第三方平臺上建設“微矩陣”,而是打造自己可管可控的屬于自己的客戶端。毫無疑問,建設客戶端比建設“微矩陣”要勞神費力,尤其是在推廣上,更是一個攔路虎。但此時此刻,需要的不是知難而退的智慧,而是知難而進的勇氣。因為這是一道必須邁過去的“門檻”,這也是城市臺絕處逢生的最后機會。
最后,要樹立短視頻的理念。如果說2G、3G、4G屬于圖文時代,那么5G就是視頻時代了。5G網絡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加快傳輸速度,它將達到下載速度1.25GB每秒,而現在4G網絡,多則十幾MB每秒,少則幾MB每秒的網速。快速的網絡傳輸等于給視頻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視頻是城市臺的“長板”,因此要抓住5G帶來的機會,把長板做長。遺憾的是,當抖音、西瓜視頻和火山小視頻攻城拔寨的時候,很多城市臺對此無動于衷,大夢未醒。當前,城市臺應該迅速建設兩支視頻隊伍,一支是自己的“短視頻”團隊,另一支是“拍客”團隊,將專業記者的“?!焙褪忻裼浾叩摹翱臁苯Y合起來,在短視頻上發力,力爭有所作為。同時,還要傾力打造自己的“網紅”,比如,包裝廣播電視主持人,使之成為城市臺的“象征”。
理念的改變不是目的,目的是建設“智慧城市”。智慧城市APP,必須具有平臺生態圈設計構建理念,要著重打造“信息資訊、生活服務和社交互動”三大平臺。[3]信息資訊連接的是人和信息,生活服務連接的是人和物,社交互動連接的是人和人。
“看蘇州”是由蘇州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新聞客戶端,是“政務+服務”的城市生活總入口。目前已有26個職能部門集體入駐政務+公號系統,通過“看蘇州”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此外,還接入32項政務服務應用,實現用戶一站查詢。即將上線的“看蘇州”6.0版本還將開啟用戶私人管家時代,讓用戶實時掌握“吃、穿、住、行”等大數據,輕松開啟智慧城市的生活新體驗。
“智慧無錫”是全國啟動最早、后期發展運營最好、社會關注度最高的市級廣電APP,75%以上的無錫市民都在使用“智慧無錫”。智慧無錫6.0版本,已經可以實現智慧號入駐,打造內容聚合平臺,智能語音交互,讓APP更富人情味,實時文字轉語音拓展用戶使用場景。
“常州手機臺”以“資訊達人、直播互動、便民服務”為宗旨,設有短視頻、手機直播、城市圈子等緊跟潮流的新功能,滿足用戶在社交、購物、交通等方面的需求,用豐富的功能和服務黏住用戶,不斷建立與用戶之間的深度關聯,突顯地域特色。
“蘇錫?!钡闹腔鄢鞘蠥PP,給其他城市臺提供了模板。
城市臺一定要結合本地實際,充分運用網絡這個超級傳播平臺建設自己的專屬平臺,借助5G的力量將“智慧政務”“智慧黨建”“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停車”等可以讓群眾少跑路的服務都匯聚起來,在實用性上下功夫,那么,城市臺在全媒體建設上就會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實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