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姍姍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福建 福州 350202)
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教高司函〔2004〕259號)中指出,高等學校應著眼于國家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注重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構建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1]這對建設應用型本科大學提出新的要求,創建具有特色、效果良好的教學體系是當前日語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
日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扎實的日語語言基礎、較寬廣的文化知識和較高的人文修養,并能熟練地運用日語在經貿、文化、新聞出版、外事、科研、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管理、商務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從中不難看出,日語語言技能的習得離不開語言實踐。多年的教學摸索也證實了實踐教學的效果與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息息相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最主要的是理論層面與實際運用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職場競爭力。就日語專業學生來說,提高日語口語、聽力等語言實踐技能,必須從加強實踐教學入手。以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為例,為達到這一目標,已采取一些具體措施,并在實行過程中不斷思考和總結經驗。除了做到加大實驗設備投入、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外,還要著眼于實踐教學的內涵建設,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和質量監督機制,有效地保障實踐教學的有序高效運行。爭取建立一套行之適合應用型學科特色和實際的日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建設日語實踐教學體系,首先要對日語實踐課程體系進行合理梳理和調整。調整日語專業課程比例,總體規劃統籌,在不影響培養方案總體思想的情況下,適當增加實踐類課程。編寫日語專業實驗指導書,對各年級的日語實踐課程時間進行合理規劃。
除了從實踐課程設置方面著手外,還通過整合和優化已有的校內外實驗實踐教學資源,為日語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提供保障。首先,利用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開放共享的語言實驗實踐教學平臺。其次,從日語專業教學內涵建設入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兩個重要環節。在教學內容和功能上應是互為補充和融合,在時間安排上也要互相協調、合理銜接。”[2]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傳統語言教學多理論少實踐的弊病,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通過課內課外的實踐體驗,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增強實踐教學效果。
除了注重日語實踐類課程建設外,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課程教學能力,重視實踐課程建設,明確專業教師在實踐課程體系建設中的責任和義務,也成為日語專業建設的當務之急。傳統教學模式中專業教師處于課堂主導者的地位,以講授為主已經成為語言類課堂教學的常態。改變這一常態,把教師的主導地位轉變成為課堂的參與者和輔助者,實踐教學課程才能真正有效實施。所以建設日語實踐教學體系,對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改變傳統教學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除了專業知識的提升外,還應注重培養職業能力,積極實施日語實踐課程體系要求“雙師型”教學人才的大量涌現。實踐教學隊伍的培養可以采取實施“請進來和走出去”的培養途徑進行。[3]所謂“走出去”就是鼓勵日語老師到企業進行頂崗掛職。可根據情況,每年選派1~2名日語教師到日企或實習基地脫產掛職鍛煉。這樣既提高了教師的實際專業技能水平、豐富了教師的工作經驗,還加強了與企業的合作,為穩定和擴大校外實訓基地創造條件。所謂“請進來”就是利用合作的方式,聘請企業講師,讓企業專家、行業精英到學校開展培訓、開設講座、指導實踐,與專職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實踐,提高實踐教學效果,還有利于把行業、企業的實踐知識和先進技術傳達給師生。
要想建設有效的日語實踐教學體系,就不能把眼光僅僅聚集在課內教學。如何運用更為廣泛的課外教學時間,把課外教學作為課內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日語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重點項目。在這個問題上,定期開展學生和教師雙向的實踐課程教學交流活動尤為重要。目前在大多數高校中,在學生中推進第二課堂活動,開設“日語角”“外語文化節”等具有濃郁文化特色的課外活動,組織各類語言能力比賽等實屬平常。然而,筆者想強調的是學生和教師的雙向交流。也就是說除了滿足學生的課外學習需求外,教師也必須參與到活動中,根據學生的活動和交流情況及時調整實踐教學內容,優化實踐教學手段,跟蹤實踐教學效果。課內和課外的實踐教學活動,都必要有目標,有監督,有反饋,還要有反思和改進,真正將課內外語言實踐活動落到實處。
要想真正建設語言實踐教學體系,規范目前的實踐教學管理迫在眉睫。首先,應加快實踐類課程的教學規范和制度建設。其次,應重視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計劃和目標都要進行合理設置,課后要及時評價總結,及時改進。最后,學生的實踐過程要量化標準,并作為實踐教學的評價指標之一,落實到每個學生的實踐活動中,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各項實驗實踐活動。教師也要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教學活動,將參與語言實踐教學活動納入教師教學能力考核范圍,確保實驗實踐教學效果。
依托現有的實踐實驗平臺,打造更好的校內校外實訓基地,是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一直致力推進的項目。以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為例,目前已建成的校內實訓基地有語言實驗室、文化體驗室和同聲傳譯實驗室。其中語言實驗室和同聲傳譯實驗室可以很好地形成語言的模擬訓練平臺。語言實驗室作為語言教學的日常載體,教師通過語言實驗室可以完成日語視聽、日語口語等實驗實踐課程。除此之外,語言實驗室還承擔了學生自主學習等多種綜合功能。實驗室內配置大量學習資源,既為教學服務,又便于學生課后自主學習。而同聲傳譯實驗室則是針對語言教學中學生較為薄弱的翻譯實踐環節而專門設置的。口譯、商務談判等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都可以在同聲傳譯實驗室內完成,通過先進的設備和軟件模擬各類翻譯現場或者職場環境,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完成翻譯、談判、會議等多種語言實戰演練,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日語語言文化體驗室作為文化交流的平臺,仿若學生置身于日本濃郁的文化氛圍中,能夠更好地進行語言實踐交流活動,也是日語專業對外展示自身風采的窗口。
除了校內實訓基地外,還應積極地拓展校外實訓基地,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利用企業平臺讓學生能夠深入企業參觀學習,利用寒暑假時間進入企業學習,真正做到讓學生提前步入社會,學以致用,適應職場環境,在真實環境下增強實踐技能,提高日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大多數高校的日語專業培養方案基本都已明確了實訓課程是日語專業集中安排實踐性教學的環節之一,是以交流實踐為基本形式的語言學習活動。其宗旨在于“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4]而在目前的課程設置里,大多數高校也都把實踐環節分為課內實踐和集中性實踐這兩個部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到日語是零基礎學習的課程,低年級學時剛開始日語的學習,尚不具備較好的語言能力,因此低年級課程的實踐環節可放在課內實踐部分,特別是集中在聽、說、讀、寫等實踐性較強的基礎課程內,并且貫穿于全部教學過程中。到了高年級階段,學生因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日語知識,所以可以開展一些集中性的實踐教學環節,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的語言訓練。
然而在長期的教學中教師不難發現,對于語言類的學生來說,僅憑課內的實踐部分是遠遠不夠的。針對此問題,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進行了一些教學探索,以期能更為有效地保障實踐教學效果。
首先,除了保證日語會話、日語聽力等實踐類課程的傳統學時外,在實踐性較強的聽力課程嘗試改革。眾所周知,聽力是語言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日語等級考試中,聽力均為學生最薄弱的環節。學生在對聽力課程的反饋的問題也多數集中在“課堂訓練學時不夠,教材內容較為陳舊”等方面。根據學生所反映的問題,我們除了抓常規教學不松懈外,還把學生課外自主學習作為工作重點,制定自主學習方案,從目標、實施計劃、預期效果等方面都對自主學習制定了要求。方案要求教師定期發布任務,并對學習情況進行跟蹤監測。教師要對學習成果進行測評,最后針對產生的問題進行評講答疑。通過這一閉式循環的操作流程,達到真正提高學生課外自主學習效果的目的。另外,對于聽力課程內容相對陳舊這類意見,我們也調整了教學內容,增加了日語國際能力測試、職場日語、旅游日語等內容,盡量和考級與實際工作運用結合起來。目前來看學生們對于這些改革措施持肯定態度,今后仍需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實踐體系。
其次,為了補充課內實踐教學,除了常規開設的日語角外,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還開設了日語配音、日語話劇等俱樂部,每周2個學時,這也是在實踐教學體系中開展課內外結合的語言交流活動的新舉措之一。通過俱樂部的形式,主要是讓學生利用在本周所學到的日語基礎知識進行會話練習、配音訓練、話劇表演訓練等,通過多樣化的形式鍛煉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為了更進一步提高日語實踐教學水平,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外語文化素質,利用現有的語言文化實驗室,開展豐富多樣的語言文化活動,以達到提高學生外語綜合素質的目的。首先,可以以外語文化節等活動作為平臺,開展語言類專項競賽活動。例如,外語配音大賽、外語話劇表演、外文書寫大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以賽促學,除了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外,還能鍛煉學生的策劃能力、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其次,營造文化氛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建設了日本文化體驗室,在文化體驗室內可以看到體現日本文化特色的榻榻米、和服、人偶、茶具等,學生可以近距離體驗日本文化的特色要素,把書本上的圖片和眼前的實物結合起來,對日本文化有了更為真實的體會。類似日本會話、日本概況、跨文化交際等課程盡可能安排在文化體驗室里進行授課,情景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更好地達到語言訓練的效果。最后,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還把日語文化體驗室作為對外展示和交流的窗口,定期組織學生社團活動、俱樂部活動,對全校學生開放。學生可以體驗和服、茶道等多種形式的日本文化,除了日語專業的學生外,還吸引了大量喜歡日本文化、喜愛日語的學生們,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也為全校推廣公共日語奠定了基礎。
在實踐教學體系中,外語類競賽培育一直都是工作的重點。以各類大賽為契機,結合學術導師團隊制度,針對日語類競賽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嚴格篩選競賽苗子,以賽促學。根據培育計劃,有數量較多的學生能夠進入團隊進行學習或研究。通過有計劃的長期訓練和學習,學生均能從中獲取較多的知識,語言技能也能得到顯著的提高。此類培育計劃一是有利于通過有效的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團隊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二是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全國性的大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迄今為止已舉辦了多屆“外語文化節”,多名學生參加了省級以上的日語專項競賽,成績不俗。特別是日語專業14級學生在2017年“笹川杯作文大賽”中獲得全國優秀獎,取得了全國賽事獎項的突破。
建設日語實踐教學體系是一項長期工程,符合應用型本科大學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要求。通過合理設置實驗實踐課程,加強課內外實踐學習和教學的交流互動,規范實踐教學體系,推進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在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始終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為目標,構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5]建立起符合校情的日語實踐教學體系,從而培養出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