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佑,張志玥,畢藝齡,王志乾,段智慧
(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互聯網下信息傳播的途徑更多樣,分享的方式更簡單,獲取的方式也更便捷,在給攝影人帶來更加多元化商業價值的同時,也為攝影作品版權的利用與傳播提供了全新的契機。很多攝影人喜歡把自己的攝影作品發布到網上與影友們共同欣賞討論,或是在網絡上向潛在的客戶展示自己的攝影作品,以提高知名度。但由于攝影作品版權保護缺乏有效的技術措施、轉載機制下的泛傳播侵權及攝影作品維權難等問題,在互聯網中攝影作品被侵權的現象隨處可見。如微信公眾號文章中配用未經授權的網絡圖片,或者發微博時在網絡圖片上打上自己的署名“水印”,等等。
版權人的攝影作品在互聯網上一經發表,就很難控制其傳播的方式與范圍,極易被他人復制并侵權。攝影作品發表前,發布者通常會使用添加版權水印等技術手段來阻絕侵權者復制、竊取其作品。然而,諸如此類的技術保護措施抗破解能力比較低,絕大部分侵權人可以輕易地通過逆向工程盜取原作。
同時,我國著作權法不盡完善,尤其是在實際的技術措施上缺乏更加具體且詳盡的立法,導致在用于攝影作品著作權保護時,可操作性差,落實難。
攝影作品分享平臺(如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最主要的意義就是信息分享,而信息“轉載”就是實現其分享功能的核心手段。就攝影作品分享平臺而言,過于嚴格的版權保護,勢必不利于作品在平臺內分享與流通,這就出現了版權保護與分享精神之間的悖論。攝影分享平臺共享性和公共性的特點,決定了攝影作品供應者默認對其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與“復制權”的許可使用,甚至放棄。這就限制了版權人對作品傳播的控制力,進而導致維權費用高,版權人維權難度大,縱容侵權行為發生。
1.攝影作品侵權糾紛獲賠數額偏低。我國攝影作品侵權案件屢屢發生且逐年增長的原因不計其數。從精神層面來講就是侵權方對攝影作品著作權人的權利任意踐踏,而更重要的一點,從監管角度出發,我國普遍存著在著作人維權時司法機關支持不足的現象。例如,在我國攝影著作維權案件中,侵權方往往以“使用攝影作品是對作者攝影水平的認可”或者“因攝影作品侵權的違法成本低”為由拒絕承擔著作權人的損失。然而,司法機關在審判時,結合國情等原因并不能夠給予讓攝影作品權利人滿意的賠償數額。久而久之,著作權權利人疲于維權,攝影作品侵權愈演愈烈。
2.版權人在維權中勢單力薄。普通攝影人由于自身精力及時空、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如果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難在版權保護上面面俱到。同時,由于侵權申訴程序非常復雜,在維權時經常是“追回一只雞,得殺一頭牛”,勢單力薄的攝影人很可能會放棄對侵權者的訴告。
一方面,著作權法對攝影作品的規制并不明確;另一方面,人民大眾對攝影作品藝術價值的認同感還不夠強。在現實中,攝影作品相比較于繪畫作品與電影制品難以得到同樣的重視和保護。
同時,攝影作品版權人普遍缺乏版權意識,對攝影作品的市場價值認定不夠明確。或者是現實中維護自身權利成本較高,常常大于被侵權的損失,對侵權行為默認默許的態度客觀上縱容了侵權行為。
1.給予規避技術措施行為者更嚴厲的法律制裁。在立法上,加大對破壞加密版權行為者、傳播盜版版權制品者的處罰力度。對于制作出售盜版版權制品、公開發行盜版制品,為己謀私利,對版權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害的行為人,依法予以嚴厲的法律制裁。
2.應用更加復雜的技術措施保護攝影作品。對于版權所有者來說,為了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就需要采用更加復雜的技術手段來提高作品的安全程度。在攝影作品發表前,版權人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來加強對作品的保護:(1)添加版權符號與水印。添加版權符號之后,我們可以明確著作權人,并且可以標明未經允許不可轉載、引用。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版權符號所標識的信息內容,確定作品的版權所有人以及著作人對作品版權的保護。對于攝影作品而言,這種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提醒作用,明確版權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版權侵權現象。添加水印則是在作品上,添加一些圖案文字作為標識,體現版權所有人,雖然一定情況下破壞了作品的完成度,但維護了所有人的權益。(2)對圖片進行加密處理。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對于攝影作品版權的保護,也可以利用一些技術,如對圖片進行技術加密或“閱后即焚”等技術。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一些特定的網站與特定情況下的照片,把作者即將上傳的攝影作品,經過一系列的轉化處理,使得攝影作品只會顯示在特定的頁面或時間上,或者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不能轉載或下載圖片,只能在版權人自己所上傳的網址上看到。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方式能夠減少攝影作品被隨意下載致使侵權的現象。目前,我國部分大型專業網站中采取了這些技術手段來保護自身的版權。
律師于國富在“微博版權保護倡議研討會”上曾提出:“我們傳統上已經有現成的法律法規可以延伸到新生事物的時候,我們就用傳統的務法律法規來延伸。著作權法、信息傳播保護條例延伸過來就可以了。如果有延伸不到的地方,我們可以用司法解釋、具體的判例來進行補充和完善。”所以對于分享平臺中攝影作品的版權保護,我們可以從相關法律進行延伸,對分享平臺的分享機制作出規制,維護版權人的合法權益。
同時,各攝影作品分享平臺也可共同制定行業規范,維護在平臺發行的攝影作品版權。由于沒有相關法律明確授權分享平臺中“轉載—分享”這一行為,那么該行為的實行者需要有更高的版權意識:轉載與分享須注明原出處或者經過版權人同意,并且不得因為自身利益而侵害版權人的其他利益,尤其是物質方面的利益;如果作者注有“不得轉載”,那么其他人就不能夠對其進行轉載、分享、下載等行為。
維權困難是中國版權保護遇到的主要問題,應通過司法解釋對侵權案件的舉證以及判定標準做出統一明確規定,使其既符合當前社會法律構架又符合現實情況,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廣泛使用,從而在著作權人法律維權、執法部門辦理相關法律案件時起到指導作用。我國目前現行《著作權法》在維權結果上,對版權人損失彌補采取的是“補償性賠償”原則,但實際侵權行為發生后,因為網絡的特殊性,版權人所收到的損失不可估量,建議引進“懲罰性賠償”原則,提高違法成本,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從而形成有效的版權保護氛圍。
目前,市場上一些音樂播放APP已經開始推行VIP功能,想要試聽或者下載歌手的一些歌曲作品時就要付費,從表面上看消費者的權益受損,但實質上是在保護歌手及其創作團隊的合法版權,并且一些影音播放器早已采用此方式。攝影作品也可以借鑒影音方面的經驗,建立VIP及付費下載制度,從市場方面減少照片侵權行為。
需要不斷提高著作版權人自身對侵權行為的敏感度,增強其保護自身權利的版權意識,在其自身可承擔成本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使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莫言曾在第六屆中國版權年會中發表講話:“作者們應該要認識到,維護版權是很光彩的,而不是不光彩的。我們是在幫助國家正本清源,我們是在幫助國家建立一個良好的版權形象,我們是在幫助國家盡快地能和國際同步,我們是在幫助國家營造一個良好的創造氛圍。如果版權得不到保護,創造就會受到挫傷。版權保護歸根到底是對人類的創造力的一種保護。”攝影作品版權人需要從自身出發,提高其版權意識,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