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丹
在當前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尤其是在城市土地越來越緊缺的大環境下,以節能省地型的建筑成為了當前建筑發展的主要模式,經濟激勵在某種程度上說成為促使建筑節能省的重要手段。激勵的強度能夠有效彌補節能省的型建筑的外部受益以及增量成本,另外因為考慮市場轉換等部分因素,因此所關系到的激勵政策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所謂的節能省級建筑實際上就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建筑發展理念。和傳統意義上的建筑對比可以發現,節能省地型建筑其節能降耗的受益相對更高,不過其成本卻要比一般的建筑成本也更高,因此就會出現節能省地的建筑市場出現供需不均衡發展的現狀,最終可能會導致出現市場發展不協調問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這種市場問題需要通過政府的激勵政策進行引導,以實現資源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一、節能省地型建筑經濟激勵的主要主體
在節能省地型的建筑中,其市場主體關系到多個方面,比如開發商、購房者以及材料設備的供應商等,這些不同的建筑市場主體所承擔的責任以及義務也有所差別,各個主體的利益往往也是利用市場中的各種不同的供求關系,在交易的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價值的交換。
應該指出的是,開放商是所有投資者的決策主體以及供求的主體,在所有的市場傳導體系相對較為順暢的情況下,所有的決策受購房者自身對房屋類型的需要其影響往往也各不相同,材料設備的供應商能夠為節能省地型的建筑實踐活動提供足夠的物質基礎,所有的供給行為往往也會受到開發商對相關機制的約束。應該指出的是,購房人員才是節能省地建筑的最終投資人員以及需求人員,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如果以賣方市場為條件,則開放商能夠直接決定房屋的類型,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不過以創造顧客為實際價值的企業也一定不能完全對消費者的需求不考慮。如果以市場的運行觀點而言,節能省地的建筑價值的實現必須要有消費者足夠的認可。
二、節能省地型建筑經濟激勵強度分析
依據不同主體的實際情況,需要對節能省地的建筑正外部性的結果實施研究,作為宏觀調控的主體,政府最大的激勵強度應該從能有效彌補開發商的外部受益為實際根據,如果激勵的強度遠遠大于節能省地的建筑所帶來的外部收益,開放商往往也更加愿意對節能省地的建筑進行投資,不過政府在此過程中需要負擔外部收益的其他財政支出,如果就會直接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這樣節能省地的建筑模式就不可能長期生存。
如果激勵的強度比開放商的投資節能省地的建筑增量成本更低,就不可能促進各個方面對節能建筑進行投資。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說因為政府的激勵本身就具備一定的積極引導效果,也具備一定放大的效果,所以激勵的強度設置需要充分結合彌補部分的增量成本,利用投入部分的財政資料對開放商實施引導。
三、節能省地型建筑經濟激勵過程
應該指出的是,經濟激勵的主體是政府,而經濟激勵的政策的制定以及落實應該充分考慮激勵手段以及激勵主體等會依據市場的特點的不同而出現改變。在激勵的初期階段,其市場特征主要為:市場主體資源的節約以及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有關的配套技術以及產品體系相對而言不是特別的成熟同時價格也相對較高,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節能省地的物質基礎。所以該過程中需要對供給端,也就是材料設備供應商以及開發商實施必要的經濟激勵。對開放商的激勵可以借助強制性的政策和經濟激勵并舉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提升開放商的投資積極性,引導開發商自身的投資決策能夠向著節能省地的建筑傾斜。一般需要建議給予開發商的增量成本的貸款貼息以及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而針對材料設備的供應商的激勵,則可以通過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入手解決問題,通過促進配套的技術以及產品等,形成足夠規模的效益,這樣就能夠有效地降低成本。
發展階段的激勵。該過程中的主要市場特點為:有關的產品以及配套的技術逐漸走向成熟甚至達到一定的規模,在價格方面和傳統的技術以及產品都有更強的競爭力。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投資的節能省地的建筑初始增量成本也在逐漸的消失,也正是在強制性的政策約束下,作為開發商往往也會更加主動的選擇開放節能類的建筑。另外因為開發商需求的導向有所差別,材料設備的供應商往往也會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產品相關的需求產品,所以在達到了一定條件下后期可以放棄對相關主體進行激勵。
四、結語
這些年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在城市用地越來越緊缺的今天,科學合理的節能省地措施能夠有效改變這種現狀。本文從政府、開發商以及材料設備供應商等多個角度分析了現階段我國節能省地型建筑發展的經濟激勵措施,旨在提升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水平。(作者單位為秦皇島輸油建筑安裝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