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峰
練習武術,先要穩扎馬步。只有夯實根基、穩定基礎,才能練好套路招法,進而精進武藝,乃至成為一名武林高手。“下盤不穩,功夫成空。”假若沒有“穩”作基礎,就不可能有武藝的日日長進。
萬事萬物皆同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是中國巨輪的“航行羅盤”,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方法,適用于黨和國家事業各方面各領域。
穩中求進,“穩”是前提。我們常講,要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等。穩則固,固則強,強則進。有了這些“穩”,才能穩人心、穩大局,才能為積極進取打下堅實基礎,為應對復雜局面和各種挑戰積累豐厚底氣,從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穩中求進,“進”是目的,穩是為了更好地進。我們講“穩”,不是消極等待、無所作為,而是把該穩的穩住,以穩求進、以穩促進,一步一個腳印地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比如,全面從嚴治黨,我們要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這個成果只能在“鞏固”的前提下取得,如果連“鞏固”都實現不了,“發展”也就很難富有成效。再比如,打贏脫貧攻堅戰,今年我們要如期完成1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這是一個很大的目標,它的實現必須以“穩固以往的脫貧成果”為基礎。否則,預期的脫貧任務就難以完成。
事實證明,“穩”和“進”決不是相互分割的,而是辯證統一的。堅持穩中求進,必須把“穩”和“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穩得有道理、有章法,進得有科學、有藝術,才能共同推動經濟社會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堅持穩中求進,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牢牢把握住“變”。事物是變化的,一年有一年的特點,具體問題也會呈現不同方面。特別是,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大事要事喜事多的一年。交出穩中求進的優異答卷,尤其要看到變化、重視變化、應對變化。
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環境紛繁復雜,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新情況新挑戰,各種問題疊加,各種矛盾凸顯,各種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相互激蕩,既要警惕“黑天鵝”事件,又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在這種局勢和形勢下,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警惕“茶杯里的風暴”,真正做到“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穩扎穩打、真抓實干,成功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
偉大夢想是拼出來、干出來的。穩,不會自然而然地穩固;進,不會快馬加鞭地飛馳,改革發展穩定相輔相成。堅持穩中求進、確保穩中求進,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用實干和奮斗來促進,用開拓和創新來推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勇立潮頭、銳意進取,敢于擔當、勇于斗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就一定能在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中有所作為,向黨和人民交出穩中求進的優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