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善飛
【摘要】區塊鏈的發展逐漸改變著傳統的金融行業,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的發展逐漸得到了各個國家的重視。本文將對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體系展開研究,從風險及監督的角度探討有效的數字貨幣管理體系,以便于數字貨幣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普惠效應。
【關鍵詞】區塊鏈 數字貨幣 監管
數字貨幣是金融科技創新推動下產生的新型貨幣形式,廣義上包括電子貨幣、虛擬貨幣和法定數字貨幣等。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有別于目前“法幣”電子化記賬式的電子貨幣。現行電子貨幣是指使用電子化方法將代表一定財富的現金或存款數字化,通過數據交易系統進行債權債務的直接結算,本質上是法定紙幣的數字化,而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具有明顯的不同特點。本文將以數字貨幣演化規律出發,系統性分析數字貨幣的基本問題和核心機制,并提出有效的風險監管思路。
一、數字貨幣的演化及基本問題
最早的貨幣是基于人類社會的商品交換需求,起初以某種中間商品作為替換。然后發展出了專門的有形貨幣,有形式貨幣又包括了金屬鑄幣以及紙幣兩種不同的類型。最初有形貨幣是人們生活中使用的主流貨幣,而在公元1000年以后,紙幣逐漸占據了主流地位。而隨著全球各地央行的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紙幣逐漸成為信用貨幣。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支付逐漸得到了普及,虛擬貨幣的發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2013年以來,基于區塊鏈的各種數字貨幣更是受到了各國央行的重視。
數字貨幣的本質問題在于其是否有價值。貨幣的商品屬性和債務屬性是貨幣的兩面,隨著貨幣的演進這兩種屬性的重要性也會不斷發生變化:債務屬性會變得更加明顯,而商品屬性會變得更加模糊乃至消失。當處在實物貨幣或貴金屬貨幣階段時,貨幣的商品屬性表現得相對強一點,而債務屬性表現相對弱一點。當進入信用貨幣階段,貨幣的商品屬性表現逐漸消失,而債務屬性表現增強,信用貨幣本身沒有十足的價值。數字貨幣本身不具有價值,本質上是一種財富價值的序列符號。數字貨幣的發展并沒有脫離信用貨幣的范疇,作為一種信用貨幣,數字貨幣本質上仍是貨幣符號。信用貨幣階段,金融機構發行的貨幣其實是提供金融信用。目前數字貨幣主要有兩種設計思路:基于“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的數字貨幣本質上是組織機構信用,而基于P2P的數字貨幣本質上是個人信用。
二、數字貨幣的核心機制
金融效率和風險是金融創新過程中需要兼顧的兩大方面,基于效率和風險側重不同,目前的數字貨幣核心機制設計存在兩種思路。
“去中心化”和金融脫媒是近年來金融發展的趨勢。貨幣非國家化理論認為自由競爭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關鍵,政府壟斷貨幣發行權容易對經濟均衡造成破壞,并論證了私有銀行發行競爭性貨幣制度的可行性和優越性。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發展中信息傳遞效率提高而形成的扁平化社會關系形態,網絡技術的進步使得其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區塊鏈技術創新使“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發行機制得以實現。各國央行在具體設計中會考慮與現有金融機構的對接,具有兩種模型:一是中央銀行直接面對客戶,在央行系統上客戶直接交易;二是保留商業銀行的二元結構,在央行系統上由商業銀行具體負責交易。這兩種模式是“去中心化”和金融脫媒的爭議焦點的現實反映。
三、數字貨幣的風險監管
目前數字貨幣風險主要分析其法律風險、信用風險、政策調控風險等。基于貨幣認識理論,數字貨幣風險可分為不可預知風險和可預知風險,與金融的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劃分有別。數字貨幣的不可預知風險主要是指超出人們正常預計范圍,主要由突發性事件帶來的風險,包括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等。
構建有效的風險監管體系是數字貨幣有序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數字貨幣風險分為不可預知風險和可預知風險,相應的風險監管體系主要是針對可預知風險。結合風險監管態度(積極監管和消極監管)、監管原則(放松監管、適當監管和加強監管)以及監管方法(事前審批、事中監測、事后調整等靜態到動態的多種監管手段)等理論分析,數字貨幣風險監管的重點在于可預知風險。
穩健數字貨幣體系的關鍵是保證貨幣流通量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在數字信用貨幣體系下,也擔心出現數字貨幣發行泛濫,其貨幣風險是通過金融體系的信用縮放而產生。第一,金融機構反應對貨幣信用的影響。這種方式通過“資本框架效應”影響銀行風險態度和風險承擔等審慎行為,進而影響其信貸決策。第二,金融工具的創新對貨幣信用創造的影響。金融監管往往落后于金融科技創新,金融貨幣機制的創新往往會擴大貨幣政策風險。因此,數字貨幣風險監管重點在于其信用創造機制的監控和及時調整。
目前雖然有學者從監管態度、原則、方法等提出了數字貨幣風險監管的一些認識和建議,但沒有提出數字貨幣風險監管的關鍵機制思路。除去數字貨幣技術安全問題,數字貨幣風險監管體系設計的關鍵在于信息不對稱性。金融科技的發展,日益使得人與貨幣分離狀態到人與貨幣一體狀態,即信用人格化。在數字貨幣風險監管機制中關鍵在于建立信用人格化的監測體系,微觀主體行為的監測和評估體系構建與完善,宏觀層貨幣信用張縮和市場流動性的監測反饋也就水到渠成。用金融科技手段,實現信用人格化動態監測的單維機制到多維機制設計,可以減少金融交易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同時,人格信用化的立體數字貨幣體系,有助于監管機構獲得相應數據,適時調整政策,使得數字貨幣有效運行。因此,立體信用體系是數字貨幣的風險監管全面系統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姚前.關于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若干思考[J].金融研究,2017(7):78-84.
[2]狄剛.區塊鏈大勢已來,未來值得期待[N].光明日報,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