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莎莎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及血壓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進行醫治的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抽簽法為依據將其分為兩組,各48例。參照組使用常規護理,研究組使用心理護理,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以及血壓控制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及血壓的影響。結果 兩組結果進行對比后,研究組呈現結果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護理的應用,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的負性情緒,將患者的血壓控制在平穩狀態中,在臨床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心理護理;老年慢性高血壓;負性情緒;血壓控制情況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1
高血壓是以循環體動脈血壓增高為特征,且伴有心、腦等功能或者器質性損害的綜合征。本文選擇我院進行治療的96例患者展開研究,分為兩組后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得出數據并分析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及血壓的影響,現將最終結果整理為以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進行醫治的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抽簽法為依據將其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48例。其中,參照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60~83歲,平均年齡(72.35±5.36)歲;研究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3.04±5.21)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施加心理護理,本文對研究組護理方式做重點論述。(1)護理人員應當通過為患者講解病情相關知識、治療手段等,幫助患者提高對高血壓的認識,正確的面對疾病。(2)在巡房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親切的與患者交談,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需要耐心解答,盡量滿足,以此增進醫患之間的關系,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1]。(3)當患者出現負性情緒時,護理人員應當了解原因,傾聽患者的內心的想法,幫助患者緩解負性情緒,讓患者能夠積極的面對治療。(4)在病房內可為患者播放一些輕音樂、娛樂節目等。(5)護理人員應當做好“橋梁”工作,幫助病房內的患者增加溝通,讓患者們在互相鼓勵中積極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以及血壓控制情況進行觀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對比后,呈現研究組更優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高血壓是一種病程較長,難以治愈且反復發作的疾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以免出現心腦血管等并發癥,進一步的危害患者的健康。很多患者會因此產生負性情緒,甚至拒絕服用藥物,尤其是老年患者機體各項機能下降和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此現象更是明顯[2]。因此,讓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對于其病情穩定,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有著重要作用。在常規護理中,護理人員一般是指告知患者的用藥、飲食等,對患者的心理變化并沒有給予太大的關注,護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心理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主要是通過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站在患者的角度,關心患者的內心需求,解決患者的個體化需要,從而滿足讓患者能夠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情緒變化過大而影響病情。本實驗中,對研究組患者的實施心理護理,實驗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在經過心理護理后,其抑郁評分、焦慮評分、收縮壓、舒張壓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心理護理確實對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的負性情緒及血壓有著積極影響,此結果與侯英華[3]等人研究結論相符。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降低其血壓,有著顯著積極影響,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慶梅.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及血壓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17):41-42.
[2] 馬 佼,賈 艷.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及降低血壓的影響觀察[J].特別健康,2017(19):156-157.
[3] 侯英華.心理護理干預對門診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及血壓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7):16-18.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