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絲雨
摘 要:中華文明從誕生伊始,便伴隨著王朝的興衰交替而歷經無數次的跌宕起伏。同時伴隨著中華民族與周邊各民族文化間的不斷碰撞和交融,中華文明也在不斷地變化和革新。本文針對中國歷史中的人文變化進行研究和探討,希望可以找到中華文明中人文演變的核心和趨勢,并進而為更好地促進當代中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中華文明 人文變化 歷史發展 融合創新
引 言
從神話中的三皇五帝至今,中華文明得到了數千年的發展和進步。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因為相關的歷史背景不同,具體時期中的人文精神也有所不同,但都促進了當時社會的繁榮和發展。因此,研究和探討中國歷史中的人文變化,可以為當今中國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并且能夠更好地推進在新時期中的民族團結和民族融合,對于當代中國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一、人文的內涵
人文精神是一種處世的態度,是人類對自身普遍的一種關懷。其具體表現在對人自身生命、價值和尊嚴的珍惜和愛護,以及對理想目標的不懈追求。因此人文精神對于人類自身來說,是塑造自身完美人格的一種必要途徑。同時,人文作為一種人類所特有的精神現象,其與人類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整體進步密不可分。因此人類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人類不斷深入認識自身的歷史。
二、歷史中的人文變化
(1)高雅與灑脫
從商周時期起,高雅的藝術、灑脫的處世態度便成為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追求。如商周時期的大型編鐘和造型精美的青銅器,代表人們對精妙藝術的追求;莊周和老子的文學成果,代表著他們超凡脫俗、灑脫的人生境界。同時這些思想也深深影響著以后的道家、儒家等學派的發展,對中華民族的人文思想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2)尚武與務實
從追求仁義的春秋過渡到戰火紛飛的戰國時,各國間尤其是魏國和秦國開始大規模的整軍備戰。從魏之武卒到秦之銳士,勇猛和尚武成為了那個時代的評判人生價值的標準。到秦王橫掃六合、楚漢爭霸,再到后來的漢武帝北伐匈奴,尚武精神深深根植于這代人的心間。而尚武所帶來的自信,更是留下了“宜懸頭槀街蠻夷[1]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的豪言壯語。到了漢宣帝時期,人們逐漸將注意力轉向國內的經濟發展上面。再到后來的東漢和三國,雖然中間不斷的充斥著戰爭,但是統治者們都在勸課桑麻。因此這段時期的人文主旋律是尚武和務實。
(3)開放與浮華
當國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便會給予這段時期的人們以強大的自信,而這一自信在盛唐時期表現的尤為明顯。在盛唐時期,萬國來朝,聲威遠播海外,唐太宗甚至被稱為“天可汗”。因此在這一時期,人們對新興事物的接納程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些既有的陋習得以破除:如寡婦可以在嫁、婦女出行不必裹巾[2]等。并且伴隨著大唐國力的不斷提升,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開始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而這一點在唐三彩的摹繪上表現得最為突出:唐三彩大多造型極其精美,用料奢華。此外眾多的唐詩描述當時唐人的生活奢靡與浮華,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等詩句更是對當時人們及時行樂、生活浮華的真實寫照。
(4)精致與繁復
到了宋代以后,由于宋朝“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以及當時四海通商、民殷國富的歷史背景。導致當時的人們文學、服飾以及生活飲食方面等都追求繁復精致的藝術效果。例如從宋代開始出現的各種復雜的發髻[3]、繁復的衣物飾品(如吊墜、紗帶等)。此外,北宋時期的消費水平是歷朝歷代較高的。因此在北宋時期的人們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去享受生活,如著名的詩句“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以及名畫《清明上河圖》等讓我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繁華。但伴隨著當時的人文逐漸偏向享受生活,并且隨著北宋覆滅,南宋逐漸偏向保守。同時婦女的地位也逐漸下降,盛唐時女性袒胸露背的服飾風格也逐漸消失,纏足的陋習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
(5)封閉與保守
到了明清以后,伴隨著海岸容易受到倭寇[4]侵擾、西方列強逐漸發展壯大等歷史現實。統治者們開始人為隔絕華夏與外族間的聯系。并且到清兵入關以后,為了穩固統治,清朝統治者又開始大興“文字獄”。因此在這一時期在人文方面最主要的變化就是人們的思想逐漸偏向保守和統一:如傳統華麗的漢服逐漸被單色的長袍馬褂所替代、男子頭上的發髻也變成了統一的長辮等。這種思想一直延續到清末和民國,使人們的思想備受壓制,人文生活層面極為單一。也是在這段時期,我國的資本萌芽被扼殺,人們在這種封閉的環境下逐漸變得愚昧無知,人文方面更是產生了退步。
三、在新時期我國的人文變化趨勢
到了新中國以來,我國的人文發展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人們開始崇尚自由和有創新力的生活,這點在生活方面表現的最為明顯:各種新興的娛樂設施如游樂場、歡樂谷等層出不窮;博物館、圖書館等遍地林立;此外還有各種精致的服飾、發型和寫作方式等,凸顯了在新時期人們追求自由和特立的思想。因此在未來,我國的人文發展必將更加開放和自由,同時人們也會受到新時代思想的不斷熏陶。所以,在未來每一個人都將能夠自由地呼吸,同時留下他們獨特的時代印記。因此在新時期我國人文的新趨勢是更加開放、自由和有創新力。
結 語
本文通過分析和總結我國在歷史各時期中的人文變化,并通過將人文變化與歷史背景相結合,進而找到影響人文變化的深層原因。在新時期,我國的發展離不開國內環境的安全穩定。而國內環境的安全穩定是由人文所決定的,因此通過總結我國歷史上的人文變化,可以為當代中國的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參考文獻
[1] 秦沈.人文歷史題材紀錄片的傳承與嬗變——評大型紀錄片《長城:中國的故事》[J].南方電視學刊,2015(06):83-86.
[2] 張蓉,劉淑貞.框架理論視閾下的人文歷史紀錄片研究——以《絲路,重新開始的旅程》為例[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7(04):76-79.
[3] 張發旺.中國夢的歷史淵源與中華文明[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4,37(02):115-121.
[4] 張丹丹,徐旻霞.從服飾變遷分析中國人文變化[J].科技信息,2013(20):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