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云麗 田霞
摘 要: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其社會責任意識的強弱,不僅關系到自身的成長與成才,而且直接影響著中國未來道德文明的發展方向和現代化進程。因此,本文在闡述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重要性的基礎上,著重從優化外部環境、深化教育內容、加強自我教育三個方面論述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育路徑。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 社會責任意識 培育路徑
一、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的重要性
(一)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由“學校人”走向“社會人”的轉變時期,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而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無疑會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首先,社會責任意識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必備品質之一。若一個人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他不僅會對自己負責,對工作負責,而且還會從全局觀來對企業或者公司負責,進而得到領導的認可、獲得工作上的成就感。其次,社會責任意識是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內在動力。社會責任意識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奉獻精神和主人翁意識,將個人目標同集體、社會、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闡述了要增強全黨責任感、教師教書育人責任感、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提出了最重要的責任感就是要對人民、國家的責任感,并且強調了加強責任感教育的現實與長遠意義。目前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側重專業知識的教授,但理論知識的提升不能簡單等同于道德責任意識水平的自動提高。為此,高校要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作為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三)當今時代的現實需要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創新在為我們提供豐厚、便捷、高效的生活條件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如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動物園里用硫酸潑熊事件等,這些都反映出社會責任意識的缺失已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當代大學生承擔著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的重任,肩負著振興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使命,因此,加強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育,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
二、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的有效路徑
(一)優化外部環境
馬克思主義認為環境決定人,人反作用于環境。環境對人的決定作用表現在對人的主觀世界的影響。因此,良好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都有助于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育。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培養的孩子的社會責任意識,讓孩子從小就明白社會責任意識的重要性。學校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重要陣地,而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作為一種隱性力量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育具有意義。學校應充分利用校刊、校園網絡、櫥窗等平臺,營造濃郁的校園社會責任意識文化氛圍。社會環境是一個宏觀的大環境,其內容涉及較廣,作用較大。因此,每一個社會團體、組織和個人都要致力于營造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社會環境氛圍。如匯集紀念館、博物館等各類教育資源、鼓勵大學生多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發揮大眾傳媒的正面引導作用等。
(二)深化教育內容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大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重要載體。因而必須高度重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加強社會責任教育的力度,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一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使大學生了解和清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艱苦奮斗史,只有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人,才會擁有強烈的責任感,才會勇于肩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二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學生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結合起來,正確認識社會的發展規律、國家的前途命運和自己的社會責任,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三是加強社會公德教育和義利觀教育,使大學生形成揚榮避恥、揚善除惡的道德選擇能力,學會處理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懂得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沖突時,維護集體利益,放棄自己的個人利益。四是加強規則誠信教育,主要是將“法”的理念與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讓大學生知法守法護法,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行,養成主動誠信做人,依法依規辦事的良好習慣,進而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五是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使大學生汲取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精華,傳承先輩們“以天下為己任”的國家情懷,始終將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在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過程中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時代使命。
(三)加強自我教育
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據,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育不僅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外在引導,更需要大學生自身作用的發揮。當代大學生可以通過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實踐三個方面來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意識。自我認識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基礎。隨著大學生的不斷成長,在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多的角色,準確的自我認識可以使大學生了解自身與社會的關系,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在平常的生活中,大學生要主動地與別人交流,虛心地聽取別人的建議,從差距中找到自己未來的目標。自我反省是自我教育的關鍵一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大學生要自覺地與榜樣人物相比較,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并努力達到“慎獨”的道德責任境界。自我實踐是自我教育的最終歸宿。社會責任意識的培育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學生要積極參加班級、社團、學校以及社會中的實踐活動,通過豐富的實踐體驗大學生可以強化自己的社會責任意識,更好地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 李苑靜.“9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及其培育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學,2017.
[2] 劉峰,宋悅.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問題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11):136-139.
注:本文系山西省教育廳2017年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養與實踐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201706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