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黎娜
摘 要:由于多維度的虛擬社會的出現,不斷滲透入現實社會,導致人們越軌行為的產生。因此,本文從不同層面分析虛擬社會的特點以及產生越軌行為的原因,并進行分析探討干預網絡越軌的對策,嘗試運用社會工作介入與干預輔導。
關鍵詞:虛擬社會 越軌行為 社會工作介入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02億人,新增網民數量為2968萬人。在手機網民方面,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88億人。由數據可知,中國網民數量年年攀升,其所在的虛擬社會逐步擴大規模,擁有龐大的群體成員。因此建立完善良好的虛擬社會、規范虛擬社會中的群體成員行為,已然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虛擬社會和越軌行為的含義特點
在社會學意義上,虛擬社會是指高科技的網絡信息時代,把意識形態中的社會結構以數字化形式展示出來。越軌行為是指偏離或違反社會大多數成員公認的社會規范的行為。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在計算機網絡創建了一個摸不著看不見,卻又客觀存在的空間—虛擬空間。人們以全新的數字化方式進行活動和交往,產生新型的社會關系形式—虛擬社會。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差別,使其具有其獨有的社會特點,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的人們行為。
虛擬社會的“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特性,無形中影響人們的行為的改變。虛擬社會特點之一自由開放性,人們借助互聯網的虛擬活動空間,突破時間、身份、地位等限制,為人們追求活動自由、言論行為自由提供平臺。人們行為在自由的虛擬空間活動,滿足人們行為言論不受約束的心理狀態,極容易產生越軌行為。虛擬主體行為隱蔽性和身份的隨意性,給網絡管理帶來巨大挑戰。
虛擬社會特點之二廣泛智能性,人們通過互聯網的信息技術,極大地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拓展了人們掌握物理世界的能力。虛擬社會提供了一個全新智能的服務平臺,滿足人們生活和工作,為人們創建一個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虛擬空間。但也因此特點,一些人做出越軌行為,他們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竊取他人信息等方式造成嚴重損害。
虛擬社會特點之三現實存在性,現實社會與虛擬社會都統一于人類社會,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的群體成員由現實人組成,虛擬社會產生問題的根源于現實社會,同時現實社會的問題反映在虛擬社會之中。虛擬社會中人們行為可以突破自然屬性,進行自由廣泛的虛擬社交活動,但卻無法消除現實人的社會屬性,“虛擬人”和“現實人”都要遵循社會規范及規則,履行社會人的責任義務。相反缺少約束的行為,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網絡越軌行為的成因
首先,由數字化構建的虛擬社會,建立之初給人們帶來許多驚喜和便利,也改變了人們社會交往和活動的方式,形成了虛擬社區、虛擬商店、虛擬醫院、虛擬圖書館等,為人們提供了自由、開放、互動、平等的網絡場所,人們可以淡化年齡意識、性別意識、身份意識,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使得在虛擬社會中交往主體身份隱蔽化和行為自由化,成為別有用心之人逃避道德束縛和法律追責的“保護傘”,做出一些不法行為,最后演變成網絡犯罪。
其次,不斷地革新的網絡技術,成就越來越多的高尖端技術人才,但仍有一些人才鋌而走險,不顧社會公共安全,做出利用技術而獲取不法錢財的事實;部分網民成為網絡中的“鍵盤俠”,大肆發表不負責言語,散步謠言,影響他人正常生活。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很清晰的分析人們做出越軌行為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虛擬社會為越軌行為提供一個自由、隱蔽、開放的活動交往場所,人們可以做出一些現實社會所不允許的行為,享受短暫的歡愉時光;二是社會飛速變遷,工作壓力逐漸增大,人們產生許多焦慮感和緊張感,他們可以在虛擬社會發泄不滿情緒,甚至做出越軌行為,達到穩定個人情緒和消除緊張壓迫感的目的。
三、對策及建議
根據虛擬社會建設管理方面和網絡越軌行為方面,嘗試提出一些對策意見。
(一)虛擬社會建設管理
一是利用虛擬社會開放性、實效性和交互性等特點,為管理者和網民搭建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平臺。積極通過新媒體發布新聞信息,讓網民群眾有知情權,降低管理者和網民之間沖突風險。二是虛擬社會也要成為管理者和網民群眾實現互動溝通的平臺,能夠實現雙方信息交流順暢的效果,既能滿足管理者收到群眾的聲音,又能滿足群眾切實的表達權。三是加強網絡管理創新性,建立有效可行的管理機制,以人為本的建設思想,才能達到雙方的訴求。同時建設網絡建設機制背后,需要完善我國網絡法律法規。
(二)矯正網絡越軌行為
網絡越軌行為發生在不同性別、年齡的個體身上,但我們嘗試運用社會工作介入矯正越軌行為。通過新興媒體平臺及線上輔導交流,與當地社工機構進行深度合作,將線上初步了解基本情況,轉移到線下專業機構或社區進行實際操作,形成線上—社區—機構三方共同合作的模式。
1、重點個案輔導
個案輔導包括心理建設、人際交往、生活方式等內容。社會工作者要秉持平等、接納的原則,獲取案主的真正信任。社會工作者要加強對案主三觀的心理建設。同時,社會工作者要幫助案主建立自信心適應社會生活。引導案主進行正確的情緒疏導。
2、團體小組治療
該治療環節可以轉移到線下實施,團體小組治療是以團體形式將案主接納為團體成員,通過團隊之間的互動、協商、交流來引導案主找尋自我價值,增加社會適應的能力。
3、社區參與組織
社會參與形式是以案主居住社區為單位,整合社區資源為案主解決問題,增加案主對社區的歸宿感,加強偏差越軌的心理輔導。可以幫助建設一些健康休閑活動,提升案主的自我滿足感。
參考文獻
[1] 劉慶.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社會工作介入[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03:21-23.
[2] 金碧華.社會工作視野下青少年越軌行為的預防與矯治[J].理論觀察,2014,03: 155-157.
[3] 蘇杰初.《自媒體時代學生網絡虛擬社會中的道德教育探析》,《教育觀察》,2016 ,05
[4] 東方財富網.《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8.0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9373065764217945&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