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廣播電視臺
近年來傳統新聞媒體受自媒體影響,其收視率相對慘淡,而如何改變這種狀況也成為每一個傳統新聞媒體從業者都在積極探討的問題。要想讓傳統新聞媒體在這種大環境下得以繼續發展生存,傳統新聞媒體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其鋒芒,不要以短擊長”,其次就是要正視互聯網發展的迅猛程度,根據自媒體發展的弊端,為傳統新聞媒體注入新鮮血液,最后要不斷地提升傳統新聞媒體從業者的知識文化水平,以及自我思考的能力,為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保駕護航。本文,我將具體的闡述自媒體對傳統新聞媒體所造成的沖擊以及傳統新聞媒體對其沖擊所應采取的防護措施。
自媒體近年來之所以發展迅猛,也正是因為自媒體相對傳統新聞媒體而言更親民而且傳播速度更快。傳統新聞媒體的從業者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這是優點也是導致新聞時效慢的原因,因為傳統新聞從業者對待新聞都是謹慎且認真的,他們要對新聞事件進行最客觀的描述、要對新聞事件中的主人公進行實地采訪與深入了解,后期還要對新聞稿件進行文字編輯,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傳統新聞媒體的新聞時效性。而自媒體則大不相同,他可以用像素不太好的相機進行簡單的錄制拍攝,加以文字說明或者完全不加就可以順利的發布,達到新聞傳播的效果,這也是自媒體對傳統新聞媒體的有力之擊,眾所周知新聞時效性是新聞的主要特點之一,失去時效性無異于失去新聞,這也是為什么自媒體近年來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媒體對傳統新聞媒體所造成沖擊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自媒體工作者相對傳統新聞媒體從業者言論更為自由,或者說其所被接受的言論尺度更大。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傳統新聞媒體的標題與自媒體的標題相比,傳統新聞媒體的標題要秉著新聞事件的事實性對事件本身進行綜合性更高且更客觀的概括,必要時還要加以適度的評論與分析,而自媒體則不需如此,當今互聯網的標題黨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不在乎標題內容是否為標題事件真實內容的精煉,也不在乎是否要對新聞標題的真實性付相應的責任,他們所在乎的正是此新聞標題是否能夠吸引讀者,如果不能,自媒體工作者可以用更大尺度的言論去評論新聞事件本身。言論自由程度是傳統新聞媒體與自媒體的差別,也是自媒體更吸引大眾讀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傳統意義而言,傳統新聞媒體從業者因為受過專業的訓練,且新聞發布要經過正規的審核,其公信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自媒體新聞發布者多為當事人或者在現場經歷事件的旁觀者,所以顯著提高了自媒體的可信任程度,當然傳統新聞媒體也會通過對當事人的采訪還原新聞事件本身,但采訪相對于當事人的自述而言,新聞媒體工作者占主導地位,可以引導當事人敘述方向,公信力更差一些,如果自媒體新聞的發布者為旁觀者,那多數會伴隨著事件經過的視頻一起發布,這樣自媒體的可信任程度會更高。因此,相對于傳統新聞媒體而言,自媒體新聞在讀者心中的公信力會更高一些。
自媒體相對傳統新聞媒體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自媒體可以和讀者更好的互動。傳統新聞媒體的傳播方式就是你發我看,而自媒體則大不相同,它可以是你發我看,我評論你回復,這樣會更拉深讀者對新聞事件的印象,拉近讀者與當事人之間的距離,所以相對傳統新聞媒體而言,讀者更喜歡也更能接受有互動的自媒體,這毫無疑問也是傳統新聞媒體的短板之一。
上文中我們提到自媒體相對傳統新聞媒體新聞時效性更強,而要解決這一弊端就要加強傳統新聞媒體的協作能力,而如何提高協作能力呢?毫不例外就是優化人員配置,傳統新聞媒體對一個新聞事件的報道是通過現場拍攝、文案編輯、記者采訪等部分,此流程“串聯”的形式,耗費時間太長,即使拿到了一手資源也不一定能及時的發布新聞。此時傳統新聞媒體應做的是“并聯”流程,優化資源配置,具體的可以讓文案編輯者隨同記者一起出現場,在采訪的同時完成新聞內容的編輯,更快更完整的將新聞發布,傳統新聞媒體在報道方向上相對自媒體而言還是更具權威性的,再加上新聞時效性的提升,傳統新聞媒體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自媒體的特點是“人人皆記者、事事皆新聞”,這種現象雖有傳播路徑廣的特點,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多而雜的井噴式新聞會讓讀者迷失在東家長李家短的雞毛蒜皮小事中,很難找到對自己有價值的專業的新聞。此時傳統新聞媒體要利用自身的權威性與專業性為讀者提供更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在第一時間為讀者奉上少而精的有效新聞,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傳統新聞從業者要時刻保持較高的專業素質與行業嗅覺,要對取景場地的真實性負責,要對文案編輯的客觀性負責,更要對新聞評價的公正性負責,只有不斷的提高新聞媒體從業者的專業素養,才能讓以上的種種能為可能,才能在自媒體的強大沖擊下,繼續保持傳統新聞媒體的特色持續發展。
上文中我們提到自媒體具有更高的可信任程度是不爭的事實,但自媒體傳播內容真實性的缺失也是顯而易見的,一些新聞事件的當事人為使大眾輿論站在自己這邊,不惜利用截取視頻、斷章取義的方式發布只對自己有利的新聞片段以博取大眾的同情,這種情況屢見不鮮,此時傳統新聞媒體要利用自己的權威性對自媒體新聞加以更正,具體的可以通過了解事件的真實性后尋找有力的證據,在發布新聞時不光發布新聞事件本身,還要對已發布的自媒體新聞進行點名更正,提升大眾信服度的同時完成傳播新聞的有效目的,當然,此種現象光通過傳統新聞媒體的更正是不可能一網打盡的,這還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加強對自媒體新聞發布的規范,這才能根治此種現象。
傳統新聞媒體給人的印象是老派的、墨守成規的,而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此種刻板的形象已經全然與時代發展不符,許多傳統新聞媒體也已經跟隨時代發展潮流,在保持原有新聞發布途徑的同時,增加了微博公眾號、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這種方式在保證了傳統新聞媒體權威性與真實性的同時拉近了與當代新聞受眾者之間的距離,當然要做到重塑形象,此種做法還遠遠不夠,傳統新聞媒體還要結合當代人關注點的轉變以讓受眾者喜聞樂見的形式將符合時代發展的新聞傳播出去,具體的可以通過讓傳統新聞媒體增設娛樂板塊以迎合年輕讀者需求等等??傊?,實現資源共享,利用互聯網重塑形象是應對自媒體沖擊的有效措施之一。
自媒體的發展對傳統新聞媒體的沖擊是不容小覷的,但不可否認的其也將促進傳統新聞媒體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進程,二者都有其必將存在的意義,傳統新聞媒體要做好應對自媒體沖擊的防范措施,才可以實現自媒體與傳統新聞媒體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