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媒介生態環境是指大眾傳播機構在運作管理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種整體氛圍,是由大眾傳播活動全體參與者的行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種習慣模式。”
社會經濟的大發展成為打造偶像的時代機遇,自從各大網絡平臺逐步崛起,為偶像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在偶像粉絲經濟市場爆發之下,偶像養成類電視節目有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與和更好的盈利空間。偶像養成類節目,從選手海選、包裝、互動和演出,《偶像練習生》可能不是一款常規化的娛樂節目可以比擬。
隨著時代的變遷,青年人的喜好也在不斷變化,社會的文化環境也與幾十年以前大不相同。如今的粉絲和偶像的關系發生也發生著巨大變化。粉絲群體成為了“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的最重要的支撐,所以任何娛樂的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文化環境,這使得偶像養成類節目的受眾群體不斷擴大。
2018第一季度的現象級網綜《偶像練習生》在本月初正式落下了帷幕,總決賽現場的超萬元天價門票、第一名蔡徐坤一人獨攬4764萬投票,大量的商業贊助,似乎都在顯示著這檔節目的與眾不同。從選手海選、包裝、互動和演出,《偶像練習生》可能不是一款傳統意義上的選秀節目可以比擬。與其他不同,這檔節目里會大量涉及選手日常生活和訓練的方方面面,大眾會看到素顏的學員進行大量重復而枯燥的訓練,會看到學員們因為違規被罰的情緒發泄,把偶像們跟進真實的暴露在大眾的視線中。在《偶像練習生》的偶像的命運寄托于的粉絲,明星導師只是對選手進行初期的等級評定和后期訓練指導,這也是大眾社會價值的體現。
偶像在一開始的定位就很重要,這檔《偶像練習生》是從國內87 家經紀公司旗下的1908 位選手中精挑細選出了100 位年輕的男性選手參加,這些準偶像大多數出生在1996-2000年之間,身高在1 米8以上,外貌年輕帥氣,這就意味著觀眾群體已經鎖定在了青年女性。這些女性觀眾以學生和剛參加工作的白領為主,年齡多在18-25 歲之間,她們最關心的細節也長尾節目組們創作編輯的重點。事實上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下年輕人的審美觀也隨之發生變化。《偶像練習生》正式迎合了這種需求。這是一個偶像時代,也是一個粉絲時代。只有偶像、粉絲和平臺們共生共長,才能成就一個爆款節目,《偶像練習生》也正是踩著這樣的浪而一炮而紅。粉絲的關注加上明星制作人、實力派導師和強大網絡平臺的共同推波助瀾,一擊命中了這個時代最需要新精神消費。
娛樂節目的內容才是創意的靈魂,我國的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需要在內容上還需要不斷創新。諸如《偶像練習生》雖然也有突破,但是還是在進行關鍵環節的模仿,如果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偶像養成節目的獨特之處,那么我們可能會在創作之路上越走越遠。創新是市場競爭中制勝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養成類節目在賽制的設置上需要更加新穎,擺脫傳統形式,展現自己的特色。對于粉絲的支持率數據,我們也要保證數據的真實,最終結果要使社會大眾認同。
偶像的后續培養與節目本身有著密切的聯系,偶像的地位能否長遠,決定了此類節目的生命力。面對快速發展的國內電視娛樂行業,偶像的養成與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正向的過程,需要多重社會資源整合,因此,偶像產業也要根植于我國社會文化之中,使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獲得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未來,我們要打造成熟的偶像體系,讓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獲得自身發展長久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公信力,傳播給粉絲們更多的時代精神和正能量,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也是新時代媒體傳媒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明白粉絲的關注的偶像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也是這個時代最需要新精神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