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師范大學
影視配音不僅包括角色配音,同樣還包括物體配音,其分別對應配音演員與擬音師兩種職業。因此,在談論影視配音的藝術化創作與多樣性表達時,應當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對于配音演員,其語言的感情與角色的貼合極為重要,即常說的“戲感”,而對于擬音師,其不僅要還原生活場景,通常還負責氣氛營造,需要進行更加專業的研究,在配音道具上可進行完善。本文將淺要探討影視配音要點,繼而分析其藝術化創作與多樣化表達的相關要素。
聲音彈性包括多方面內容,從大體上看,其主要內容為配音中的情感表達,其需要配音演員增強聲音的伸縮性及可變性,能根據角色情感變化調整自己的氣息變化,從而控制聲音的輕重緩急。聲音彈性的獲得可通過不斷的對比訓練,研究臺詞的情感,分析句子中的重音,如“你為什么在這里”這句臺詞,重音不同,其所表達的意思不同,而語音的輕重也會相應的表達出無奈、憤怒等情緒。因此,在進行影視培養的藝術創作時,應當注重聲音彈性的訓練。
聲音形象即通過聲音塑造人物形象,如老人的聲音相對來說比較滄桑,而青年人的聲音則相對中氣十足。影視配音可視為影視的二次藝術創造,在影視畫面的基礎上進行深化,從而可增進觀眾與影視的距離。影視創作中注重情節細節處理,相應的,影視配音的細節處理也十分重要,其聲音細節不同所塑造的形象也不同。
聲音與角色口型一定要同步,否則會使得影視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進行影視配音時應當加強對演員的研究,根據演員口型適當調整聲音的情感變化,聲與畫同步不僅需要節奏對應,其聲音與演員特性的配合度也十分重要。對此,在研究影視配音時,應當注重細節分析,增強配音演員與影視演員的交流。
影視多元化的發展也改變了演員分布格局,許多未經過專業訓練的素人進入影視行業,而專業演員也并非全面發展,其臺詞功底無法保證,這便凸顯了配音演員的重要性,其可彌補影視創作中的不足,通過具有渲染力的聲音調動觀眾情感,并可推動影視情節的發展。因此,在影視配音中,應當加強對影視情節的研究,注重配音連貫性,加強配音與情節的融合。同時,聲音也可以制造出視覺畫面無法制造出來的感覺,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影視配音并非僅限于人物配音,擬音師的專業化發展也為影視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我國著名擬音師魏俊華,其能將丟棄的塑料轉化成《紅高粱》中的百畝高粱地,也能通過一把椅子營造出《三國演義》中千軍萬馬的宏觀場景。因此,在進行影視配音時,可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注重配音與情節的配合,發揮影視配音的價值。
隨著影視的國際化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外優秀電影涌入國內,影視配音也肩負著文化交流的責任。因此,在進行影視配音時,還需注重語言文化的分析,分析不同語言表達習慣。例如,我國配音演員代表喬榛,其配音作品《魂斷藍橋》《葉塞尼亞》等在影視配音藝術創作上便融合了西方文化,畫面與聲音的配合顯得十分和諧。配音演員不僅是照本宣讀,其還肩負著情感表達與推動情節的作用。因此,在進行配音時,需處理好文化差異,通過多樣化的表達方式提升配音水平。
情感是聲音帶給觀眾最直觀的感受,在影視配音中,聲音情感也是重點研究內容。在此過程中,配音演員需要充分理解劇本。在此過程中,可加強配音演員影視創作的參與度,在進行劇本圍讀時,也可讓配音演員融入其中,增進配音演員與劇本的交流。在此基礎上,配音應當具有預示性,即觀眾能通過語言情感感知到電影情節走向。此外,配音演員也可將生活體驗融于配音當中,從而使得聲音更有渲染力。
例如,在神話體裁的影視中,其中包括了大量虛幻的角色,如饕餮、麒麟、大鵬等,這些角色的配音需要配音演員對配音對象特性進行深入分析,例如,麒麟這一神話角色,其在形象上和獅子、老虎有相似之處,在配音時可結合這兩類動物的發音特色進行藝術創作。又如龍,這一動物在外形上與蛇相似之處,因而在配音上,許多影視配音中都借鑒了蛇的發音特性。因此,在進行影視配音時,可從配音對象特性出發進行聲音創作。同時,也需考慮不同情況下,配音對象應當表現出的特性,從而提升聲音與配音對象的契合度。
影視配音作為影視創作中的關鍵部分,應當從影視情節、角色特性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在此過程中,可注重語言彈性、聲音形象的塑造及聲與畫的同步。對此,在影視創作時,配音演員需加強對配音對象特性研究,并分析人物情感變化,從而更好的進行影視配音多樣化表達。與此同時,也可深入分析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性,拉近配音演員與影視創作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