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縣廣播電視臺
曾幾何時,人們的餐后節目從看電視變為了刷手機、玩電腦。這種飯后娛樂模式的改變,不僅得益于互聯網技術和移動設備的快速發展,更折射出新型媒體對傳統電視媒體的巨大沖擊[1]。在新型媒體勢頭正猛的大環境下,電視媒體借助其優勢,實現自身與新型媒體的部分融合,不失為一種睿智的轉型路徑。
電視媒體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大規模進入我國尋常百姓家。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里,電視媒體一直是人們茶余飯后了解天下大事、增長見聞、消遣放松的主要方式。這幾年來,由于遭受互聯網技術和電腦、手機等新媒體載體的沖擊,電視媒體整體呈現出沒落的趨勢[2]。
電視媒體的逐漸衰落從各大電視臺越來越低的各種收視數據上可見一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電視媒體只能依托電視為載體,這就意味著電視媒體的機動性差,獲取電視媒體的訊息會受到空間地域的限制[3]。而新興媒體則方便得多,它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使人們只需要通過一部手機就能隨時隨地獲取各種信息,本文認為,這種便捷性是人們偏愛新型媒體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電視媒體的播放內容要受到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監管,因此,電視媒體的內容和形式與新型媒體的內容和形式相比,嚴謹有余,而趣味不足。對于傳媒受眾來說,在生活、工作壓力與日俱增的今天,像新型媒體中的惡搞、鬼畜一類的搞笑而又無傷大雅的媒體
內容明顯比電視媒體中歌唱政治主旋律的正劇具有更強的吸引力。趣味性不強,也是電視媒體在傳媒市場競爭中慘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新型媒體還未誕生之時,電視媒體雖有些許不便,但由于沒有同種類型的替代品,用戶也只能調整自身以適應環境。隨著新型媒體的誕生,用戶發現其不但具有電視的播放功能,還擁有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等特點,于是紛紛拋棄電視媒體,轉而使用新型媒體,造成電視媒體用戶,特別是年輕用戶的大量流失。
電視媒體高開低走的頹勢背后,隱藏著的是電視媒體從業者的行業危機,一些有才能、適應能力強的年輕人紛紛選擇跳槽進入新型媒體行業。從就業者的角度來說,見勢不妙,果斷另謀出路并沒有錯;但從電視媒體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說,年輕人才的出走無疑是給其困境雪上加霜。
電視媒體廣告收入銳減其實是電視媒體用戶流失的副反應。廣告商做廣告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人知曉并購買他們的商品,因此,用戶大量流失的電視傳媒不再是廣告商投放廣告的目標,逐利的商人追隨年輕用戶的腳步,將廣告投放到了新型媒體。于是乎,新型媒體在資本的幫助下,越辦越好,用戶越來越多,其用戶數量的驟增使新興媒體更能吸引廣告投資,繼而造成新型媒體越發繁榮,電視媒體越發衰落的惡性循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新型媒體搶人又搶錢的雙重夾擊下,電視媒體舉步維艱,轉型工作的開展迫在眉睫。本文認為,電視媒體既然想在夾擊之中走出困境,不妨求同存異,與新型媒體進行有機融合,規劃融媒體發展格局,將兩種媒體的優勢互補,共創雙贏局面。
電視傳媒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只使用電視作為傳播媒介,而作為播放器來說,電視又不如手機和電腦方便。因此,增加電視傳媒的載體,拓展電視傳媒渠道是電視媒體扭轉敗局的有效方法。那么,新增加哪種方式作為載體呢?湖南衛視給了我們答案。在眾多地方臺中,湖南衛視首先意識到了新型媒體對傳統電視媒體的沖擊,于是它率先融合電視媒體的播放內容和新型媒體的播放形式,創建開發了芒果TV,專門對湖南衛視的電視節目進行獨家網播。這樣一來,湖南臺的節目就實現了電視、網絡的全覆蓋,無論人們是哪種媒體的用戶,只要你想看湖南臺的節目,就繞不開湖南臺這個平臺,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和廣告商都牢牢被湖南臺抓住。
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信息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新型媒體大行其道的背后,固然有它自身的優勢因素,但也離不開運營者的大肆宣傳。在當前環境下,處于劣勢的電視媒體更應該撇下了“傳媒界老前輩”的架子,從故步自封中走出來,利用電視節目在新型媒體上的廣泛傳播,向新型媒體學習如何根據點擊率、播放量、觀眾留言、輿論走向來打造迎合觀眾口味和市場需求的新節目,在“混臉熟”和積累口碑的同時,打響自身電視品牌。
簡而言之,僅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新型媒體的誕生給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阻礙;但若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新型媒體的誕生也為電視媒體的轉型指明了方向并創造了條件。若能做到將電視媒體的播放內容和新型媒體的播放形式相融合,新型媒體運營的理念和電視品牌的打造相融合,未來,一定會是電視媒體與新型媒體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