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廣州510635)
汕頭市澄海區小型農田水利項目規劃在8個鎮內進行建設,涉及總灌溉面積2.61萬畝,受益人口5.6萬人,共改造渠道55.47 km,改造渠系建筑物6處,新建泵站23宗、改造山塘8處、新建水陂4處。主要建設內容為灌排渠道、水陂、灌排泵站、山塘、水閘、交通橋、人行橋等;工程實施后,項目區將形成較為完善的灌排工程體系,初步實現基本農田“旱能灌、澇能排”,使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
(1)工程施工點散、線長、面廣,覆蓋8個鎮區,管理工作地理空間跨度大。
(2)工程地域性較強,工程建設主要是在農村,農村協調工作復雜。
(3)工程季節性較強,農作物種植季節對工程進度影響較大。
(4)工程多建設在田間,農田交通道路狹窄,施工設備進場受限。
(5)工程建筑物形式多樣,具有規模小,標準低等特點。
(6)工程主要任務是灌溉,滿足灌區農田的灌溉需要。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建立系統工作前需要構思實施規劃,規劃從確定項目管理目標,識別項目管理范圍,組建項目管理機構及項目關系人,建立工作分解結構(WBS)及成本分解結構(CBS),明確組織分工(OBS),編制各階段工作內容,建立考核制度,建立資源分配計劃,并細化項目管理各個要點,如:合同管理、溝通協調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進度管理、職業健康及環境保護管理、驗收管理、風險管理等,同時根據合同約定的工期要求編制項目總進度計劃,使工程按計劃實施。
在項目管理規劃中,以合同為中心,緊緊圍繞合同約定的質量、進度、投資等目標全面深化,根據建立的WBS實施項目工作任務分解,有序落實好各項工作,工程過程采取動態管理跟蹤控制,質量管理常規工作通常采用PDCA循環方式管理(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在質量管理活動中,不斷循環以上4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完成,而是不斷循環的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一些問題,將成功的納入標準,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解決,這樣循環階梯式上升。特殊事項采用PTCA管理。進度和成本管理運用贏得值法分析進度偏差SV和費用偏差CV,從而全面推算工程進度及成本狀況和趨勢,進而采取糾偏措施,有效地控制工程的進度和成本,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縮短工期和節省成本,進度控制還需結合關鍵線路法(CPM)進行分析控制,使網絡進度計劃和工程預算有機結合起來,綜合分析及調整使工程發揮最大效益。
水利工程收尾過程主要包括工程驗收、檔案驗收、變更結算、完工結算、項目移交等。小農水項目根據國家相關驗收規范和要求完成工程的收尾工作。在檔案資料上,檔案資料由專人負責及時收集和整理,依據《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檔案管理規定》要求歸檔,始終貫徹竣工資料工作的規范性、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和系統性。在驗收工作上,依據《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驗收規程》及時完成各階段的工程驗收工作。工程結算上,依據施工圖紙、變更文件等,安排專業造價人員負責完成工程結算工作。在工程移交上,與業主單位和運行管理單位辦理正式移交手續,保證工程移交后有專人負責運行管理和養護,使工程及時投入使用,發揮最大作用。
根據本工程特點,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要點問題分析如下:
(1)工程布置。根據水工設計及實地調查,工程均屬原建設用地范圍內,不涉及新增永久征地,工程布置以盡可能利用原建設用地,減少因占地問題引起的糾紛、賠償現象發生。施工布置按照緊湊合理、方便施工、方便管理及節約用地的原則,結合工程渠線長,機電排灌站位置分散等特點,施工流動性大,生產、生活設施宜分散布置,在滿足施工要求的原則下,應盡量從簡。
(2)受灌溉用水季節影響。本工程主要任務是灌溉,從該地區水稻種植時節為:4~7月和7~11月為雙季水稻種植時間,農田水稻灌溉用水直接影響灌溉渠道施工。根據渠道及建筑物的結構設計、工程量大小等特點,結合受降雨和多種灌溉用水(如:農作物灌溉、水產養殖用水、蔬果用水等)影響,優先選擇10~12月的枯水期作為本工程渠道、建筑物的施工時段,利用枯水期黃金水利施工期和前期工作準備,全面展開施工作業面,使工程高效、節省成本、保證質量完成建設任務。
(3)工程實施矛盾較大進度緩慢。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主要是在農村,在進行農田水利工程施工時要保證工程沿線的道路暢通,盡量避免當地村民阻斷道路的現象,同時對施工材料的存儲場地應提前規劃協調,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需要臨時占用農民土地時,要及時委托當地村委和農民溝通好,以保障農田水利工程順利完成。
(4)施工交通路狹窄。工程部分渠道及建筑物工程量較小,對外交通不便,且修建臨時交通道路費用較高,因此施工時需考慮部分水泥、鋼筋、砂料、石料及渠道用磚等材料的人工轉運。農田交通道路狹窄,施工設備進場受限,二次倒運給施工進場帶來極大不便,可以利用現有機耕路作為場內施工道路連接各個施工工區及工點,部分新建臨時施工道路。
(5)施工過程干擾因素較多。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諸多干擾施工問題,如:建設期廠房圍墻阻擋材料設備進場道路、村委換屆土地分配問題影響施工進度、沿渠經過村莊村道牽扯到村民利益糾紛、泵站或渠道處因電纜柱占地問題與電力部門協調、渠道沿邊臨時建筑物拆遷等干擾施工進度。有經驗的施工隊伍可以預測存在的諸多干擾因素,利用內、外資源,尋找辦法,及時解決問題,把阻礙施工引起的損失減少到最低,以保障工程順利施工。
(1)建議業主單位在工程開工前整合各鄉鎮負責人成立一個管理水平高、運作效率快的工程建設指揮部,統籌協調工程建設與地方政府、村民之間的溝通,并為工程開工后提供無障礙施工條件奠定基礎。
(2)為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工程質量,建議業主單位在節假日期間,設立工地業主代表,協助施工單位辦理有關工程方面的各種業務。
(3)建議業主單位召集參建各方人員召開每周一次的例會,匯報施工進度及提出下一步工作計劃和措施。各方加強協調,加大現場計劃執行力度,相互學習好的施工經驗,取長補短,爭創優質工程。
(4)建議業主單位設置專人協調處理項目所在地的村莊關系,加強與各部門聯系,密切配合各參建單位搞好工程建設。
(1)應合理調配土方,安排均衡流水作業,節約機械和勞動力。
(2)選用具有先進功能的施工機具,提高工作效率。
(3)合理劃分項目,強化項目的技術資料管理,要求做到合同工程完工和驗收同步進行,以便于項目盡快投入使用,發揮效益。
(4)配備足夠的自動化辦公系統,充分利用電腦網絡的優勢,建立有效的聯動機制和項目監控系統,對項目進行全程的信息監控管理。
按照“誰受益、誰管理”的思路,工程建成后,實行分類確權頒證管理,落實管理主體,完善管理制度,確保工程產權明晰、責任明確、管護到位。從水源—輸水渠道—田間渠道—農田實現無縫管理。本工程建設維修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歸鎮級水利所和村集體所有。為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不再設專門的日常運行管理機構,管理上以受益鎮所在的水利所為主,受益村為輔。受益鎮水管所負責水利工作的管理、調度、協調,并對各村進行業務指導,各村用水戶協會負責末級渠系及村管渠系建筑物的日常管理維護工作。同時,建議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并賦予相應職責。農民用水戶協會的工作職責是組織完成本協會管理范圍內的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任務,與維修養護單位或個人簽訂維修養護協議,并督促檢查落實工程維修養護工作,確保所管理的水利工程安全運行,正常發揮效益。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農村抗御水旱災害、保障水資源供給和改善水環境的重要基礎設施,本工程的建設實施,極大地改善了灌溉條件,為該地區特色農業持續發展增添生機和活力,提高了農業抗御水旱災害的能力,為農業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1],促進新農村的建設,更好的服務三農,使水利工程發揮最大效益。同時,創新型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管理,最大限度發揮工程的效益,使農民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