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建筑學院
所謂的展覽建筑通俗來講就是其表面意義下作為展出某種展品的載體,具有觀賞意義。而何所謂數字媒體技術?簡答舉例來講我們日常所接觸的通訊網絡,電視傳媒以及計算機網絡等等都屬于數字媒體技術范疇,數字媒體技術可以將聲、形、圖、頻等結合,并建立完整的邏輯關聯,從而集成為互通有無的高度集合的信息系統。在數字媒體技術的影響下展覽建筑的空間設計也融合了數字媒體因素。本文,將通過探討數字媒體技術在展覽建筑中的應用以及數字媒體技術影響下的展覽建筑的發展走勢,從而提出展覽建筑空間設計策略。
傳統的展覽建筑只是一個個的空間集合,而注入數字媒體技術的展覽建筑可以通過改變分割形式實現同一空間多功能使用,也可以通過影像技術將建筑中融入符合建筑本身特色的媒體裝置,具體的:數字媒體技術可以實現熱源感應,當人體觸碰到墻體或者當人們經過某一空間范疇時會觸發材料顏色、透明度的變化甚至可以播放音樂、影視資料等等。數字媒體技術的注入使得冰冷的建筑有了多姿多彩的變化方式。
展覽建筑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肩負著講解、指引與傳播文化的使命,一般意義上的展覽建筑只能通過展板、展柜、布景箱以及指示牌等傳播展覽品的信息,而注入數字媒體技術的展覽建筑則可以通過人的五官來傳播,比如說某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紀念館通過數字媒體技術可以實現3D的歷史場景重現,從而加強人們的視覺感受,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數字媒體技術下的展覽建筑相對而言產品文化傳播的更為透徹,也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
上文中我們提到數字媒體技術可以將產品所傳遞的文化更直觀的傳播給人們,數字媒體技術還可以從“人”的角度出發,帶你去領略這所建筑所要表達的所有信息,例如在展覽建筑的某一個館內增設VR體驗技術,將館內所有產品錄入其中,讓參觀者以游戲的心態,足不出館體驗整座建筑的文化底蘊,再利用聲、光等特殊效果營造出不同的氛圍,激發參觀者的探險心里,以游戲的形式更輕松的傳播文化。
上文中我們所提到的數字媒體技術在展覽建筑中的應用,都要求展覽建筑在原有考慮展覽品尺寸以及人體尺寸的同時還要將數字媒體設備的尺寸融入其中,這里所提到的“融入”并非是能將數字媒體設備放入展覽建筑中而是在展覽建筑的設計中讓數字媒體設備毫不突兀的融進建筑特色之中,例如:某個展廳所應用的數字媒體設備是小型設備,只用于與參觀者互動,那么這個展廳的凈高一定不能高于5米,否則就會參觀者感到空曠與驚慌。只有將數字媒體設備完美的融進展覽建筑中才能讓當代的展覽建筑是一座具有完整性的、且有獨自特色的標準化建筑。
展覽建筑空間形態的選擇在原有的考慮因素上應加上數字媒體技術因素,作為一個合格的設計者,應將整座建筑最完美的狀態展現給世人,這也就要求展覽建筑在進行空間形態的設計時,要知道數字媒體技術所展示的產品所需要的空間是想對完整的,不能太過于瑣碎,且如果某個館內要同時展示聲音和圖像的數字媒體技術,圓矩形的空間形態所展示的效果要遠遠高于長條形或流線型的空間形態,若單純需要音頻的展館則更適合方正圍合的封閉空間,這樣更有利于聲音更有質感的傳播。因此,在設計展覽建筑的空間形態時要充分的考慮數字媒體技術的影響。
傳統的展覽建筑大多存在一個普遍性問題即建筑感太強,讓參觀者參觀展品時不能有設身處地的帶入感,這也是傳統建筑實體墻面所形成的圍合界面的弊端。在數字媒體技術的影響下,可以采用許多使空間界面透明化的新材料,如可變色玻璃、膜材料以及有特殊功能的天花板等,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圍合成展覽建筑的大體形態,另一方面可以作為數字媒體技術的輔助設備,為參觀者提供更真實的感受與體驗。數字媒體技術融入建筑空間界面的處理是展覽建筑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是數字媒體技術與展覽建筑最為貼切的融合。
建筑行業作為我國的支柱型產業,其發展狀況以及發展趨勢一直備受矚目,而每一次的科技創新都無疑會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從最開始的毛草房到通電通水的磚瓦房,從一開始的獨門獨戶到后來的萬丈高樓平地起,這中間都少不了某些科技產物的推動,例如電燈、電梯、玻璃、空調等等,建筑行業的發展旅程與技術革命的發展旅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重合的,而在新時代的今天,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必將會引進建筑行業的另一番精進與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