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藝術學院
對于自然主義的戲劇在演出形式上我們很難擺脫固有的設計思路,比如《雷雨》《茶館》等國內著名的戲劇,我們研究其舞臺設計上都是圍繞劇本環境展開的固有的三面墻設定,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設計師想要維持原著的還原性,同時追求設計上的新審美并不失去其傳統文化的理念確實需要克服諸多困難。
隨著觀眾審美以及文化素養的提高舞臺美術越來越開始受到多方面重視,很多設計師樂于挑戰現實主義的戲劇并在其中尋求創新。這需要更多技術的載入比如大量的多媒體、燈光、新興道具的配合。彼得·布魯克提到過,我可以選擇任何一個空間稱它為一個空蕩的舞臺。看似空洞實則是一種對于舞臺美術的詮釋,我們不能用固有思維去還原實際的真實場景,而是目的在于把觀眾和演員帶入到戲劇中去并把冰冷的舞臺爆發出情感與省層次的理念。舞美設計師在配合導演的需求下要更多的去理解劇本背后的空間藝術,通過感受戲劇大的氛圍來給舞臺定基調與框架,為舞臺做減法,而不是一味的堆砌。可以看到當今行業內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從視覺效果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故事性與極簡的設計語言。
在設計領域各個方面社會都提倡簡化,但是這種“簡即是多”的設計美學對于大部分觀眾來說仍是一種“非主流”的設計理念。先鋒戲劇在國內外始終在嘗試用最新的語言來表現舞臺設計。烏鎮戲劇節的戲劇演出是國內探索新戲劇表現形式的主導方向,他們不局限于結構主義的布景,有一些演出甚至走上了街頭。這與包豪斯劇場的創始人奧斯卡·施萊默曾經創立了今日劇場的演出形式大為相似,他們的演出走上街頭與建筑、街道融為一體,與觀眾互動等來表現新的戲劇效果。小劇場戲劇的演出形式也是先鋒戲劇的一種衍生物,小劇場能夠減少觀眾與戲劇距離并加強代入感還有參與度。先鋒戲劇在表現形式上有很多種,比如“時空交錯”“無場次”“多媒體配合”“跳躍性舞臺裝置”“解構型舞美裝置”這些元素在小劇場的配合下都會更顯出色。同時也確實構建了一種新的舞臺審美觀念。觀眾背帶到了新高度不在固有的尋求舞臺上具體的道具與環境。
約瑟夫·斯沃博達是“燈光與舞臺空間的魔術師”,他利用大量的多媒體技術和令人著迷的燈光設計來為舞臺美術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對于斯沃博達來說技術只是載體,他是一個藝術大師甚至是舞臺上的詩人,他的舞臺作平之中可以發現大量的象征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的元素,脫離了很大程度上的寫實布景,用詩意的語言去概括背景,在二維的平面上展示神奇的蒙太奇般的戲劇效果。斯沃博達開創性的利用了投影的技術,在他的《海鷗》《他們的日子》中利用多個屏幕和投影來表現舞臺背景和場次的更換,為戲劇的舞臺美術營造了一種夢幻且錯綜迷離的視覺效果。在燈光的配合下美輪美奐,空曠的舞臺中高聳的臺階,巨大的鋼鐵支撐物,錯綜復雜的帷幕,為斯沃博達的舞臺蓋上了一層難以捉摸的色彩。舞臺美術不在是單純的背景支撐而是整個劇院里最令人驚嘆的藝術品。
德國舞美設計師約翰尼·舒茨提到,如今在整個行業看到的舞美充斥著過分浮躁的視覺沖擊演出也過分的龐雜和雕琢……正如大師所說的,他的舞臺作平讓人驚嘆,空曠的舞臺上用四個鋼條憑空勾勒出的框架,而演員就在框架內進進出出,框內是話劇而框外是劇場。《動物世界》這出話劇很好的詮釋了舒茨的舞臺設計風格。受到歐洲舞臺的設計影響,舒茨的設計風格不在時支撐于三維結構內的舞臺設計而是獨立于任何一個平面的設計,演員的演出和登場在舞臺上一覽無余,鏡框的前半部分是演出后半部分演員變成了普通人開始卸妝甚至吃喝交流。在這樣的舞臺設計下觀眾除了感受演員的臺前臺后外更可以清楚的理解戲劇本身所表達的態度與感情。除此之外,舒茨一直在為自己的舞臺做著減法,不過不是盲目的追尋達達主義或者是極簡主義的難以捉摸的邏輯,而是用純粹的設計語言去表達最多的戲劇情感。
舞美設計里基礎的結構就是對于最基本戲劇的支撐,舞美設計的發展像現代社會的生活一樣去繁存簡,但是這不是意味著我們要可以去給舞美設計做減法而讓舞臺變的晦澀難懂。舞美最基本的作用是給演員準備足夠的發展空間,為戲劇留有更多回旋的余地,最后還要能夠升華戲劇給觀眾以視覺上美的享受。劉杏林教授的《陸游與唐琬》《青衣》的誕生可以說是打開了國內舞美的新思路。人們對于戲曲的固有認識便是舞臺中央的一桌一椅,演員左右進出場圍繞著桌椅展開。劉杏林大師的設計極其簡潔天幕通過投影是一輪明月,臺中貫穿左右的青瓦白墻前后沒有多余的層次但是給人以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震撼和贊美。這就是與脫離結構舞美做到的極致的簡潔,觀眾不覺得故弄玄虛即使是演員本身相信也醉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