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攀,張金瑩
(順義電視臺,北京 101300)
央視索福瑞的調查顯示,目前大多數生活服務類養生節目的受眾構成主要集中在45~54歲、55~64歲、65歲以上這三個年齡段,縱觀國內健康節目,形式和內容同質化嚴重,虛假信息以及被廣告裹挾的現象時有發生。健康節目必不可少,且隨著年輕人對健康的重視,健康養生節目的未來空間非常巨大。
從央級媒體的多個頻道到省級衛視以及地方臺,健康養生節目遍地開花。相比熱門綜藝節目,健康養生節目始終處于不瘟不火的收視狀態,但有相對固定的收視人群。欄目生命周期也相對長久。
1996年,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開播,開創健康節目直播先河?,F場解答觀眾熱線咨詢,直接體驗權威專家實時診病的效果,開播相當長一段時間廣受好評,觀眾參與度高,節目形式幾經變化,目前仍然在播。
1998年央視國際頻道的《中華醫藥》,開始了我國養生類節目的發端;將傳統中醫養生的觀念和常識融入其中,在海外受眾中產生強烈反響,目前仍然在播。
2009年北京衛視的《養生堂》開播,借助首都全國頂尖的醫療資源地域優勢,收視率一度達到4.53%,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收視神話。
2009年湖南衛視的《百科全說》突破社教類節目的風格,定位綜藝脫口秀形式,嘗試通過屏幕推出醫學的神奇和醫學界的神人,收視率達到1.53%,收視觀眾廣泛,是為數不多的健康類季播節目,播出季好評不斷,是一次新的嘗試。
2010年浙江衛視引進美國《奧茲醫生》的版權,打造了健康脫口秀節目《健康最重要》,形式不俗,服務意識濃厚,收視不俗。因各種原因目前已停播。
2013年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作為養生堂的衍生節目開播,定位年輕群體,與《養生堂》相互呼應,節目最高單期全國收視達到1.08%,多次位列國內衛視晚間同時段自制欄目的第一位,在健康養生類節目中擁有較高的收視率,目前在播。
《我是大醫生》是北京衛視首創的一檔以權威醫生主持團為核心的大型生活服務節目。節目首度將三甲醫院的專業醫生組建成嘉賓主持團,打造“醫生夢之隊”的概念,開啟了國內的健康服務類節目全新的主持模式。同時,欄目也在國內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醫學互動方式。打破了傳統健康服務類欄目的“訪談場”,充分運用化學、物理原理以及欄目自主研制出來的各種道具,將復雜的醫學知識通過精彩的互動,用活躍、直觀、綜藝的方式,準確展現健康奧秘。2016年,節目再次改版升級,在健康節目領域首次引入虛擬植入的高科技呈現手段,實現了同類型欄目的領跑。
《我是大醫生》在依托《養生堂》專家資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地域優勢,聯合北京市衛生局在全市三甲醫院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醫生夢之隊”選拔活動。最終,從北京市三甲醫院1000多名候選醫師中,選拔出三位兼具權威、帥氣、親切的男醫生,與北京衛視《養生堂》主持人悅悅共同組建“醫生夢之隊”主持團。
主持團角色定位:
1.權威紳士——李建平: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專家、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李建平紳士儒雅的氣質,極易俘獲中老年女觀眾的心。哈佛博士后的身份、篤定的表達方式、豐富的從醫經歷,讓他從內而外散發著可信任感和權威感。在《我是大醫生》的舞臺上,他是“醫生夢之隊”的“權威”角色。
2.男閨蜜——欒杰: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乳房整形與再造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具有中國“乳房之父”之稱。他有著幽默的表達、爽朗的笑聲、親切的形象、高超的整形技術。他是“醫生夢之隊”里的開心果,他關心女性觀眾的美和健康,他的角色是“男閨蜜”。
3.萬人迷——王成鋼:北京安貞醫院急診內科主治醫生、北京大學醫學院普外科博士。急診醫生的果斷睿智、男模般的身材、韓劇明星般的形象,決定了王成鋼在“醫生夢之隊”里萬人迷的角色。他特有的冷幽默,將與“權威”的篤定、“男閨蜜”的親和形成差異,令“醫生夢之隊”隊員各自的性格與表達多姿多樣。
4.養生達人——悅悅:BTV養生堂主持人。她是最有觀眾基礎的成員,3年的養生堂經歷為她積累了大量的粉絲,同時也給她帶來了無盡的養生知識?!段沂谴筢t生》依據悅悅本身的特點和特長將她塑造成為養生達人,顛覆她在《養生堂》中主持人的身份,給了悅悅更大的發揮空間,在這里她可以盡情展現自己本身的特質:可愛、性感、青春靚麗。
《我是大醫生》每期節目設置道具導演,配合節目主題情境利用道具將現代科技極致運用于節目中,以視覺的獨特,決定大眾的“初感記憶”。
節目充分利用3D互動的高科技呈現方式,構建了人體各個身體零部件的大量精確模型,保證了欄目組在各個選題上的應用。其中包括猝死瞬間心臟的變化、人類是怎么一步步變老的、隱藏在生活中的癌癥元兇是如何存在的等,《我是大醫生》為觀眾進行了視覺上的精確展示,把醫學中的一切奧妙和神秘,用3D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除了傳統的3D互動,《我是大醫生》大膽嘗試,結合虛擬植入的電視技法,不僅讓3D停留在屏幕里,而且實現了讓3D從屏幕飛出,真實呈現在舞臺空間上,與“醫生夢之隊”完成現場互動。如3D虛擬心臟飛出屏幕,落在醫生手上,依據醫生講解變換跳動姿態;利用虛擬技術醫生進入人體組織,詳細講解病變過程與發病細胞樣態。
《我是大醫生》目標受眾:30~55歲的中青年觀眾,力爭吸引30歲以下的青年觀眾。在收視率表現上一路高歌猛進,節目最高單期全國收視率達到1.08%,多次位列國內衛視晚間同時段自制欄目第一位,成了晚間健康類節目的收視冠軍。曾榮獲“2014年度全國十大創新民生欄目”獎;“2013—2014年度兩岸四地最具創新力電視欄目”生活服務類大獎;在2014年第七屆廣電總局下屬《綜藝》評選中,斬獲“年度健康服務類節目”大獎和2015年度衛星頻道財經生活類欄目十強等一系列獎項。
目前包括《大醫生》在內的大多數節目最大的瓶頸就是選題的進一步擴展。因為醫學領域雖然可以講的東西很多,但是觀眾感興趣的點卻很單一,主要就集中在三高、減肥等話題上,而一些醫學前沿領域的選題還沒有廣泛關注度。
目前,我國眾多的健康養生電視節目表現形式十分雷同,缺乏有新意、多樣化的表現手段。往往是專家講座或者主持人與節目嘉賓一問一答的灌輸式表現方式,很容易使節目顯得沉悶乏味、難以理解,使節目受眾失去興趣和積極性。
目前,我國幾乎所有的健康節目都是在白天或晚上十一點以后的非黃金時段播出,節目覆蓋率比較低。一方面,如今的電視媒介競爭激烈,18∶30—22∶00 的黃金時段基本上被電視劇、娛樂節目等具有強大廣告號召力的電視節目占據。與這些節目相比,健康類電視節目仍然處于“弱勢”地位。即使是《我是大醫生》這樣的欄目也只能避開這一黃金時段,但由于《我是大醫生》欄目具有良好的制作水平和優秀的受眾口碑,該欄目反而提高了北京衛視非黃金時段的節目收視率,從而促使該節目的播出時段不斷向黃金時段靠攏。
絕大多數健康養生節目將目標受眾鎖定為中老年人群。《我是大醫生》吸引了青年收視群體,但在全國眾多數量的健康節目中這種拉動還是杯水車薪。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社會大眾對健康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中國行業研究院的調查數據表明,在我國15歲及以上調查人口中,有近一半的人能自己主動獲取與健康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其中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就是大眾傳媒。
因此,傳播媒體只有正確把握社會發展的趨勢,針對不同的受眾人群進行目標細分,制作不同的健康節目,并形成專業化的健康傳播頻道,才能真正有效地傳播健康信息,促進大眾健康素養的提升。
健康傳播的獨特性在于要求傳播者的權威性、傳播信息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傳播方式的易懂性和傳播渠道的多樣性,打造品牌化健康養生節目是首選方案。一些不經查實的虛假信息和有利益鏈條的廣告宣傳要堅決杜絕。未來的健康養生節目內容將力求達到精準、前沿。
健康節目的模式越來越新穎。健康節目將會打破傳統的訪談場,在節目中融入更多更先進、科技感更強的電視呈現手段;在節目中有效地融入青年人感興趣的體育、舞蹈、藝術等元素,以便實現拓展青年的收視群體;或記錄或體驗或參與的節目形式更有利于傳播……如《百科全說》的節目定位和綜藝脫口秀形式、《我是大醫生》的“高科技+主持夢之隊”的創新形式也給對未來的節目有所啟發,和健康養生相關的一些紀實類節目初露鋒芒,為健康養生類節目開辟了完全不同的一種新視角,如醫生紀實類節目《生門》收視率節節攀升也說明了觀眾對關乎健康關乎人性的關注。
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它憑借其優良的互動性、補償性特征和人性化的服務影響著傳統媒體。“互聯網+”的思維之下,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醫療資源,從單一媒體的傳播思路轉向全媒體、融媒體傳播思路,利用融媒體優勢全方位構架節目。電視健康養生類節目的信息傳播必須充分、有效地利用多種媒介,合理地策劃媒介組合,才能夠在節目與受眾之間建立起一種持續、穩定的交互關系,達到健康養生信息有效傳播的目的。
在互動的基礎上重新構建受眾的新媒體體驗,如開設觀眾聊天室、短信俱樂部、專家在線答疑,以及相關產品銷售的互動服務。在功能上可以開發出診信息、在線診療、掛號服務、繳費服務、互動參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