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強 安徽省蒙城縣廣播電視臺
在傳媒領域里,媒介融合可謂是一場里程碑式的革新運動。傳媒領域的形式、模式、格局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由于新技術、新媒體的發展和進步都在不斷地刷新著媒體行業的內部媒體競爭力量的差距,對傳統形式的媒體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廣播電視作為傳統媒體形式的主導角色,想要在新媒體日益增強的形勢下繼續贏得這次競爭并保持自己的主導地位,就必須調整和優化自身的發展戰略。充分了解媒介融合的新媒體現狀、國內外先進的媒體技術及其發展經驗,并結合自身形式特點做出相應的調整,轉變發現策略,從而提升自身輿論引導能力、重拾媒體主導地位。
首先是廣播電視輿論所引導的群眾數量在減少。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應用,各類網絡平臺已經逐步取代了廣播電視的輿論引導地位。我國的網絡平臺的使用者的數量和規模一直在不斷的擴大,絕大多數人會選擇通過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來閱讀、觀看新聞事件,而非傳統的廣播或者電視的媒體形式,這對于廣播電視的新聞量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由于大眾媒體的輿論引導力量是不可小覷的,但就目前情況來說,廣播電視的接受者多為中老年人,而新媒體的受眾則是年輕一代,年齡的差別也帶來了輿論引導效果的巨大差異[1]。
其次是廣播電視輿論引導的方式過于落后導致其地位和影響力下降。在新媒體形式盛行之前,廣播電視一直作為社會輿論引導的主要渠道,廣播電視的基本理念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宣傳內容也大多是社會主流的意識。但在新媒體廣泛流行之后,就形成了兩個輿論中心的局勢,目前來說,廣播電視的方式過于落后,其中心地位是一直處于劣勢的。相反,網絡平臺的信息傳播速度快,并且群眾可以隨意發表言論,而廣播電視現在是無法達到的。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呈現出多樣、新奇、快速等特點,迅速成為了輿論受眾的討論實時的主要陣地。相比之下,廣播電視的方式陳舊、更新速度緩慢,無法滿足輿論受眾的獲取信息的需求。
最后是廣播電視輿論引導的環境受到了影響和破壞。在新媒體形式的迅猛抨擊下,廣播電視輿論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網絡平臺上,網絡輿論受眾可以不用實名登記,并且可以利用這個無真實身份的虛擬平臺隨意發表言論,出現了很多意見領導者的虛擬角色,導致很多非正確地意見和言論成為了主流,對廣播電視的官方觀點和言論進行抨擊,這極大的影響了廣播電視的輿論引導的環境和范圍[2]。
第一,針對廣播電視的現狀和特點,建立并完善有關法律制度與政策規定。利用政策和法律的約束性手段,增強廣播電視傳播的信息資源的可靠性和官方性,使其輿論引導能力得到相應的支持和保護。另外,在市場規章制度上,政府需要利用政策的影響力來促使廣播電視輿論引導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有了政府的政治性引導和市場的經濟性支持,廣播電視自身就必須做到使信息資源更加準確、有效、真實,加強黨和政府的管理機制。
第二,充分認識廣播電視的自身性質,推動廣播電視的產業性發展,這不僅能夠改變其輿論引導能力,還能促進其經濟效益的提升。同時,重視廣播電視的內容,假如廣播電視過于高揚政治性宣傳,那么在媒介融合的新媒體形式下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和沖擊。因此,廣播電視必須注重平衡政治與其他因素之間的比重,明晰廣播電視的基本性質,牢抓廣播電視的內容要求,推動廣播電視產業化、現 代化[3]。
第三,利用現代化技術的優勢,擴展廣播電視的傳播途徑。比如,建立完善廣播電視的相關網站,在新聞題材、新聞形式、運營人員上逐步做到專業化。另外,利用現代電子設備來提升廣播電視的受眾數量,科技的發展使得手機的使用率相當高,很多人利用手機來觀看電視和閱讀新聞等,利用微博、微信等社會性媒體來傳播、放映廣播電視節目,充分的與新媒體形式相結合,為廣播電視受眾提供一個更加快速接受信息的渠道和平臺。
綜上所述,我國社會經濟在不停地發展,廣播電視行業也在向快速發展方向邁進,由于媒介融合的新媒體格局,傳統的廣播電視模式和傳播形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因此為了廣播電視媒體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和進步,必須利用媒體形式的此次革新進行自身的變革。才能夠提升輿論引導能力,保持其媒體行業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