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19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講話指出:“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不僅深刻地概括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也高瞻遠矚地指出了五四精神的現實意義,給我們新聞出版界進一步明確了輿論導向。
愛國主義是五四運動的核心。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索,是民族尊嚴和民族獨立受到威脅和欺凌,激發了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點燃了青年學生的愛國火焰。也正是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促使社會各階層廣泛參與。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感召和激勵著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團結奮起,共同抗擊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的壓迫,共同面對前進道路上出現的種種困難,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準備和組織準備,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起點。
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愛國主義是中華文明呈現強大生命力的思想基礎,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這種愛國的優良傳統已經凝聚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在中國歷史上,這種愛國意識不僅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成為保衛民族獨立、捍衛民族尊嚴、促進國家富強的巨大精神力量,它鼓舞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前仆后繼,成為推動民族奮進、祖國振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弘揚愛國主義就要堅持愛國和愛黨統一。歷史和實踐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才能領導人民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改革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樹立了崇高的威望。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中始終為維護祖國統一、代表人民利益、為人民謀幸福不懈探索和努力奮斗。
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的美好生活才有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使黨內政治生態發生了極大變化,清廉的政治生態使新時代黨群關系煥發出新的氣象。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世界驚嘆!
弘揚愛國主義就要堅持愛國和愛社會主義的統一。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使中華民族擺脫了任人宰割的歷史命運,擺脫了國家四分五裂的境地,贏得了民族的獨立和尊嚴,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堅持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統一,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必然要求。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愛國主義在新時代的集中體現。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爭取民族獨立、反抗民族壓迫、尋求民族復興的道路上進行過許多嘗試,實踐證明,復辟帝制、代議制、總統制等都無法在中國社會大地上扎根、發芽、生長。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選擇,是引領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走向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之路。
新時代只有將弘揚五四精神,弘揚愛國主義,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高度統一,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現代化道路健康發展,才能消除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才能在對外開放參與全球化過程中,使中華民族的利益得到保障,使中國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青年人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應當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樹立遠大理想,樹立家國情懷,勇于擔當,勇挑重擔,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養,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擔負起時代和人民賦予的責任和使命,永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