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 《今日中國》雜志社
我國的扶貧項目已經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歷史,過去的“粗放式扶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貧困地區成功“摘帽”,但分配不均等諸多情況,限制了扶貧質量的提升。“精準扶貧”貴在“精準”,所謂精準在于扶貧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位、因村派人、脫貧成效等均需要精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為了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提出兩個百年計劃,其一,2020年之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二,2050年之前,將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強國,在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后,對一個百年計劃進行提速,旨在2035年之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在此之前,首先需要解決貧困地區的溫飽問題,實現小康,然后才能逐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當前,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但在部分貧困地區貧困發生率依然很高,所以,“精準扶貧”勢在必行。如四川省涼州市,是一個極為貧困的地區,當地很多群眾依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廣東佛山對其進行“對口扶貧”,大力號召社會各界,對涼山州進行精準幫扶,經過努力,該市3000 多戶居民住上了安全的房屋,看上了彩色電視,且各項補貼、建檔立卡等為當地居民的實現了生活保障。
“精準扶貧”的精準性至關重要,在進行扶貧時,要深入扶貧對象的生活,了解其實際情況,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扶貧。據調查統計,我國貧困片區14 個、貧困縣接近600 個,而貧困村則更多。在這些貧困地區,均體現出基礎設施不完善、人均收入極低等。如在湖南省永州市的江永縣勾藍瑤寨,該村屬于少數民族瑤族的居住地,該地區景色優美、空氣清新,但該地區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貧困地區,人們的溫飽是一個大問題,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帶動下,全村成立了旅游公司,且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該村利用了“互聯網+旅游”的方式開展了當地特產的銷售,經過全村人的協同努力,終于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中國幅員遼闊,貧困地區分布不均,貧困人口眾多,貧困原因也大不相同,“精準扶貧”講究精準、有針對性。如貴州省畢節市,該市大部分區域均屬于貧困地區,人均收入微薄、交通極為不便、各區域村民到縣城需要走長時間的山路,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推動下,恒大集團與2015年開始對畢節市的貧困進行了援助,在該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打造了西南地區的蔬菜瓜果基地與肉牛養殖基地,解決了全市8 萬人的就業問題,形成了“供、產、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
其次,2017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戰進展較好的一年,阿里巴巴集團作為網絡金融領域中首屈一指的企業,開展“互聯網+脫貧”的全新“精準扶貧”模式,計劃在5年內投資超過100 億元,建設重慶奉節、云南元陽、甘肅禮縣等10 各電商脫貧示范縣,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幫助脫貧,據估計,該項目在2020年之前可以幫助10 個地區的1000 萬人脫貧,達到初步小康的水平。除此之外,我國的“精準扶貧”項目還獲得了其他多家優秀企業的幫助,如中國民生銀行開展的構建“六位一體”精準扶貧體系、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打造美麗分享村莊,聚力脫貧攻堅戰”、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的萬畝茶苗成錦繡,千家茗品慰初心等。在“精準扶貧”項目的推動下,我國脫貧攻堅戰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相信在2020年之前,一定能交一份滿意的答卷[2]。
其實,“精準扶貧”不僅為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貢獻,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國際話語權。自“精準扶貧”項目開展之后,該項目就獲得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雖然其他發達國家的貧困情況不如我國嚴重,但依然較為嚴重,其可以通過經驗的借鑒來解決其他國家的貧困問題。“精準扶貧”項目打破了傳統扶貧方式的界限,創新了扶貧方式,推動了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3]。
“精準扶貧”是我國現階段必須要經歷、必須要完成、必須要優質的關鍵性項目,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該項目于2013年提出,致力于2020年全面完成,讓全國所有貧困地區生活水平整體提高。“精準扶貧”可以幫助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升軟實力,使我國在世界的話語權進一步的提高,對未來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