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再生
摘要:我國書法與繪畫具有悠遠的民族藝術風格,稱得上藝術珍寶。書畫裝裱是一種獨特的傳統裝潢工藝,在書畫藝術不斷發展的現階段,書畫與裝裱之間相輔相成。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書畫裝裱是我國書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書畫特殊的展現方式。我國書畫在不裝裱的情況下是不能直接用以展示的,作品本身只是一個半成品,需要在裝裱之后才能將書畫作品的藝術性整體地表現出來,同時裝裱也為書畫增光添彩,提高書畫藝術性與觀賞性。
關鍵詞:書法裝裱? ?裝裱品式? ?藝術性? ?觀賞性
中圖分類號:J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2-0036-03
我國書畫裝裱工藝的發展同書畫自身的發展具有密切聯系,“師猶父也,為人子者,不可不知醫;寶書畫者,不可不究裝潢”。一直以來,書畫裝裱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而獲得完善與豐富。人們按照畫心的大小和不同張幅以及懸掛式擺放的不同環境,把書畫裝裱成主軸、鏡片、手卷及冊頁等不同品式。裝裱工藝由于裝裱品式有所不同也各有差異,但是其基本工藝技法依然有相同的目的,那就是使書畫通過裝裱而成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賞心悅目,進而使書畫珍品得以永久保真而流傳于后世。
一、書畫裝裱工藝形式
我國書畫裝裱形式大致可以劃分為片、卷、軸及屏。這種根據畫件形體規定裝裱的樣式也被稱為裝裱形制,不同的裝裱樣式又被稱為形式,書畫的畫心的大小與裱件的用場決定了其裝裱形式。
(一)手卷
手卷是國畫裝裱中的一種橫幅形式,主要是因為可以握在手中順序打開觀看而得名。卷也就是指裱成橫長的式樣,放在案頭方便邊卷邊看的。手卷裝裱形式有套邊卷、轉變卷及撞邊卷三種形式,盡管裝式有所不同,但是其規格基本相同,其整體結構主要由畫心、引首、天頭、拖尾及隔水與副隔水等部分構成。天頭是用來保護和裝飾畫心,引首是用來題手卷名稱,拖尾是預留給鑒賞者題詞。為讓天頭、引首、拖尾及畫心有條不紊,增添美感,需要有一條相隔的鑲條,也就是隔水和副隔水。
(二)對聯與屏
對聯也被稱之為楹聯和楹貼,主要是用于懸掛于中堂畫兩側的字畫,能夠文情并茂,起到寄意于物的效果。在書法裝裱成對聯之后,不僅可以起到裝飾的效果,還可以給人以美的感受。由于我國書畫藝術是一種廣為流傳的傳統形式,對聯主要是兩組字數相等的對子組成,對聯形式對仗工整,內容相連,其裝裱的規格與書畫作品是相同的。對聯裝裱講究上下聯在寬窄與長短、顏色與材料等要求一致。
屏也有屏口與屏扇的稱號,它是一種在房內用來遮擋視線的起到裝飾的實用物。其正面用來粘貼絹畫,在絹畫畫心處有畫綾起到裝飾作用,排列懸掛在一起,裝飾墻壁的被稱為屏條,在元朝時期也被稱為“墻皮畫”,而這種話則是由壁畫逐漸演變而來的,并被稱為“墻圍子”。另一種通景屏還有集景屏之稱,主要是起到裝飾墻壁的作用,分別在畫心的左右露出一線。對于部分特殊規格的畫心,對屏的尺寸要求較靈活,主要通過偶數形式的多幅畫組成,構圖與意境將其形成一個整體的藝術品,使用這種方式來裝裱大型的山川河流等類型的風景畫,可以呈現極為壯觀的藝術效果。
(三)立軸與鏡片
立軸也有條幅和掛軸之稱,通常按照書畫作品的長寬比例,將特別窄的稱為“琴條”,通過將比較窄但是體現形式較修長的稱之“條幅”,而懸掛在廳堂中央的較大的立幅則被稱為“中堂”。根據顏色能夠劃分為一色裱、二色裱及三色裱;根據使用材料可以分為絹裱、棉裱以及半紙半綾裱;此外還可以根據時代與書法的特點分為清裱和宋裱。鏡片也被稱為鏡心,就是將書畫作品放在裝飾板上或者鏡框里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具有較廣的用途。
二、我國書畫裝裱工藝
(一)宣紙裝裱工藝
古語有云:“裝潢者,書畫之司命也”。傳統裝裱工藝有“一色裝”“二色裝”及“宣和裝”三種形式,這三種形式的裝裱具有色澤高雅、歷久常新的特點。盡管現代裝裱工具更為先進,但是裝裱品種缺少變化、顏色單一,例如由于機器制作出來的黑漆軸頭做工不夠合理和精良,就對畫面美感產生直接影響。所以,這對裝裱師的審美悟性以及審美理論具有一定要求,裝裱師需要根據畫心的具體情況使用相應的方法來改進裝裱方式,使畫面更具藝術美感。
在實際裝裱時,因為裝裱品種較多,操作時需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粗心大意,在《小兒畫譜》中有特別提醒:“裝潢非筆墨家事,而俗手每敗壞筆墨,不可不慎”。裝裱者在裝裱之前,需要認真查看裱件的品質,根據不同品質使用不同的裝裱方式,不可以匆忙了事,從而導致出現暈墨或飽墨問題。同時,為防止出現這種問題,需要在操作之前,注重合理選擇托紙,同時確保托紙和畫心的質地、厚度、硬度和天地頭方端裱料的匹配程度。在托心上需要重視手法的變化。托墨色比較重的畫心,需要避重逐輕,其中的輕重緩急全需要裝裱者長時間的感受和經驗。用漿水行刷,水多落筆要輕二行筆快;水少落筆則重而行筆較緩。行刷需要做到不薄、不滯、不澀以及不膩。如果拖拉不爽快,在一個點上徘徊,就會導致紙張破裂。同時,托心過程中,還需要確保案子、托紙、排筆、棕刷以及漿水等物品的干凈。其次,手感在鑲畫時也尤為重要,手法過松會出現“荷葉邊”問題,手法過緊會出現“互卷”問題。鑲方和畫心薄厚、色彩以及內容等方面也要相符。畫心的復背不可接紙,如一定要接,接口不能在人物臉部,需要將接口隱藏在花草樹木等處,也被稱為“藏拙”處理。裱料接口不能和復背重合,不然在裱件會在繃干之后接縫處容易出現崩開現象,從而破壞畫心。裱件下墻后,砑光前還需要認真檢查背紙是否干凈,從而及時清除干凈雜質,避免砑光損壞背子與畫心。
(二)畫心托裱工藝
針對中堂、條幅以及對口而言,大約有托、方裁畫心、鑲邊、回邊、折粘、覆背、貼屏、簽紙、上下墻、裁剪度邊、搭配天地桿、裝軸頭、栓繩、栓細帶等十五道裝裱工序。以托為例,托的傳統工藝技法都是把畫心背面托上一層宣紙,主要是為了增加畫心的厚度。所以一般背紙也有“命致”之稱。要想完成畫心托工序,裝裱者還需要具備獨到的手上功夫和慧眼,欲速則不達。也就是說托工序要托出“直托”“飛托”以及“復托”。在畫心、畫面以及素描完成之后,墨跡穩定的畫心就可以用來直托,墨容易脫化,或書畫有補綴以及畫心具有較大漲性就可以采取“飛托”,對于畫心墨脫化較嚴重的和托片漲性較大且容易變形,就需要使用復托工序。總之,裝裱者需要根據畫心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裝裱方式,做到駕輕就熟,從而起到“三分書畫,氣氛裝裱”的作用。
(三)繡品轉變工藝
繡品托法和一般的熟宣與生宣畫的托法有所差異。裝裱者首先需要明確繡品底料是什么質地,再根據底料質地來選擇不同的背紙與用漿。一般而言,例如《清明上河圖》這種較為均勻而且畫心滿的繡品,采用皮紙來托心就行。而像《五牛圖》與《吉祥富貴》這種畫面不勻,畫面整體篇幅較空的就用宣紙托。繡品托心最好是在繃子上進行,這樣主要是為了不使繡品畫面變形和拋線。在托心之前需要調整好繃子上的畫面,去除背面多余線頭及雜物,端正印章,梳理線頭,避免線頭受濕后顏色暈到畫心正面而破壞畫面。在托好心紙之后,必須用干凈物品將繡品心面擦拭一次,擦去針腳處多余的漿水,以免晾干之后畫面出現花斑問題。在刺繡作品繃子托好之后,下繃子時需要把刺繡作品背面打濕,用棕刷排實之后在上墻,讓刺繡作品具有恢復期,從而可以和鑲料保持伸縮一致。
三、結語
總之,書畫作品只有經過裝裱才能算成品,才能加強自身藝術性,還可以有效保護自身,起到流傳后世的作用。裝裱者在對書畫進行裝裱時必須依照裝裱的順序,使書畫作品充分展現中華民族積極向上和藝術精品。在歷史上,出現過大量的書畫藝術家,在他們的艱苦創作之下,為后世流傳下來了許多藝術作品。隨著書畫藝術的不斷發展與我國科技的進步,裝裱工藝也獲得了更進一步的完善,這為我國書畫界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石海淼.淺析中國書畫裝裱[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251-252.
[2]朱純軍.論中國書畫裝裱藝術在室內環境中的作用[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5):218-220.
[3]曹晉.追溯中國書畫裝裱的起源[J].理財:收藏,2016,(05):18-23.
[4]石霞.淺談中國書畫裝裱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7,(08).
[5]顧春華.基于絲綢紋樣對中國古書畫裝裱絲綢織物年代的研究[J].藝術設計研究,2018,(02).
[6]彭慧萍.兩宋宮廷書畫儲藏制度之變:以秘閣為核心的鑒藏機制研究[J].2005,(01):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