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敏
優(yōu)秀古詩文如一道道營養(yǎng)豐盛的美味,滋養(yǎng)著我們的心靈,陶冶著我們的情操。然而,古詩詞因“詩無達詁”而難以教授,中職生由于語文基礎較薄弱而難以吸收傳統(tǒng)古詩文的精髓,也無力承擔起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筆者認為,開展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不能設定固定的教學形式,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無論是誦讀、表演還是歌唱、編故事,只要學生喜歡,教師都可以拿來開展教學工作。
一、情景再現(xiàn),引導學生樂學、知禮、立志
中職生由于長期被忽略而缺乏學習激情和動力,他們渴望得到關注和肯定。任課教師應該把目光投向?qū)W生,更新古詩文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置身古詩文描繪的情境,感受古詩文的魅力。為了讓學生享受被關注的愉悅,感受合作的樂趣,體驗閱讀的喜悅,也為了豐盈學生的情感世界,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教師可以把學習的權(quán)力交給學生,自己做指引方向的領路人和提供有效信息的“資料庫”。
在講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時,筆者把學生以5人為單位分為一組,每一組自選出一人扮演“孔子”,其余四人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學生分角色研讀“自己”的志向。教師不再設置問題,而是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小組內(nèi)部討論解決,有疑惑的地方再舉手咨詢,教師隨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同時,小組之間也彼此交流,讓各個小組的相同角色探討自己的角色扮演感悟,比如8個小組的“孔子”一起討論孔子的理想,8個“子路”一起探討子路的志向和性格。教室里不再有學生走神、低頭玩手機的現(xiàn)象,學生都在努力感悟古詩文的魅力,抒發(fā)自己的見解。小組展示時,筆者請“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華”依次登上講臺為大家暢談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最后邀請“孔子”來點評弟子的志向和性格。有同學說:“曾皙所描繪的和諧美好的春游圖景,乃是社會大同的縮影,是禮治的最高境界,體現(xiàn)了儒家的政治理想?!苯處煷藭r再向?qū)W生點出孔子的理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這種情景再現(xiàn)式的教學方法讓整個課堂充滿了瑯瑯書聲、熱烈的討論聲,同學們在切磋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禮讓他人,懂得了立志的重要性。
二、重讀經(jīng)典,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量
詩歌有很強的意境美和畫面感,如果只是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教學,不但會消磨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而且會破壞詩歌的意境,使詩歌變得索然無味。品味詩歌文字背后的情感,體會詩歌的內(nèi)涵,才是學習詩歌的正確方向。中職生沒有升學的壓力,有時間去仔細理解詩歌蘊含的情感,把握詩歌的主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重讀詩歌、演繹故事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詩歌的魅力,點燃他們的學習激情。
《靜女》是《詩經(jīng)》里的一首愛情詩,敘述青年男女約會的場景。我在講解的過程中,沒有逐字逐句地翻譯,而是借助學生情竇初開的年齡特點,把學生以3人為單位分成若干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在讀完詩歌后寫一篇小故事。在動筆之前,我鼓勵學生放飛思緒,把這首詩歌改寫成一個愛情故事,情節(jié)不限,字數(shù)不限,但是不能刻板地翻譯詩歌。同學們熱情高漲地編排故事,有的同學將其改寫成了喜劇,有的同學將其改寫成了悲劇,上課從不抬頭的竟然將其改寫成了情節(jié)復雜的穿越劇??粗@一個個充滿想象力的故事,筆者內(nèi)心激動不已。誰說中職學生不能激揚文字?
這種沒有刻板翻譯,鼓勵學生重新演繹的教學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內(nèi)在創(chuàng)造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體會到了詩歌的美妙蘊藉。
三、吟唱經(jīng)典,助力學生品味詩詞意境
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钡拇_,音樂具有一種無形的魔力,能穿越千年、橫亙?nèi)f里,令無數(shù)人為之傾倒。古詩詞本就與音樂有著很深的淵源。而我們的學生又偏愛音樂,與其強迫學生去死記硬背,不如投其所好,借音樂打通學生走進古典詩詞的大門,讓經(jīng)典真正傳承下去。
(一)邊聽邊唱,享受經(jīng)典
第一次看到央視綜藝節(jié)目《經(jīng)典詠流傳》時,筆者豁然開朗,是啊,我們的課堂也可以唱起來,讓古詩詞鮮活起來。學生們天天拿著手機聽歌,課本里的這些詩詞就是最經(jīng)典的歌詞,為什么不能鼓勵學生去聽去唱呢?于是,筆者在講《琵琶行》的時候,上課前先讓學生聽奇然和沈謐仁合唱的歌曲《琵琶行》,歌曲除了流行音樂的元素,還有傳統(tǒng)的戲曲唱腔。學生覺得歌曲好聽卻不知道是什么歌曲,便向我詢問歌曲的名字。我順勢告訴他們:“我們這節(jié)語文課就學這首歌?!币还?jié)課下來,課堂上沒有一個偷懶的學生,都在專心致志地傳唱古詩,下課鈴響了也沒聽見?!斑@篇《琵琶行》聽著歌曲旋律唱20多分鐘就會背了,原來背誦古詩可以這么輕松有趣?!毕抡n了,學生們還在意猶未盡地議論著。
(二)一吟一誦,暢敘幽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優(yōu)秀古詩詞是文人墨客心理情感的宣泄,讀者以清晰準確的聲音,飽含深情的語調(diào)來吟誦詩詞,則能快速感悟文字背后的情感,更好地體會詩詞的意境。
筆者經(jīng)常利用語文課課前的幾分鐘給學生播放名家朗誦視頻,比如喬榛朗誦《蜀道難》、胡樂民朗誦《將進酒》的精彩畫面。同時,筆者也積極輔導學生參加國學經(jīng)典朗誦,比如晉成同學朗誦李白的《將進酒》時,把李白的狂傲灑脫演繹得淋漓盡致,賈豐菲同學將李清照的《聲聲慢》吟誦得凄美婉轉(zhuǎn),獲得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中職語文課傳承優(yōu)秀古詩文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能夠帶領學生進入古詩文優(yōu)美的意境,品味其優(yōu)美的語言,領會其豐富的情感,學生就能真正喜歡上讀詩歌、誦經(jīng)典,為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做出貢獻。
(責編 張德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