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軍
【摘要】本文就以求異思維的內涵為基礎,根據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展開形式,對其在高中語文教學之中的應用進行有效分析,并圍繞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闡述與探討。筆者在文章中結合自身教學的經驗,進而進行客觀分析,希望為求異思維對高中語文教學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求異思維;高中語文;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求異思維,其實就是要求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根據不同角度來分析與解決問題。在學生運用求異思維解決問題時,思維要進行縱向、橫向、側面、正面的思考,并且還要從問題的根本上去分析問題,對問題不斷進行質疑,進而在質疑中運用假設、舉例、判斷、懷疑等方式去尋找問題出現的根本性原因,進而將問題解決。在對學生求異思維發展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擴散,防止學生產生固定思維,如此會阻礙學生對求異思維的建設。在高中語文學習中,教師將求異思維與教學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思維得到發展與擴散。
一、求異思維的內涵
求異思維在學術中又被稱為發散思維,其本含是指,人在進行具體的思考時,大腦呈現出一種擴散的思維模式,在進行之中其表現出思維視野變廣,同時思維呈現出一種多維發散的形式。當求異思維運用在學習中,通常人們用一題多解來進行教學,進而做到對學生散發性思維的培養。在專家的研究中,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根本基礎,是測定創造力的條件之一。在應用中也可以說,想象是人類大腦創新活動的主要來源,通過人在大腦內的聯想,進而使求異思維為聯想提供源泉,推動其進行發展。同時創造性思維在鍛煉中應用的方式較多,大多數是與求異思維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的。求異思維在應用中主要是為收斂思維提供有效的方案,這些方案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有價值的,但是其數量是可以得到保證的。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將固有的學習思維進行轉化,進而在思維上得到解放。
關于求異思維的特點,首先,就是其思維方式具有多變性與靈活性,相較于大眾的思維方式,求異思維更強調在探究問題中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從不同角度來看待事物,而非一成不變地遵循固定的模式與規律。其次,求異思維具有多元性的特點,這種思維模式的發散性非常強,在面對同一事物時,要求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實現思維的發散。此外,求異思維還具有試錯性。換言之,基于求異思維對問題進行探索需要嘗試不同的方法,這一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而人們可以憑借求異思維的試錯性,找到正確的思維方法,從而得出正確答案,提高自身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求異思維的應用價值
(一)有利于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各領域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也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員工之間往往有著密切的聯系與交流,這就需要他們具備良好的語言素質與表達能力。再比如在員工聘用環節,如果面試者從言語表達中體現出自身較高的文學素養,那么也可以給面試官一個良好的印象,在面試中獲得成功。而語文學習是提高學生語文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作為學生,應該注重自身在語文學習中文化素養的提升。此時,教師就可以將求異思維運用于語文教學當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思考問題。這不僅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鍛煉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從多方面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適應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高中學習階段迫于升學壓力,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在教學中都繃緊了神經,整個教學氛圍相對緊張,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對于教學效果會產生一定影響。然而將求異思維運用到高中語文教學當中,那么可以有效緩解緊張的教學氣氛,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基于求異思維的高中語文教學改變了教師嚴肅的現象,在課堂中他們會與學生展開積極的交流與互動,從而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而站在學生的角度,求異思維要求他們自主、積極地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中,并且求異思維的試錯性也對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與看法提供了支持,這對培養學生的信心,激發學生在教學中的探究欲望而言,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與影響。
三、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改變閱讀鑒賞模式
在高一上學期的語文學習中,要對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課進行學習。高中語文教師在對這一課進行教學時,會根據自身的教學習慣運用熟悉的教學模式。根據筆者對高中語文教師的調查發現,一部分教師在教授詩詞、散文課文時,會運用閱讀鑒賞的模式進行教學,同樣在閱讀鑒賞教學模式上能更好地建立學生的求異思維。在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中,如若進行《再別康橋》一課的學習,教師會讓學生通讀,自己再進行解析,或者是學生邊讀,教師在一旁根據學生的停頓進行分析。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通常不會自主地進行思考,進而思維容易被禁錮住。而筆者在教學中所采用的閱讀鑒賞模式,是建立在求異思維之上的,提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比如:“《再別康橋》中徐志摩如何再別康橋的?”在這個問題中,學生會運用不同的手段尋找答案,進而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二)寫作時進行逆向求異思維
人類在生活中,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正面去解決問題,而不懂得換位思考。事物在發展中具有多面性,不同面所代表著不同的角度,在人們解決問題時,不妨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與分析,或許會收獲不同的解決方案。高中課本中每個單元結束后都有“表達與交流”,主要的任務是輔助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我國學生作文練習從小學就已經開始了,到高中至少有六七年的寫作經驗。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在這段時間中不斷進行作文訓練,可是實際寫作質量一直得不到提升,常常給人死板的感覺。因而,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時,要鍛煉學生的求異思維。
例如在2017年高考全國卷1中,作文題目是“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是大熊貓、一帶一路、長城……”,而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如果其中具有自己城市的代表詞,那么學生會下意識選擇熟悉的進行寫作,進而在作文批改時,老師會發現大多數學生寫得不盡相同。教師在平常的寫作教學中,就要持有求異思維,讓學生繞過自己最為熟悉的詞,或者是在熟悉詞語上從不同的寫作思維角度上進行思考。比如學生寫作選擇大熊貓,通常會描寫去動物園看大熊貓的經歷,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求異思維,引導學生從側面進行寫作。可以描寫大熊貓,但是在寫作中將其真實化,加以愉悅的語句,從其內容上來說就有別于其他學生所寫的作文。進而在提升學生寫作的基礎上,要讓學生樹立求異思維。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發展。為推動高中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進行嘗試,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推動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當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求異思維的應用,多數教師嘗試著將語文教學與求異思維相結合,用不同的形式來拓寬學生的思維以及方式,以此為基礎推動高中語文教學求異思維模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倩.淺析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下),2016(6).
[2]劉艷清.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課外語文(上),2016(3).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