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珠
摘 要:賣契是指出售田產、貨物等時立下的契約,是民間社會的法律文件和私家檔案,是一個歷史見證。泉州市博物館收藏了一件黃機環先生捐贈的清康熙賣契,是一份非常典型且非常難得的土地契約文書的實物,為我們認識和研究清代土地買賣和政府干預地權轉移等問題提供了可靠的文書資料。
關鍵詞:賣契;清康熙賣契;契約文書
賣契是指出售田產、貨物等時立下的契約。契約文書是民間社會的法律文件和私家檔案,是各個朝代的一個歷史見證。它所記載的內容均為民間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經濟關系、人身關系等的個案事實。這些發黃的紙張、暗紅的印章和勾畫的憑證,在今天的現代化社會里也許已無多大的現實價值,但它能直接地反映歷代政治、經濟、法律制度在基層社會的運作,具有供史學、法學、文獻學、經濟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多學科研究利用的文獻價值,更有助于開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
泉州市博物館收藏了一件黃機環先生捐贈的清康熙賣契,保存完好。賣契橫長70厘米,豎寬54.5厘米。內容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民間買賣當事人的“立契文約”,用毛筆書寫,字跡清晰工整,除少部分文字不清外,其余都清晰可見,并蓋有官方印章“永春縣契稅局印制”。后半部分是印制的固定格式“契尾”,是官方鑒證后發給買賣當事人的文書。該“契尾”文字保存完好,四周用抹角長方形框起,飾有心形的如意紋,前后兩部分中間有齊封、編號,填有相應的文字,并加蓋兩方官方印章“永春縣契稅局印制”。在前半部分(立契文約)和后文約半部分(契尾)的文字中間,分別也蓋有官方的三方印章“永春縣契稅局印制”。兩方長方形印章“本件經民國三十 年 月 日發給書狀 字第 號”,后經各毛筆填寫完整為“本件經民國三十二年九月六日發給書狀狀字第伍叁捌號”。
契式如次:
立賣契人夏世亨,康熙二十年買地自己起蓋房屋半座,共計大小五間 ,系內南門巷貓內城邊。今因欠銀別置,托送賣與
黃宅,價銀伍拾兩番永其。銀即日收訖,其房屋 地基壙地即聽銀主掌管,永為已業。產米聽黃收戶內當差日后,不改言添吉贖保此
業的系已置,并無叔兄弟侄爭執,亦無典 他人,不明 情為礙。如有,系亨抵當,不干銀主之事。今欲有憑,立賣契為怊
康熙四十二年正月
代書中北夏世典
日立賣契人夏世亨
中人王日子
魏日紀
侄夏茲
福建省政府財政廳 為印給賣契事茲據業戶申報憑中買受后井
不動產物業并將所立白契連同上手原契繳請印稅前來自應照準除將稅欵核收及將上手原契先行發
還外合即按契逐欵填明粘連蓋印發交收執以次管業湏至賣契者
計 開
不動產種類地坐落
不動產面積 四至東至西至
南至北至
賣主姓名夏世亨中證人姓名王日子
立契年月康熙四十一年正月上手原契幾張
該產賣銀柒拾元
立契稅銀肆元貳角
應頒賣契紙永春縣天字第一百零八號
右給買主黃宅 收執
中華民國廿二年八月廿五日永春縣契稅局印給
從契約文書可知,契約內容包含以下內容:一是立契人,即業主,書于契約開頭,如行文契約中“立賣契人夏世亨”;二是受契人,一般寫明受契人姓氏、名字,如行文契約中“因欠銀別置,托送賣與黃宅,價銀伍拾兩番永其。銀即日收訖,其房屋地基壙地即聽銀主掌管,永為已業”;三是土地說明,本契約內容比較簡單,行文契約中“買地自己起蓋房屋半座,共計大小五間,系內南門巷貓內城邊”;四是出賣土地的原因,內容也比較簡單,行文契約中“因欠銀別置,托送賣與黃宅”;五是立契手續,立契方找中人說合,書寫契約,立契人所賣土地,委托中人見證,以防糾紛,防止遠近新族人爭端,起到特殊作用,是契約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行文契約中“產米聽黃收戶內當差日后,不改言添吉贖保此業的系已置,并無叔兄弟侄爭執,亦無典 他人,不明 情為礙。如有,系亨抵當,不干銀主之事。立賣契為怊”“代書中北夏世典”“日立賣契人夏世亨”“中人王日子、魏日紀、侄夏茲”。
此份賣契的前半部分是民間當事人雙方商議訂立的立契文約,而后半部分的契尾是清政府發給當事人的鑒證文書,且均多處蓋印,發揮法律效應,以示政府認可,防止偽造。此份賣契是一份非常典型且非常難得的土地契約文書的實物,為我們認識和研究清代土地買賣和政府干預地權轉移等問題提供了可靠的文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