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霞
摘 要:博物館是重要的教育基地,具有公益性特征。為了普及文化知識,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體驗,需要優化陳列藝術設計、遵循設計規律。文章具體探討了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的路徑,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藝術;藝術設計
博物館是重要的文化教育陣地,其呈現了寶貴的文化藏品,這些藏品大多記錄了歷史具有歷史與文化的雙重符號。博物館融合了科學藝術的精粹,匯聚了勞動者的集體智慧。博物館陳列藝術是藏品呈現的重要形式,凸顯了藝術創造的價值,平添了文化藏品的美感。陳列并不是簡單的拼湊,而是融入審美意識的創造。
1 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概述
1.1 內涵
博物館陳列設計就是對博物館中的藏品進行優化配置,使其完整呈現在觀眾的面前,以結構藝術展示博物館的主要特色,提升博物館的歷史文化價值,以期達到博物館參觀的教育意義。現代博物館陳列內容相對廣泛,主要包括社會歷史類的藏品、自然歷史類的藏品、科學技術類的藏品、造型藝術類的藏品等[1]。開展陳列設計時需要制定科學的陳列大綱,并遵循藝術設計規范。設計者不僅要考察藏品的主要特征,還要考察藏品的歷史文化背景,實現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并獲得觀眾認可。
1.2 意義
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博物館陳列藝術體現了博物館的藝術水準,展示了不同結構層次的美感,使陳列藝術具有綜合性特征。其次,博物館陳列藝術營造了良好的藝術氛圍,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審美體驗,對觀眾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再次,博物館陳列藝術較好地凸顯了藏品的主題內蘊,優化了整體藏品的布局,可以對藏品進行有效保護。
2 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的重要路徑
2.1 把握展品主題,突出陳列特征
博物館陳列的藏品比較豐富,具體可以分為社會科學藏品和自然科學藏品兩類。社會科學藏品與自然科學藏品內涵不同,其主題內蘊也呈現出差異性。社會科學藏品體現了歷史的發展變革,重點突出個體和事件,對這一類藏品進行陳列設計時,需要對歷史事件進行還原,突出歷史人物的重要性,但是不能隨意虛構劇情,混淆觀眾的視聽。在藝術處理過程中,要注重揭露社會科學藏品的本質,并把握社會科學藏品與其他相關藏品之間的關系。對于一些藝術價值較高的藏品,需要呈現具體的作品實物,這一實物不僅要反映藝術實踐規律,還要反映審美觀念的變化。藝術的本質在于其真善美,審美教育價值則在藝術藏品上得到顯現。與社會科學藏品相比,自然科學藏品與自然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大多是對自然社會的抽象概括,揭示自然發展的規律[2]。人與自然的關系處在時時變化之中,需要以科學觀點論述自然科學藏品的價值,并普及相關的科學技術知識。在陳列藝術設計之初,必須對社會科學藏品、自然科學藏品進行劃分,并根據藏品類型制定設計方案,避免陳列藝術設計淪為形式化的產物。每個博物館都有其獨特的主題思想,陳列設計需要緊扣主題思想。觀眾將參觀博物館視為高雅活動,因為博物館傳承了歷史文化,熔鑄了歷史文化的精粹,展示了人類的文化成就。陳列主題思想是對現實生活的總結,陳列布展工作人員需要儲備生活性知識,掌握高超的藝術技巧,堅持形式和內容的統一性。
2.2 優化陳列形式,吸引受眾注意
博物館展品面向廣大觀眾,在陳列設計過程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陳列形式,滿足觀眾的多元化需要。經長期的藝術實踐,發現雅俗共賞是最為現代觀眾所接受的陳列形式。藏品陳列、藏品展覽等都具有大眾文化特征,對社會各個群體開放,因此要關注大眾的現實生活,拉近歷史與今天的距離。時代不同,個體的審美觀念也呈現出差異,陳列布展工作人員需要對時代審美特點進行考察,并鼓勵觀眾參與到陳列設計中來。藏品類屬于不同的范疇,陳列使其個性特征得到凸顯。一些藏品有著突出的地域性特征,陳列布展工作人員需要將同類地域藏品設計在固定區域,方便觀眾總結藏品的個性化特點[3]。同時,陳列布展工作人員需要豐富陳列形式、引進數字技術等,還原歷史藏品的原狀。以虛擬現實技術為例,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創設真實情境,打破靜態藏品的桎梏,化靜為動。柜櫥式的封閉陳列形式逐漸被開放的陳列形式取代,靜物藏品和現實場景的融合越來越緊密,可以讓觀眾迅速進入歷史文化情境,感受藏品的獨特魅力。在陳列設計的過程中,陳列布展工作人員還應該創新表現手法,融入自己無邊的想象。以平面構成、立體構成為例,可以采用現代裝置技術;以色彩構成為例,可以根據藏品主題確定冷熱色調。同一主題藏品的陳列應該分為序幕、主體、結尾這三個部分,結構上要保持緊湊完整,并注重前后順序關系的科學性。
2.3 注重實用價值,符合科學原則
博物館陳列藝術和理論研究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雖然也需要對陳列結構進行整體規劃,但需要兼顧內容和形式,來滿足造型需要、結構需要等,并凸顯陳列的實用功能。從現代藝術構成原理的角度來看,藏品的陳列形式主要包括平面陳列、立體陳列等,交叉形態的陳列方式也比較常見。一些藏品運用了多種設備道具,陳列布展工作人員需要優化空間構成,確保設備道具、藏品等處于合適位置[4]。
在陳列設計時,陳列布展工作人員要關注藏品與其他設備道具的空間布局,將藏品放在平面結構的中心或立體結構的中心,且藏品的色彩光照要最為鮮明,藏品下方的版面文字也要突出。同時,陳列布展工作人員應該明確博物館的參觀路線,以方便觀眾瀏覽藏品。結構布局是陳列設計中最為關鍵的一環,陳列布展工作人員需要在特定的空間內對陳列物件進行分門別類地組合配置。結構布局要和參觀路線保持一致性,且陳列內容應該保持連續性,一般來說,通聯式展柜能夠滿足連續性陳列的要求。在通聯式展柜的旁邊,還應該布置一些中間立柜、中間展臺等,便于藝術品的完整陳列。陳列布展工作人員需要學習人體工程學的相關知識,保證藏品陳列的科學性,調整版面文字的大小、文字字體、版面配色等。展品布陳還應該考察重力要素、靜摩擦力要素等,并適當增加加工裝飾,將鋼鐵、木石、玻璃等作為外飾材料。
2.4 保障藏品安全,注意人身防護
作為陳列布展的工作人員,還需要對藏品進行有效保護。展品保護主要含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要對博物館內的藏品進行有效保養;第二,要保障博物館內的文物安全。博物館內環境具有變化性,空氣溫度、環境濕度等都會對文物安全產生影響,博物館不僅要避免館內溫度發生劇烈改變,還要降低環境污染,削弱不利要素的影響,如灰塵要素、光線要素、細菌要素等[5]。除此之外,博物館還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如日照、降水等,陳列布展工作人員需要對館內窗戶的朝向、面積大小進行控制。經調查發現陳列室的溫度應該控制在15攝氏度到20攝氏度之間,相對濕度應該在45%到65%之間。在對博物館進行安全防護的過程中,還應該優化防火、防盜、防震設計等。博物館內的游客比較多,屬于人群密集場所,防火、防盜、防震設計工作非常關鍵,陳列布展工作人員應該與安保部門共同設計防火、防盜、防震方案,保證博物館的安全性。現代安全防護技術必不可少,展品、展柜、展廳等應該相互連通,安全防護系統應該對展品、展柜、展廳進行動態監測。陳列布展工作人員需要考察陳列設備安全系數,優化陳列布展方式,排除一切危險源,并設置緊急疏散通道,保證在安全事故發生時疏散人群。
3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博物館眾多,博物館文化事業繁榮發展,陳列品位不斷提升。博物館面向廣大觀眾,要保證陳列設計的科學性、藝術性,為滿足觀眾的審美體驗,應該采用現代化的陳列藝術手段,優化博物館陳列結構層次。
參考文獻
[1]潘旭輝,張婷.地市級綜合性博物館展陳設計的探索與思考——以上饒市博物館新館陳列為例[J].東方收藏,2018(20):110-112.
[2]陳宇.淺談陳列藝術設計中地域風格元素的運用——以“天山往事——古代新疆絲路文明展”的展陳設計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9):124-125.
[3]付蓉.陳列藝術的情感表達——以柏林猶太人博物館及三星堆博物館為例[J].中國博物館,2014(1):82-87.
[4]陳同樂.默讀“晉魂”靜品“汾韻”——山西博物院“晉魂”陳列設計之我見[J].文物世界,2006(3):17-19.
[5]張家訓.淺談陳列藝術設計——《殷墟歷史陳列》、《袁林及袁世凱其人展覽》藝術設計體會[J].中原文物,1986(3):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