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奧博 北京印刷學院
早在1989年,美國的BPL 公司便提出了VR 理念,虛擬現實技術VR 屬于一種綜合技術,融合了互聯網、仿真、傳感、等多項技術,主要是通過視頻來記錄真實的場景,換言之,就是通過計算機合成圖像來構建一個仿真的虛擬場景。人們可以通過各項VR 設備來增強現實感,打造出更加具有沉浸感的藝術環境和現實中難以現實的夢想,對于用戶而言,可以觀察它,操縱它,甚至給予了用戶參與再造的機會。在新聞領域中,主要是通過感官敘事來吸引大眾群體,不論是圖片、還是文字,都是媒體技術發展的結果。而新聞與虛擬現實技術的相互融合,必然會讓人們的視覺感官有一個全新的體驗。
虛擬空間的建立需要各種不同的視覺語言來構成。首先,是鏡頭的應用,VR新聞大多數都采取的長鏡頭等方式,從而讓時空表現的更加的具有延續性和真實性,其次是畫面的組合,VR 技術通過視頻、文字等的組合來制造具有視覺沖擊的畫面,從而滿足了大眾需求。而環境的烘托,則是通過獨特的環境語言,來打造現場氣氛,從而提高大眾的沉浸感受。最后是色彩的平衡,例如色彩的色調對比,來整合整個畫面。
對于VR 新聞而言,第一視角無疑是最為突出的特征之一。通過相關設備來感受仿真環境,通過第一人物的視角來親身經歷事件的發生,最終獲取不一樣的感官體驗。在2015年,美國便報道,VR 新聞的全景式報道開始大范圍的應用在了媒體當中,備受矚目。
視聽體驗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交互式體驗,一種是多感官融合。以往的新聞主要是用戶被動接收信息,而VR 新聞則可以做到互動操作。因此,交互式體驗可以理解為以下兩點,首先,VR 新聞十分全面的表現了各種信息,提升了用戶的視覺記憶。其次,在虛擬的環境中,還可以按照個人需求,來選取自己想要的內容。另外則是多感官融合。眾所周知,VR 技術集多種感官,將視覺系統與運動感知系統融合,在聽覺上,其采用立體環繞音,將語言信息傳遞給大眾。在2015年,我國央視網提出了奧運VR 的專題,通過360 全景視頻,讓用戶化身為觀眾,體驗現場氛圍。
VR 新聞的表現形態可以分為非線性敘事和多媒體形式。從敘事角度來說,用戶不再是旁觀者,而是新聞中的主角,該種非線性敘事的方式,讓用戶能夠自主的選擇敘事模式,突破了傳統的時空關系。通過敘事節奏的變換,提升了用戶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任何媒介都有自身獨特的優勢特征,而VR 新聞將各種多媒體綜合在了一起,促使在表達上更加的富有生動性。2015年,VR 技術逐漸成為媒體的關注點,例如新浪通過VR 報道了人民大會堂全景巡游,大眾能夠體驗各種不一樣的角色和位置。
和以往的新聞傳播方式相對比,VR新聞可以為用戶帶來不一樣的全新體驗,但這也導致用戶對新聞的真實性難以區分。在新聞的制作期間,若通過VR 技術來制作出一些不真實的新聞,其后果將不堪設想。基于此,需要對傳播人、傳播內容加強審查。另外,VR 新聞的內容應該更加具有豐富性,從目前的新聞報道能夠看出,我國的新聞大多偏向于專題的報道,因此,往后的VR 新聞內容在選取題材時,應該要將內容放在首位,重視用戶的關注點,提升新聞深度。
根據VR 新聞的發展來看,在制作VR 新聞期間,資金成本高、周期時間長是一個不可否認的問題存在,且VR 技術并不完全適用于所有題材的新聞內容。基于該種情況,筆者認為,在保障用戶體驗的同時,應該加強對VR 技術的提升,以此讓VR 技術和新聞領域更好的融合,滿足大眾需求。為了能夠轉變傳統新聞的復雜流程,各大媒體都在努力探索更加高效的VR 新聞制作,通過簡便的設備來還原新聞現場。但在節省成本期間,必須要充分考慮用戶體驗,確保畫面質量、傳輸速度等細節體驗,只有提升了用戶的信任度,才能確切實現VR 技術和新聞領域的充分融合。
媒介素養的提升不但只是包含相關工作者,同時也更應該重視大眾媒介素養的加強。針對于傳播者而言,應該學會思維的轉變,構建一個新的思維體系,此外,還應該對新聞信息進行嚴格把控,杜絕不良信息、虛假新聞等,提升新聞內容水平。當然,VR 新聞的采編業務能力也同樣不可忽視,要從專業的角度來為廣大用戶群體提供良好的新聞閱讀體驗,為用戶提供客觀、且有價值的新聞信息。
視覺傳播時代,VR 新聞帶給了用戶全新的感官體驗。VR 新聞作為近幾年新興的事物,要想長遠發展,就必須要不斷探索,從新聞內容的把控、技術的提升、媒介的素養等多個方面來不斷優化,從而推進VR 新聞的進一步發展。